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龟兹石窟,文物保护让龟兹艺术永续留存....

 無情360 2016-10-14
龟兹石窟的岁月之殇


丝绸之路上的龟兹古国,是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

开凿于公元3世纪至12世纪的龟兹石窟,散落在龟兹古国的20余处。

这些大小石窟所展现的,是当时佛教艺术的杰出创造和高度成就,呈现出佛教文化在丝绸之路沿线区域交流和传播的历史发展轨迹。

新疆龟兹研究院院长徐永明说:“佛教经西域由西向东的传播轨迹,以及在传播过程中的本土化过程,在龟兹石窟中都有呈现。”
龟兹石窟作为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文化遗迹之一,不仅为消失的文明提供了特殊的历史见证,而且具有审美的突出价值,是古丝绸之路文化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龟兹石窟在历史上曾经历过两次大劫难,第一次是在公元十世纪以后,随着伊斯兰文化越过帕米尔高原向东传播之后,在近两个世纪的佛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纷争中,随着龟兹佛教的衰败而逐渐被废弃,同时遭到较大的人为破坏。

第二次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外国探险队不断在龟兹地区进行探险活动,致使龟兹诸石窟壁画遭到严重损坏,一部分洞窟内的精美壁画被野蛮盗割,许多洞窟的墙壁上刀痕斑驳,残留壁画千疮百孔。
另外,由于龟兹石窟建造时代久远,受石窟建筑岩体质地的脆弱性,以及自然侵蚀和突发性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致使龟兹石窟文化遗产的损毁程度一直在不断加剧。

风雨兼程的铿锵足音

自制的油灯,自制的发电机,用来装水的葫芦,当年使用过的简陋的桌子、箱子……9月20日,记者在新疆龟兹研究院龟兹石窟保护30年展览看到,龟兹石窟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在艰苦的生活环境和简陋的工作条件下,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他们常年奔波于偏远山沟里的石窟,有家不能回,孩子和家中老人无法照顾。老一辈文物工作者李丽说:“过去,我们还要坐着马车,去离驻地很远的洞窟展开田野调查,带着馕和水,住在简易搭建的土坯房里,点着油灯,墙上爬满了壁虎……”

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之后,龟兹石窟的保护经历了两代人的艰苦奋斗。
如何从学术和艺术角度客观真实地反映龟兹石窟一体多元文化以及灿烂的发展历史?龟兹文物保护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探寻、摸索与创新。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第一批文物保护工作者来到龟兹石窟,做了大量基础性保护工作,为抢救龟兹石窟濒危洞窟发挥了巨大作用。

尤其是1986年7月,新疆龟兹研究所(新疆龟兹研究院前身)在国家以及自治区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积极援助下,经过30年奋发进取,龟兹石窟保护与研究以及窟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发生巨大变化;

特别是2000年以后,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龟兹石窟文物的保护和管理进入科学保护的时代,也标志着龟兹石窟保护管理和研究事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龟兹石窟文物之珍贵,保护范围之广大,也意味着保护工作的任重道远。
如今,走进龟兹研究院,从外部设施环境到内部设施布局都发生了巨变,宽阔平坦的专线旅游公路,古色古香的展馆场所,电脑、电视、WiFi等应有尽有,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科学保护刻不容缓

跟随全国文物研究与保护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一起现场考察台台尔石窟、库木吐喇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的时候,亲眼目睹了该院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迹所取得的可喜成就。
在库木吐喇石窟,记者看到,两座快要坍塌的石窟被木柱结实地支撑加固,周围墙壁上的壁画已经在久远的年代剥落殆尽,而顶部的壁画却被接近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人物风韵十足,姿态婀娜,色彩艳丽,美不胜收,我们通过这些美妙壁画,仿佛可以望见当年的繁华盛世。
著名专家黄克忠高度赞扬了这两个洞窟的保护成绩,他说:“这是非常好的示范项目,完全可以成为范本,在国内其他洞窟壁画保护方面作为借鉴。”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雄飞望着这些精美壁画感叹着:“这些六、七世纪的壁画,手法非常娴熟,艺术造诣可谓空前绝后。”
的确,以克孜尔石窟为代表的龟兹石窟是丝绸之路佛教代表性遗址,也是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龟兹石窟反映了佛教与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发展关键阶段的历程,对于正确阐明古代新疆地区宗教发展史,以及多元文明碰撞与交融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保护这些洞窟,意义重大。

龟兹石窟700多个洞窟要保护,其中克孜尔石窟就有279个。记者了解到,该院负责保护和管理的龟兹石窟群共有9处,拜城县3处,即克孜尔石窟、台台尔石窟、温巴什石窟;库车县5处,即库木吐喇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森木塞姆石窟、玛扎伯哈石窟、阿艾石窟;新和县1处,即托乎克拉艾肯石窟,目前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克孜尔石窟2014年6月被列入“丝绸之路:长安至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经过30年的成长与磨炼,新疆龟兹研究院如今已成为全国石窟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研究领域一支重要的队伍。”徐永明告诉记者:“目前保护难度最大的是病害防治,包括石窟岩体病害和壁画病害,近十年来我们依托国家支持的保护项目,与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培养了一支自己的壁画保护修复队伍,缓解了人才不足的问题。”
特别是从2011年开始,他们在上海印刷集团的援助下,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用于石窟壁画保护,通过摸索实验,掌握了石窟三维建模和壁画数据采集、拼贴、色彩还原,以及多光谱技术和3D打印技术。

2015年承担了国家文物局支持的克孜尔石窟数字化保护项目一期工作,完成了13个洞窟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按照1∶1的比例,在上海复制出一模一样的洞窟。

从此,龟兹石窟异地原貌展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穿越了一千多年留存到今世的龟兹石窟,将由于科学保护时代的来临,而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芒。

让举世瞩目的龟兹艺术永续留存,是新疆龟兹研究院过去30年的奋进足印,也将是他们今后努力拼搏的动力源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