分享

【值得收藏】终于搞清楚了标点符号的用法

 云山阿朰 2016-10-14

顿号

1、用于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

1:中国共产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党。

2:周恩来是民族英雄、党的领袖、开国元勋、人民公仆、世界伟人。

2、数字相连表概数,中间不用顿号。但表确数必须用顿号)

3:我刚要跨过大门,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捉住了。七八个人/三四个月/

例4:高一四、五班的同学都来了。(不表概数,表确数)

3、集合词语内不用顿号。

5:别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埋怨。/工农业/指战员/科学技术/调查研究/教职员工/男女老少/父母/师生

4、顿号与连词不能同时使用。(和、与、或、及、或者、以及、以至等)

6:孩子们给在地里劳动的父母送来了开水、地瓜和煎饼。所谓同时使用是指用于一处,起相同作用。例如:开水、地瓜、和煎饼。

5、并列成分后带有语气词不用顿号。

7: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6、并列成分出现不同层次,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

8: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7、并列的主语、宾语根据并列成分短长选用顿号或逗号。

9:他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10: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并列的主语、宾语被同一修饰语修饰时一般用顿号。

8、并列的定语、状语间一般用顿号。

11:年仅三十岁、无儿无女、重病在身的老王,是个老红军。

12:他也跟着大摇大摆、若无其事地走进会场。后置的并列定语间用逗号。/并列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之间一般用逗号。

9、并列的谓语、补语间一般用逗号。

13:我走后,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例14:这个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分号

1、并列关系复句的分句间和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和因果关系)的多重复句的第一个层次间一般用分号。

15: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16: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宝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多重复句辨别第一层次位置是关键,也是难点。

2、并列分句中没用逗号,不能径直使用分号。

17: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只要有一个分句内用了逗号,分句间就可以用分号。

3、分条陈述时,每一条不管是词、短语还是句子,每条内部不管有没有逗号,之间都可用分号。

18:农民对一个好的农村干部的要求是:一、办事公道;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


冒号

1、一般有提示下文和总结上文两种作用。

29:今天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提示下文)

20: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总结上文)

2转述或没有明显停顿的地方不能用冒号

21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不能来上课了。/我们要牢记毛主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教导,争当三好生。(冒号错误,去掉)

3、冒号一般不能套用。

22:事实证明:我们应该坚持我们的基本路线:一个方针、两个基本点(错误)

4、冒号一般只管到一句话结束,不能管几个句子。

23:农民对一个好的农村干部的要求是:一、办事公道。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

5、如果提示的内容不是句子全部,而是部分的话,则不能用冒号。

24:本市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冒号错误)

25:林则徐宣称: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决心禁绝鸦片。(冒号错误)

写作中只引用别人的一部分话,引文前不用冒号,亦即冒号后一般是完全引用。

6某某说等提示语在引文前用冒号,在引文中用逗号,在引文后用句号。

26: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大桥就要通车了,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

27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

28大桥就要通车了,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


叹号

1、感叹句、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及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后用叹号。

29:我们的祖先多么伟大啊!

30:祥林嫂,你放着吧!

31: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2、两个以上叹词相连使用,一般只在最后用一个叹号。

32啊,啊!伊又吃了惊……也有两个叹词后都用的,如:救命啊!救命啊!一个声音在呼喊。

3主谓倒装的句子,感叹号放在句末。

33:啊,这赠品是多么丰饶啊!/出来吧,你们!/多么美丽,这一朵朵鲜花!


问号

1、疑问句和语气不太强烈的反问句末尾用问号。

34:你见过金丝猴吗?

35: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2、选择问一般只在末尾用一个问号。连续问中,每个问句都打问号。

36:你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

注意区分连续问。例37除了他能去,谁还能去呢?你吗?你能去吗?

3、判断是否用问号看句子是否有疑问语气,而不应该看是否有疑问形式。(疑问句式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成分,无疑问语气,不打问号)

38活着还是死去,是一个问题。

39:你问他还来不来。/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40:文件下达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个艰巨的任务到底交给你,还是交给他。

主谓倒装的句子只在句末用一个句末点号。

41:怎么了,你?

42:出来吧,你们!

43:真好看,这只猫。


引号

1直接完全引用时,引号之前一般用冒号,(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内,间接不完全引用时,点号放在引号之外或不使用点号。

44: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杜甫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5: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评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

引文完整且独立成句,为完全引用;引文不完整或完整不独立,为不完全引用。

2、意引不用引号。引用包括直引和意引。/转述属于意引。

46:小姑娘告诉我:她的家就在附近,每天她都会看到月亮湾的珠玑,看到无数采珠宝的客人们。

3、引文内还有引文,里面用单引号。

47: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是什么意思?

4、引文的范围要准确。

48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反单引号打在“怪”后)

5引文末使用问号或叹号的句子,无论直接间接引用,均把问号叹号放在引号内。

49墙上写有“只生一个好!”的标语。


括号

1、句内括号紧贴在被注释部分之后,如被注释部分这里需用点号,挪到括号后。句内括号内部文字末一般不用点号(叹号、问号除外)。

50:中国猿人(全名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发现。

51:这就是中国猿人(全名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

52: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注释句中某一部分的用句内括号。(括号位置错误)

2、句外括号是指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的内容的括号,应放在全句(句末标点)之后。句外括号内部文字末点号要原样保留。

5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篇》)


省略号

1、省略号不能和之类词同时使用。

54:新中国的历史上无法抹去这些名字: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杨立伟……等。列举各项和省略部分共作某词的修饰限制成分时,只能用/“除表省略还可在列举尽后煞尾。

2、省略号前的列举一般不能少于三项。

55: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水仙……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前的列举不能少于两项。


破折号

1、要正确区分破折号和括号。

56:假如我有一首诗——不敢奢望一首以上——能像《唐诗三百首》的任何一首那样,为后世所认可,为子孙所传播,我也就死而无憾了。

57:每个汉字都凝结着先人对已知世界的渐悟(它积淀着几经迷失的文化传统及富有民族个性的道德伦理尺度)和对未来世界的哲思。如注释内容较重要,需与正文一起读出来,就用破折号;如注释内容不重要,不需与正文一起读出,就用括号。

2、要正确区分破折号和冒号。

58: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59:今天晚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杂技和相声。用破折号注释,中间没有停顿或停顿很短,删去注释部分,句子仍完整;冒号表总分时,分说部分不能去掉,且冒号停顿时间较长。

3、要正确区分破折号和逗号。

60:我就是我——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

例61: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破折号比逗号停顿时间长,强调作用强;破折号多强调以后成分,而逗号多强调以前成分。

4、破折号不要和等赘余。

62:我的母亲——是一个普通劳动妇女,含辛茹苦却毫无怨言。


书名号

1、书名号标明书名、报名、刊名、篇章名、剧目名、歌曲名、文件名等。

63:《红楼梦》/《语文报》/《读者》/《序言》/《小兵张嘎》/《懂你》/<<标点符号用法》/“东方时空”/“理想主题班会要区分引号和书名号。/封面、书脊、书刊版权页、正文标题等都不用书名号。

2、书名内的书名用单书名号;注意书名和篇名连用。

64:《<宽容>序言》/《读〈石钟山记〉有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念奴娇·赤壁怀古》要分清书名范围。如:《求是》杂志”/“《同学》编辑部”/《琵琶行(并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