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珊瑚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罗行健强不息 2016-10-14

红珊瑚有着“宝石中唯一有生命的千年灵物”的美誉,业内人士认可的色彩范围主要分成AKA、MOMO、天使面、粉白、白色等多个等级,其中呈深红色的AKA级别最高。

由于当前过度开采,珊瑚的生长速度远远跟不上开采的速度,产量的稀少导致市场上好的红珊瑚价格呈现一路攀升的态势。整棵红珊瑚树前几年还时有所见,现在已可遇不可求。颜色好、雕刻精、有些年份的摆件更是只会在艺术品拍卖会上露面,一些优质红珊瑚戒面尽管颗粒不大,但也价值不菲。

珊瑚可分为浅海珊瑚和深海珊瑚。浅海珊瑚也称造礁珊瑚,由其发育成的珊瑚礁平台,能大大地缓解台风、暴风潮等天灾对海岸生态的破坏作用。深海珊瑚又称贵重珊瑚,由于它的石化过程是在深海中完成,珊瑚玉石的孔隙较小,密度较大,结构致密,是各种雕刻艺术品和珠宝首饰的主要原料。由于深海珊瑚中以红珊瑚最为珍贵,红珊瑚按颜色不同又可分为深红珊瑚、桃红珊瑚、粉红珊瑚、粉白珊瑚、白色珊瑚等五大类。

中国珊瑚饰品行业市场发展和趋势

红珊瑚文化不仅是一种地域性文化,更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人类对珊瑚(Coral)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作为三大有机宝石之一,珊瑚自古便被印度人列为佛教七宝中。中国也是开发和使用珊瑚最早的国家之一:清代,皇帝祀日要挂珊瑚朝珠;后妃们的领饰、朝珠及冬朝冠上均不得缺少珊瑚饰品;二品官上朝穿戴的帽顶及朝珠系由贵重红珊瑚制成……

上述记述都突出了红珊瑚在传统历史文化上的重要地位。古今中外,无论是远古先民还是当今世人,无论是宫廷朝官还是平民百姓,对红珊瑚都有着真挚又虔诚的信仰和强烈而独特的偏爱,这一切为红珊瑚文化的传承奠定了丰厚的人文基础。

珊瑚市场供给决定需求

世界上红珊瑚的渔获量每年在100吨-400吨之间,其中约70%产自太平洋海区。虽产量稀少,但年交易量曾高达10多亿美元。珊瑚供应量稀少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1.过度开采,世界范围内红珊瑚的生长速度远远跟不上开采的速度,分布变的较为稀少;2.为了保护海洋生态,国际上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方组织均发布了多个公约及政策,禁止或限制开采红珊瑚;3.由于珊瑚生长于海底,捕捞及其困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珊瑚原材料的供给;4.宝石珊瑚制作成饰品的过程十分繁琐复杂。从捕捞、切割、成型、抛光再到设计,有时一件饰品的制作周期会长达数年。而可以加工成上柜的宝石级红珊瑚的数量仅为捕获量的20%左右。

近年来世界范围的珊瑚产量仅有200吨,台湾绮丽是世界范围内极少数拥有珊瑚开发权的企业,占据了全球64%以上的珊瑚资源。就珊瑚行业而言,由于产品资源稀少,所以就出现了市场需求高于供给的现象,即供给决定需求。

目前红珊瑚的产地主要有我国台湾、日本和意大利,多被制成戒面、挂件、手串和随行雕件。不同级别的红珊瑚之间价格差异很大,普通级的每克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MOMO级的每克在两千元左右而AKA级每克需五六千元,顶级的牛血红AKA每克价格更是过万。红珊瑚成品一般按件计价,价格上万甚至二三十万的都十分常见。由于价格昂贵,目前购买红珊瑚的主要是高端消费群体,而顶级红珊瑚的价格在2010年为8000元/克,2015年则达到1.8万-2万元/克,超过黄金现价90倍,年均上涨30%。

最近十年,红珊瑚的价格以每年30%的幅度上涨,虽然现在已经到达一定的价格高位,但未来还有上涨空间。首先因为红珊瑚本身价值很高,且产量极其稀少。其次,目前红珊瑚的价值还没有完全被社会各界认识,随着红珊瑚的文化价值、药用价值等到更广泛的普及,价格还会有新一轮的上涨。投资者和收藏家喜欢追求珍品,跟普通珊瑚制品相比,精品活枝摆件的升值空间会更大。

在拍卖场上的珊瑚一般是珊瑚老件,而珠宝市场出售的以新珊瑚为多。部分专家提出了红珊瑚收藏“古不如新”的观点,认为新珊瑚在开采打捞、雕琢工艺等多方面都比古代要先进,涉及的门类题材也更为宽泛,价值更大。

