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看到的薛艳

 释怀斋 2016-10-14


               我看到的薛艳

          (2006-07-10 20:12:3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9316b0100050m.html

案例人物简介:


  薛艳,黑龙江牡丹江宁安市江东乡双富小学校长,在她长达八年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下,把一个全乡最偏远、条件最差、破烂不堪的小学,变成了校园内绿树成荫、窗明几净、书声朗朗的先进学校。薛艳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心血,也获得了成功:她先后被评为宁安市劳模、牡丹江市十佳教、省教育系统劳模、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go to top

  案例内容:

  

一.受命于危难之时
  1991年,黑龙江牡丹江宁安市江东乡党委决定把乡中心小学骨干教师薛艳调到全乡最偏远、条件最差的双富小学任校长。
  是年薛艳27岁,儿子刚满4岁。薛艳明白,接受这个任务,就意味着离开温暖的家,离开现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她也明白,双富,这块养育了她的第二故乡需要她。
  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薛艳翻越大沟,带着一身泥水,一步一滑地来到双富小学时,眼前的情景让她大吃一惊。几间破烂不堪的教室,窗上的塑料早被山风梳成了条,房顶漏雨,门上有洞。学生桌上摆的不是书本,而是接水的盆盆罐罐。不足8平方米的办公室里,7名教师合用三套残缺的办公桌椅。学校建在半山腰,没电,没水,甚至连厕所也没有,师生上厕所只能往山上跑。
  但是,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眼中的渴求与希望给了薛艳留下来的决心和力量。
  薛艳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和丈夫商量,从自家拿出500元解学校燃眉之急。此后,薛艳带领老师利用休息日,抹棚、刷墙、建厕所、挖井,置办一些急用的教学用具,半个多月没回家。
  前后忙了整整一个月,学校的面貌有了改善,教学工作可以正常进行了。可是,一夜之间,刚换上的玻璃不是被砸坏,就是被起走。新买的教学用具全部丢失,新做的凳子居然也无影无踪。
  薛艳伤心地哭了。倔强的她领着学生走访村民。村民以不信任的眼光看着她,不冷不热地说,上面先后派了4个公办教师来,最长的呆了1个月就走了。反正你来了也呆不长,还不是把这里当跳板,转了正就走。
  薛艳觉得很委屈。当民办教师一个月才挣68元,而当时家里承包饭店,自己如果回去帮忙,收入可比当教师高多了。自己在这里辛辛苦苦,还得不到理解。但转念一想,既然家长不理解,自己更不能打退堂鼓,要用行动证明--我来了就没打算走。
  要站住脚跟,就要赢得家长的支持。第一次开家长会,来的20多个家长都是妇女。薛艳没讲大道理,先是夸了一通她们的孩子,特别聪明,特有希望。然后话题才落到妇女保健和妇
病防治。妇女们瞪大了眼睛--村里患妇女病的人很多,可从来没有人告诉她们这方面的知识。从此,妇女们对这位薛校长刮目相看,打心眼里有了好感。

  过去,这里屯风不好,打骂父母,动辄骂街的事经常发生。薛艳想了一个好点子--评选“好家长”。“好家长”的标准有几条,孝敬父母,支持学校。“好家长”头一年评出3个,现在一年有20多个。砸玻璃的事儿没了。家长积极帮学校出工出力的多了。薛艳用她的智慧和诚意逐渐赢得村民的尊重和支持。有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整肃校风,改善育人环境。
  1800×0=?
  这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算术题。居然有位老师教给学生,答案是1800。薛艳把这位误人子弟的老师辞掉了。
  薛艳刚来双富时,双富小学6名教师中有5名是就地取材的初中生,平均年龄22岁,教师不写教案,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薛艳动员大家参加大中专函授学习,经常带他们到市先进学校听课,在此基础上制定本校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统一学习内容,定期检查考核。在教学指导上,已有10年班主任经验和多年教学经验的薛艳,从讲课导语部分的设计到
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把握,她亲自上示范课,言传身教

  教师人手少,薛艳承担了全校自然、历史、地理、音乐等课程,5名教师参加函授学习,他们所带班级的课程全部由薛艳承担。幽幽烛光下,薛艳时常备课到深夜。
  随着师资水平不断提高,双富小学的教学质量也有明显提高。1992年来,这所学校代表江东乡参加县调考,双富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达85%以上。学校的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全部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重建校舍,彻底改变学校环境,是薛艳心底的最大愿望。然而双富并不富,村里没有资金。薛艳和全体教师省下一年的开支,村干部连续4年没拿工资,他们千方百计筹资14万元,开始重建新校舍。
  在新校舍建设的3个多月里,薛艳把病痛置之度外,课余时间,薛艳带领师生在工地劳动,搬砖、粉刷、上玻璃、垫操场、砌花坛……1993年8月26日,凝聚着双富人希望的500多平方米的校舍投入使用了。看着坐在宽敞明亮教室里聚精会神听课的孩子们,双富人的眼睛湿润了,薛艳也流下激动的泪水。
  

