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籁 | 成公亮:二十一首传统琴曲题解(附琴曲)

 真友书屋 2016-10-14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秋籁”,秋天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


成公亮先生生前在“秋籁居”抚琴、打谱、作曲、钻研琴理。古代琴曲和天地自然、人生理念的关系,古琴传统与时代的关系,在弹奏和思考中纷纷呈现。尽管斯人已逝,但先生的音容笑貌却在《琴话》与《琴课》两本书中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与以“秋籁”琴弹奏的琴音一样,等待有心人谛听。



成公亮   古琴艺术家,南京艺术学院教师。1940年生于江苏宜兴,2015年7月辞世。古琴先后师承刘景韶、张子谦先生,在广陵琴派传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其修养深厚而又直接取源心灵的演奏,被认为是“内心情感的极致”。以下文章摘选自其著作《秋籁居琴话》,简明扼要地说出了他对二十一首中国传统琴曲的理解。




二十一首传统琴曲题解


文 | 成公亮


一、  文王操


版本:(明)《梧冈琴谱》  成公亮打谱


琴曲《文王操》初见于明代《梧冈琴谱》。《史记·孔子世家》中有孔子向师襄子学习此曲的记载;北宋苏轼《舟中听大人弹琴》有“江空月出人绝响,夜阑更请弹《文王》”的诗句;北宋琴家成玉磵的《琴论》称“其声古雅,世俗罕闻”;自南宋浙派徐门传谱《梧冈琴谱》至晚明《琴书大全》,是《文王操》的盛行期,其后渐渐绝响。


《文王操》庄严肃穆而又充满仁爱,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仰慕。《杏庄太音补遗》赞美那崇高圣洁“天道不已”的思想,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鼓此曲令人荡涤邪秽,消融渣滓。”


二、  洞庭秋思


版本:(明)《琴书大全》等  合参查阜西打谱


乐曲初见于明代嘉靖二十八年(一五四九)汪芝撰辑的《西麓堂琴统》,此后又有《琴书大全》等二十一部琴谱刊载此曲。大自然的秋意、洞庭湖的水天、醇厚的人情意味和文雅的音乐气质,正是这首小曲的无穷意境。


查阜西先生《洞庭秋思》的打谱以《琴书大全》所载为主,参照《松弦馆琴谱》、《大还阁琴谱》、《西麓堂琴统》等其他版本进行选择、校勘、组织,形成了一种新的版本,这种综合诸本的方法即打谱中所谓的“合参”。这一版本的《洞庭秋思》是查阜西先生古朴儒雅琴风的极好体现。


▲  明代《西麓堂琴统》中的《洞庭秋思》谱


三、  归去来辞


版本:(明)《真传正宗琴谱》  刘景韶传授


此曲为后人根据东晋诗人陶渊明同名辞赋而作,原本是一首琴歌,后人也常把它作为器乐曲独弹。曲意如陶渊明同名辞赋《归去来兮辞》,表达了他对官场黑暗的蔑视,对自由,对归隐的快乐的田园生活的追求。


四、  忆故人


版本:(清)《理琴轩琴谱》张子谦传授


此曲以简练集中的音乐素材表现出深沉的情感,或感于时势,或怀故思归,或忧伤悼念。各段尾多次出现的由左手带起空弦和按音构成的“放合”指法音调,表现了缠绵往复、不尽依依之情。


《理琴轩琴谱》是近代琴家彭祉卿先生的家传秘谱,当年彭祉卿先生第一个把此曲传授给琴坛好友张子谦先生,张子谦先生则把手抄的《忆故人》琴谱刊登在一九三七年出版的《今虞琴刊》上,以至此曲近百年来广为流传,几乎无人不弹。


一九五九年张子谦先生将此曲传授给成公亮。


五、  凤翔千仞


版本:(明)《西麓堂琴统》成公亮打谱


此曲一名《凤云游》,谱见《西麓堂琴统》。乐曲格调清奇,活泼欢欣,色调多变。从乐曲风格和音阶特征等方面来看,很可能是魏晋时代的作品。原谱的后记如下:“《凤云游》虞皇所制也,唐人薛易简年十七能精此弄,由是知名,易简天宝中以琴待诏翰林,所著《琴诀》至今传之,兹曲之来当有自云。”


六、  良宵引


版本:《古琴曲汇编》夏一峰演奏本


此曲描写安静而美好的夜晚,曲谱初见于明末“虞山”琴派创始人严澂所编辑的《松弦馆琴谱》。《良宵夜》虽是一首小曲,却具有典型的虞山派“清、微、淡、远”的高雅风格。虞山琴派上承南宋浙派的遗风,后又直接影响了清代的广陵琴派。


