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hotonews 攝影日報

 steven楊華 2016-10-14
即使數碼單鏡反光機流行至今,仍然有很多用家喜歡玩舊款手動鏡,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轉接環將手動鏡接駁到數碼相機上,而且不少高質的名鏡都吸引了年青一代嘗試。只不過很多朋友不知道轉接環使用時,也有很多要注意,就為大家帶來12個使用轉接環Crossover舊鏡的貼士。
 
1 注意或不能對焦無限遠
玩手動鏡必定聽過有些鏡頭與相機的組合不能對焦於無限遠,原來這是因為鏡後成像距離在作怪。鏡後成像距離其實是指相機接環至焦平面(感光元件)之間的距離。若果鏡頭的聚焦位置短於成像距離,就無法對焦無限遠,所以用家一定要小心,選購時要問清楚, 或者把鏡頭、轉接環接到機身上試鏡。例子有Canon EF相機接Canon FD鏡頭,或者Nikon F系統相機接Contax鏡頭。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夠採用有矯正鏡片的轉接環,同時,就算鏡頭聚焦的位置長過鏡頭成像距離,也未必著數,因為要看看所謂「長過」是長多少,如果只是1mm,那轉接環不能做到如此薄,仍可能引致對焦出問題。
 
A 正常的轉接環能夠讓光線正確聚焦於感光元件上,對焦無限遠。
B 鏡頭聚焦位置比鏡後成像距離短,光線於抵達焦平面之前就已經聚焦,不能對焦無限遠。
C 鏡頭聚焦位置比鏡後成像距離長,光線於抵達焦平面之時還未聚焦, 可透過加厚轉接環糾正。
2 舊鏡塗層弱怕強光
鏡頭塗層非常重要,能減少很多光學問題,例如鬼影或耀光等。但是有一些較早生產的舊鏡頭並沒有塗層,或者當時的塗層技術未如理想,甚至是塗層老化,以致鏡頭的抗耀光能力較弱;但從另一角度看, 由於舊鏡塗層技術較差,較少過濾光線,因此有人就認為能夠拍出新款數碼鏡頭所沒有的「味道」,是舊鏡的其中一個獨特之處。
 
打側鏡頭檢查塗層,如果看不到帶有顏色的反光,就代表沒有塗層。
 
使用舊鏡時最好不要與強光「對著幹」,太強的耀光有時候也頗為煩人。
3 舊鏡少有特殊鏡片
以往特殊鏡片如ED鏡片、非球面鏡片等還未流行,不少舊鏡頭都沒有配備特殊鏡片,因此較為容易出現各種光學問題,例如球面像差、色差和邊緣鬆散等現象,但是不少舊鏡頭拍攝的相片,中央部分仍非常銳利,而且層次豐富,色彩鮮明,不少名鏡更被發燒友視之如至寶,不論機械結構還是光學的質素都極高。舊鏡的質素可說是較為參差,大家選擇時應先作研究,知道使用該鏡頭需要面對甚麼問題。
 
現在的鏡頭經常都配有特殊鏡片,但是很多舊鏡頭都與這些技術無緣。AF-S Nikkor 50mm f/1.4G的結構(左),包含一片非球面鏡。Noct-Nikkor 58mm f/1.2 (右),沒有特殊鏡片。
4 光圈控制桿刮花相機
以前電子光圈未流行,舊鏡頭多會採用機械式的光圈控制桿,主要作用是讓鏡頭與相機機身溝通,令相機測光系統可以知道光圈大小,從而計算出正確的曝光。但是當大家玩Crossover時就要注意,有時控制桿過長,當接上相機時就會留下一條刮痕,或者妨礙鏡頭光圈的操作。刮痕雖然不會影響相機的操作以及成像質素,但總是對相機做成傷害。有發燒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發揮DIY精神,自行磨短光圈控制桿。由於Crossover時光圈控制桿並無重大作用,因此對拍攝沒有影響。
 
鏡頭的光圈控制桿,要小心有部分鏡頭的光圈控制桿過長。
 
在接駁鏡頭時的扭動動作會導致過長的光圈控制桿刮花相機機身。
5 機尾太長撞到反光板
大家玩手動舊鏡一定聽過「打板」。「打板」就是反光板撞到鏡尾,此時反光板一定會受損,鏡頭也會出事,由於不同鏡頭設計有別,尤其是鏡尾的設計最需要留意,有些連動測距相機的鏡頭,其後組鏡片會深入機身。當這些鏡頭Crossover在單反相機時,就可能會出現「打板」的情況。例如Contax Tessar T* 45mm f/2.8鏡頭接上Canon EOS 5D Mark II,在對焦無限遠時就有過「打板」的案例發生。面對這個問題,有用家甚至磨短反光板去遷就鏡頭,不過我們認為不太熟悉的朋友不要輕易嘗試,損壞了鏡頭或者相機就得不償失了。
 