随着资源的不断稀缺以及政府管控力度的不断加大,红珊瑚价格的上涨速度比其他宝石快得多。而近年来市场价格节节攀升,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盲目投资造成的。随着市场的成熟,价格也将不断趋于理性。我们不难看出,随着资源的逐渐稀缺,以及人们对红珊瑚认知度的提高,红珊瑚价格的飞涨在所难免。然而,政府的管控导致的原材料稀缺和采集风险的加大,似乎使得红珊瑚价格涨得更加“肆无忌惮”。

珊瑚饰品行业现阶段特点

国内出现几个珊瑚巨头。由于政策及资源的限制,润石珊瑚、福人德、文莉等几家珊瑚企业凭借资源、服务和渠道为优势,垄断了大陆珊瑚行业的大壁江山。但是,正如乐视CEO贾跃亭所说:随着时代的变迁,还会诞生新的巨头企业,大家应该站在更高的维度和下一个时代的维度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这样才有可能引领下一个时代。

旅游业发展为国内珊瑚发展起到教育作用。珊瑚在大陆的普及率并不高,多数珊瑚消费还是以台湾等地居多,由于在这些地方拥有良好的珊瑚地域文化,无形中就为珊瑚在大陆的发展起到了市场教育作用。拿台湾举例,2015年大陆入台人数达到500万,为台湾带来观光收入2300亿新台币(约合460亿人民币),其中珊瑚收入占比15%以上。

一线二线城市普及率不高。在中国大陆,珊瑚的经营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沿海地区,许多一线二线城市里,珊瑚的经营几乎为零。多数佩戴珊瑚的消费者都是在意大利、日本和台湾旅游时购买的,所以国内消费潜力和市场需求的空间十分巨大。

成为许多传统珠宝企业竞相转型或调整布局的首选品类之一。近年来,由于黄金、翡翠、钻石等传统珠宝行业竞争愈加激烈,导致许多珠宝企业纷纷调整产品结构,重新进行布局,在原有品类中引入新的品类来降低原有品类的竞争劣势和利润日益下降的趋势。这其中优先考虑的是竞争相对不太激烈的品类,如西伯利亚祖母绿、红珊瑚等。

珊瑚饰品发展面临挑战和国家应对政策

国际上多个国家和组织出台政策,确保珊瑚有序开发,保护生态。就台湾来说,台湾是红珊瑚的主产地之一,目前世界上80%的宝石珊瑚来自于台湾。台湾的宝石珊瑚产业始自日据时代,当时日本渔民在台湾的东北部和台东外海等地发现了丰富的宝石珊瑚资源,并开辟了四处产量较高的珊瑚开采场。台湾光复后,台湾渔民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了宝石珊瑚的开采技术,开始了大规模的开采。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鼎盛时期,台湾约有500艘珊瑚船同时参与捕捞作业,这种大规模的无序捕捞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宝贵的珊瑚资源,破坏了生态。

随着我国珠宝市场的日益成熟,很多珠宝企业也开始不遗余力地推广珊瑚的艺术和文化,最大限度地挖掘珊瑚的经济和文化价值。同时也有很多不法分子把注意力投向了珊瑚,非法盗采红珊瑚的案件时常见诸报端,盗采行为严重威胁着红珊瑚的生长。

国际上对深海红珊瑚的开采权有严格的限制。《华盛顿公约》禁止非法开采红珊瑚并限制贸易流通;中国已将红珊瑚定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严禁开采和捕捞。

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加强行业规范化经营。在中国大陆经营珊瑚的企业和个人实际上来讲是比较多的,但是有90%是无证经营。一些盗采珊瑚经过破坏性处理后流向市场,极大地损害了红珊瑚消费者的权益,加上处理手段的不安全,也给佩戴人的健康带来了威胁。正规经营珊瑚必须要有相应的经营许可证,中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捕捞、经营、利用及进出口该类红珊瑚须经国家水生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农业部批准。进出口还须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批准,并取得“允许进出口证明书”。

由于珊瑚珠宝真假难分、质量评价体系不统一等问题,让不少投资者无从入手,因此,专业的行业评价规则和行业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自润石珊瑚在业内推动和发起珊瑚评价规则的这一举措,得到中国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的肯定和支持。珊瑚评价规则的制定,保护的不仅是合法经营者的正当权益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甚至影响到珊瑚的捕捞和开采,这一举措将为红珊瑚的健康生长和有序开发打造一个良性的发展秩序。我们相信,珊瑚行业标准的建立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对红珊瑚行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意义。由于中国大陆珊瑚珠宝的售后保养机制还不完善,所以通过服务换市场才是有效解决珊瑚市场繁荣的有效举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