成公亮演奏的《良宵引》,采用了《古琴曲汇编》(一九五六年音乐出版社出版,北京)中的夏一峰演奏本,由杨荫浏先生记录五线谱、减字谱对照谱。


七、  遁世操


版本:(明)《神奇秘谱》成公亮打谱


这是刊载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大型谱集《神奇秘谱》中的第一首琴曲,它被归人“太古神品”之中。解题中说:“臞仙曰:是曲者,许由之所作也。琴史内曲之高洁者,止此曲最为高古。”乐曲借尧欲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拒之并遁隐于箕山的传说,表达了古代隐逸者的理想。全曲共十段,乐曲情趣与小标题内容甚为贴切。古代隐者逃避纷纭的世事,在深山之中找到了安宁和快乐,与山间的猿猴麋鹿为友,与大自然的日月风云同在,何等逍遥,何等自由!



▲ 明代《神奇秘谱》中的《遁世操》谱


八、  普庵咒


版本:《古琴曲汇编》夏一峰演奏本


普庵为禅宗临济十二世孙,牧庵忠禅师法嗣,名印肃,号普庵,宋孝宗乾道五年人寂。根据琴谱旁的汉译梵文字母,疑为普庵禅师的咒语,后人以律调拟之,以助学习梵文发音;其后曲调渐次脱离文本,成为一首完整的古琴独奏曲。故今流传的琴谱有二:一为有辞者,即普庵禅师之咒语;另一无辞者,专写钟磬铙钹唱赞之声。


成公亮的演奏,采用已故南京琴家夏一峰的十三段演奏本,这是流传的《普庵咒》谱本中最完整的一种,也是演奏时间最长的一首,由杨荫浏先生记录五线谱、减字谱对照谱。


九、孤竹君


版本:(明)《西麓堂琴统》成公亮打谱


《孤竹君》刊于《西麓堂琴统》廿五卷,它和《凤翔千仞》一样,也采取一种叫泉鸣调的定弦方式(2561236),现存一百五十多部传谱中使用这种定弦的大曲,只剩下《西麓堂琴统》收录的这两首了。


《孤竹君》全曲十段,其旋律委婉曲折,思绪多变,如诉的音乐时而叹息沉思,柔肠百转;时而开朗清新,别具一格。乐曲的哲思意味和艺术高度是许多明清琴曲所不能企及的,它要表达的是庄子这样的思想家对生与死的思考。曲谱后记曰:“冢上一竿竹,风吹常袅袅,下有百年人,长眠不知晓。此昔人邂逅墓中语也,其称孤竹君言多怆切,尤能使人惕然,夫墟墓之感,古今所同,匪有蒙庄之达,鲜能焉者,闻斯鼓也,勿移其声可矣。”



▲  明代《西麓堂琴统》廿五卷之《孤竹君》谱


十、  醉渔唱晚


版本:(清)张孔山传谱卫仲乐演奏本


据明代琴谱《西麓堂琴统》解说,此曲为晚唐诗人陆龟蒙和皮日休泛舟松江,见渔父醉歌而作。明代琴谱《杏庄太音补遗》又曰:“此曲盖本张仲宗词,云:‘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忘昏晓,醉眼冷看朝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表达了明月之下驾舟饮酒的渔人对世俗的蔑视和得意自在的神态。但这些明谱版本早已无人演奏。近代流传的《醉渔唱晚》是清末琴家,四川青城山道士张孔山的传谱,它与前说的《醉渔唱晚》同名异曲,但演绎了同样的意境。


成公亮是根琚卫仲乐的演奏录音和乐谱自学的,所以在演绎中有诸多个人风格的融入。


十一、 龙朔操


版本:(明)《神奇秘谱》 陈长林打谱


乐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乐曲背景取材于公元前三十三年西汉昭君出塞、远嫁匈奴的故事。乐曲的开首及结尾比较深沉,表现了思念哀怨的情绪,中段则表现出王昭君能歌善舞、明艳照人的美丽形象。据考证,乐曲在唐宋时代已经成曲。


成公亮据陈长林打谱的录音学习弹奏,长期的习弹过程中已经融入个人的风格气韵,成为来自陈长林打谱的不同演奏版本。


十二、  阳关三叠


版本:(清)《琴学人门》 张子谦传授


这是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诗谱写的琴歌,有多种版本,这是初见于明代《新刊发明琴谱》,后经清代《琴学人门》加工的版本,也是流传最广的一种。王维原诗为“渭城朝雨邑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十三、  忘忧


版本:(明)《西麓堂琴统》成公亮打谱


这是一首古琴小品,其轻盈真率和潇洒的风格,使人们领会到古人的精神情趣。原谱见于明嘉靖二十八年(一五四九)版《西麓堂琴统》第廿五卷,曲谱后记说明它由宋代琴谱转录而来:“是曲不知所从起,因观宋本得此谱,亦外调之一,存之以备参考。”一九七六年成公亮得一明琴,借用此曲命名,亦以此琴弹奏。