拍攝時相機反光板上升,有機會撞到鏡頭的尾部,兩敗俱傷。
6 測光未必準
很多舊鏡頭配合數碼相機時,測光未必準確,因為舊鏡頭往往沒有電子接點,相機甚至不知有鏡頭存在,就算有些轉接環有電子接點,但誰也不能保證鏡頭數據可以準確傳送到相機上,因此大家使用舊鏡頭的時候,記住測光只是參考數據,不須盡信,如果自動曝光不準確,就不妨用手動曝光,自行調校光圈及設定快門速度。有人覺得最好的方法都是帶備外置測光錶,這樣就可以保證獲得準確的測光結果。
 
測光錯誤會令相片的反差、色彩飽和受到很大影響。
7 收光圈觀景器變暗
在Crossover舊鏡時,一旦轉動光圈環收細光圈,會令觀景器變暗,令攝影人難以清楚取景或者對焦。所以大家在玩舊鏡時,最好先全開光圈,待完成取景及對焦後才收細光圈拍攝;而且全開光圈使景深變淺,亦有助判斷對焦的焦點。這種操作模式有別於現在的電子鏡頭,在相機測光時,光圈一直保持全開狀況,待按下快門才會收至拍攝光圈。
 
收細光圈,觀景器立刻變暗,難以清楚觀察焦點。
8 半按快門小心曝光鎖定
部分相機在半按快門時會鎖定曝光,但是我們經常全開光圈對焦,此時如果半按快門,就會鎖定曝光,到對焦完成再收細光圈時,曝光值也沒有自動改變,令曝光錯誤,浪費了一次拍到精采照片的機會。這個情況經常發生在初接觸舊鏡的用家身上,因為尚未習慣使用手動鏡的步驟。如果大家的相機有類似的功能,最好就修改相機的設定,關掉半按快門的自動曝光鎖定功能。
 
部份相機都預設了半按快門時開啟自動曝光鎖。
 
調校相機設定,關閉半按快門啟動自動曝光鎖功能,可以避大意失誤。
9 Live View放大對焦更輕鬆
用相機的LCD屏幕進行Live View取景,比起光學觀景器大得多,方便對焦。如果使用相機的放大對焦功能,更可以清楚見到對焦的位置,仔細觀察焦點是否已經對好。不過亦有一些朋友覺得以光學觀景器取景及對焦才是玩舊鏡的樂趣,而Live View對焦只是一個折衷方法。
 
相比起細小的光學觀景器,用相機Live View對焦簡單得多。
10 用後卸下轉接環
舊鏡的保養十分重要,尤其是有一些舊鏡頭的光圈連動裝置較簡單,只是用彈簧令光圈保持全開的狀態;不少轉接環為了令光圈預收,會有一條鐵片或螺絲頂著光圈連動桿。如果鏡頭長期接在轉接環上,彈簧長時間處於被拉長的狀態,很可能會因此變得鬆弛,令光圈的收放、以及拍攝受到影響。所以大家在用完後最好是卸下轉接環,好好保養。
 
鏡頭上的光圈連動桿,以彈簧回彈。
 
轉接環上的鐵片,用來頂著鏡頭的光圈連動桿。
11 電子晶片致當機
轉接環多數都是第三方廠商生產,甚至有時是「山寨貨」,其兼容性、穩定性未必足夠,在接上相機後可能會因接觸不良,而導致相機出現資訊錯誤,引致當機情況。除此之外,有部分劣質的電子轉接環的用料、造工不良,可能會出現刮花機身、接點位置不正確、晶片彎曲、卡住鏡頭等問題出現,後果可以非常嚴重。因此大家在選用電子轉接環的時候一定要檢查清楚,確保轉接環質素良好才使用,否則就要承受損壞鏡頭、機身的風險。
 
相機身上的電子接點,萬一被劣質的電子晶片損壞,可引致嚴重後果。
12 更換對焦屏惹塵埃
大部分數碼單反因為有自動對焦,都採用全磨沙對焦屏令取景較為方便,但是在細小的觀景器中,就未能夠清楚顯示景物是否清晰。因此如果大家想更準確觀察焦點,可以為相機更換對焦屏,多數為裂像或者微稜對焦屏。不過由於未必所有的相機都有原廠提供的對焦屏,更換其他的對焦屏時,小心對焦屏未必完全符合尺寸,同時合焦提示燈未必能夠清楚顯示。除此之外,如果自己親自更換對焦屏,亦要小心,以免相機損壞!
 
不少用家都考慮換裝裂像對焦屏,可以更清楚觀察焦點。

除轉載或連結來自網絡的圖片或影片外,本文保留其餘的版權,包括文字及版式設計,請勿轉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