三.视学校为生命,铸就辉煌事业。
  1994年起,薛艳带领师生走
勤工俭学的道路,使双富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他们利用学校20亩实验田,种植了高产纸筒育苗甜菜。1995年从外地引进100只新品种山羊,发展学校养殖业。1997年又种植了10亩地毛葱。

  薛艳带领师生自己灌筒、扎眼、撒籽、扣棚,一直到移栽。栽苗的时候,薛艳的腰累得受不了,上不去炕。实在不行,她就跪在地上,拿石头砸眼。供不上水,她亲自赶去拉水,牛不听使唤,她连人带车一起翻到在路边的沟里,至今腿上还有长长的伤痕。
 

  
勤工俭学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这几年,学校利用勤工俭学挣来的钱购买了1000多册图书,一台扩音器,一台录音机,4台投影仪以及一些体育音乐器材,室内按规范化要求一步到位。1996年,经牡丹江市教委验收,成为规范化合格小学。

  

    勤工俭学还让学生学到了科学种田的本领。双富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人人会用纸筒育苗技术种甜菜,高年级学生都学会了果木嫁接和剪枝技术。在薛艳带动下,全村种植高产高值甜菜200多亩,种植果木800多亩,人均收入达1800多元。这些学生成了家里劳动致富的“
好帮手”,村里的小顾问

  1994年7月5日晚,薛艳正在家中休息,突然雷声大作,紧接着是狂风暴雨。不到半个时辰,雨水汇成小溪,山水也直冲下来。想到新建的校舍和学校的实验田,薛艳穿上雨衣,拿起铁锹就向学校跑去。在30里的山路上,薛艳不知是走还是爬,也不知摔了多少跤,全身上下,分不清那里是雨水,那里是汗水。到学校后,薛艳挥舞着铁锹,开始堵水排水。当学校的老师赶来时,已经是半夜了。
  由于过度的疲劳,加上学校住宿条件较差,冬天满屋霜,夏天房漏雨,1992年薛艳住进了医院。一张“
尿毒症”的诊断报告送到她丈夫朱立君手中。

  躺在病床上,薛艳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活下去。改造双富小学的目标还没有实现,那里的孩子需要我;年幼的儿子需要妈妈,我不能死!由于病情逐步加重,薛艳先后到牡丹江、哈尔滨、北京等地治疗。民办教师全部医疗费无法报销,为此,丈夫卖掉心爱的摩托,卖掉房子,借了近万元钱,带着薛艳四处求医。后来在服用河北一位老中医的药后,薛艳的病情得到控制。大病初愈、不甘寂寞的她,又回到日思夜想的学校。

  1993年4月,薛艳的孩子得了病毒性心肌炎

。住院期间,都由薛艳的丈夫和亲属照看,薛艳只是利用星期天去看望。每次看望,孩子都哭着说:“妈妈,我不是你亲生的吗?你为什么不管我呢?”1995年8月末,薛艳在上班途中被惊马撞伤在家治疗,孩子没有半点忧伤,反而天真地对她说:“妈妈,你要是天天被撞伤就好了,这样我可以天天见到你。

  1994年,一手把薛艳拉扯大的父亲患了硬化、肝癌,生命垂危。学校的事脱不开身,薛艳只能利用节假日去探望。在父亲弥留的日子里,身为女儿不能尽孝,薛艳相当难受。也就是在7月11日,父亲念着薛艳的名字离开人世。如今,父亲去世4年了,薛艳经常遥望山那边父亲的坟,默默祷告,也决心作出点成绩,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如今双富小学真的改变了模样。崭新的校舍内添置了几万元的设备,校园内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窗明几净,书声朗朗。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普及率100%,及格率100%。“两全”学校建设基本达到标准,双富小学还创办了村民图书室和活动室,促进了村民文明程度的提高,使这个全乡最落后的山村成为宁安市级“文明村”。----资料来源:《中国教育报》

go to top


 
   当你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不能不为文章的主人公而感动!而今天,您知道吗,这位坚强的女性正在遭受病痛的折磨,肾萎缩,您知道吗,当她每日每夜的工作知时,不幸却悄悄的降临,她当上了江东中学的校长,为了改善学校面貌,她又一次带领全体老师修教室,刷墙壁,早在小学得的肾炎的毛病,她全然不顾,就这样,她干了一个假期,然而,开学了,她却被调走了,面对着是自己亲自带领老师修的教室和学校,她就要离开,面对着她为之付出全部爱的孩子们,她再也受不了啦。肾病使她终于倒下了,她的脸由于长期吃激素类的药,已经变了形,然而她仍然顽强的与疾病抗挣。

    她的乐观、豁达,向上给我树立了榜样,祝你生命的火花开的更加绚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