▲ 明代《西麓堂琴统》廿五卷之《忘忧》谱


十四、  长门怨


版本:(民国)《梅庵琴谱》刘景韶传授


传说西汉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被冷落于长门宫。为求再得武帝宠幸,她赠金与司马相如作《长门赋》,向武帝诉说心中愁闷及相思之苦,从而感动了武帝。《长门怨》的曲名自汉代楚调相和曲已有,琴谱则初见于清初《龙吟馆琴谱》,后由《梅庵琴谱》(一九三一)刊载并广为流传。曲中道出女性郁结、哀怨的心情。


十五、  流水


版本:(清)《琴砚斋琴谱》卫仲乐演奏本


琴曲内容出于《吕氏春秋》中伯牙鼓琴的故事,伯牙弹琴能表现出“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而知音钟子期都能深刻体会。因而有伯牙作《高山流水》的传说。明代《神奇秘谱》曰:“《髙山流水》本为一曲,至唐分为二……”其中《流水》一曲在明清时得到更多的发展,特别是清末《天闻阁琴谱》所载川派琴家张孔山的《流水》,增加了许多“滚拂”手法以增强水势的艺术效果,号称《七十二滚拂流水》或《大流水》。


在近现代又演变出多种弹法,成公亮的演奏谱是上海琴家卫仲乐先生演绎的一种,卫先生的据本乃未刊行的手抄本《琴砚斋藏本》。由于成公亮是根据卫仲乐的演奏录音和乐谱自学的,所以在演绎中有诸多个人风格的融入。


十六、  桃源春晓


版本:(明)《西麓堂琴统》成公亮打谱


乐曲题材取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诗文《桃花源记》,曲谱的后记也摘其序文大概:“晋太康中,武陵渔者操舟溪行迷失道,见桃花夹岸,落英缤纷,遂沿溪而人,得异境,桑麻村落,男女怡然。争来问讯,云是秦人避乱居此,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如日送归,他日觅之不可得矣,故有是曲。”


乐曲描绘了宁静和谐的田园、怡然自乐的人群。它的音乐语言质朴古老,旋律优美流畅,表达的意境明晰显然。


十七、  明君


版本:(明)《西麓堂琴统》成公亮打谱


乐曲意境高远,充满一种飘然神往的气韵,幽静、神奇与快乐、灵动不断地交织,音乐是那么清朗超脱,那么快乐……古人期望贤明的君主会给人们带来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有如神仙居住的世界。


《明君》使用了生僻的“间弦调”定弦,传留至今的古谱使用这种定弦的琴曲仅存此一曲。


十八、 渔樵问答


版本:(清)《琴学人门》吴景略打谱


曲谱初见于明代一五六〇年《杏庄太音续谱》,该谱解题曰:“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之渔樵一话而已。”乐曲通过渔夫樵夫在大自然中悠然自得的生活情态,表达出精神上的超脱和与世无争的理想,也流露出他们对世事变化无常的无奈感叹。


十九、 平沙落雁


版本:(清)蕉庵琴谱张子谦传授


曲谱初见于明代一六三四年《古音正宗》,明清以来广为流传。相传作者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敏仲、明代朱权等说法。乐曲表达了秋高气爽之际,雁群飞鸣和歇落沙滩的情景,以淡雅恬静的隽永意境,引申出与世无争的思想。


二十、 酒狂


版本:(明)《神奇秘谱》姚丙炎打谱


此曲相传为晋代文人和音乐家阮籍所作。司马氏统治下的魏晋时代,政治昏暗,文人参与时政,动辄即有杀身之祸,阮籍为不得罪权贵,借醉酒避祸。《酒狂》以恣意佯狂表达的醉人醉态,塑造出十分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


二十一、  潇湘水云


版本:(清)《自远堂琴谱》査阜西打谱张子谦传授


此曲为浙派创始人,南宋琴家郭沔(字楚望)创作,《神奇秘谱》解题称:“臞仙曰:是曲者,楚望先生郭沔所制。先生永嘉人,每欲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倦倦之意也。然水云之曲,有悠扬自得之趣,水光云影之兴;更有满头风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琴家查阜西先生据《自远堂琴谱》打谱定拍的《潇湘水云》备受琴坛赞赏,查先生因擅弹此曲而负“查潇湘”之美誉,后将此曲授予琴友张子谦先生;一九五九年张先生又将此曲授予成公亮。


*文章节选自《秋籁居琴话》(三联书店2016年9月刊行)。音乐数据由 QQ音乐版权提供,文中配乐仅为方便读者对照琴曲。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与微信后台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