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芭蕾舞剧院(American Ballet Theatre(ABT))(2)

 龙潭今语 2016-10-14

芭蕾舞团也孕育了美国的舞蹈家,包括黛安娜·亚当斯(Diana Adams)和迈克尔·基德,以及著名的芭蕾舞演艾丽西娅·员阿隆索(Alicia Alonso)自己创作的作品,虽然从一开始就依赖外国艺术家的芭蕾舞首席明星,包括艾丽西娅·马尔科娃(Alicia Markova),安东尼·多林,伊琳娜·巴罗诺娃(Irina Baronova),安德列·埃格莱夫斯基(André Eglevsky),伊戈尔·尤什凯维特奇(Igor Youskevitch)。影响芭蕾舞剧院发展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芭蕾舞剧院没有一个家——驻团剧院,同时,没有驻团编导为舞团系统地规划保留剧目。1950年,事情似乎有了一个转机:纽约林肯中心大都会歌剧院(Metropolitan Opera House at Lincoln Center in New York)邀请芭蕾舞剧院作驻院舞团,并让图德在大都会歌剧院芭蕾舞学校(Metropolitan Opera Ballet School)担任教师,并负责编排歌剧中的芭蕾,结果也和十五年前巴兰钦和他的美国芭蕾团(American Ballet)一样,不欢而散。

在20世纪50年代芭蕾舞团芭蕾舞剧院经历了一次为期不算太久的低潮,由于福金的去世,图德的离去,虽然阿格妮丝·德·米勒继续编排新剧目作品《秋江传奇》(Fall River Legend,1948)和《》(The Harvest According,1952)成为保留剧目。

同时,因诺拉·凯,休·莱恩和黛安娜·亚当斯离开芭蕾舞剧院并加入了纽约城市芭蕾团(New York City Ballet(NYCB)。

1957年,在美国国家剧院附属学校(American National Theatre and Academy)的资助下,芭蕾舞剧院到欧洲和中东巡回演出,并正式改名为美国芭蕾舞剧院(American Ballet Theatre)。舞团有42-49名舞者,再加上从纽约城市芭蕾团回来的诺拉·凯,从丹麦加盟的埃里克·布鲁恩(Erik Bruhn),和原有的首席舞者艾丽西娅·马尔科娃,美国芭蕾舞剧院从低潮中走了出来。麦克米伦创作了《初冬》(Winter's Eve,1957),赫伯特·罗斯(Herbert Ross)创作了《赞美歌》(Paean)和《少女》(The Maids,1957),比尔吉特·库尔伯格(Birgit Cullberg)创作了《海上夫人》(Lady from the Sea,1960)。

另一个重要的转转点发生在1965年,国家艺术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成立,并给予美国芭蕾舞剧院一百万的拨款,另有25万资助巡回演出。

为了庆祝舞团成立了二十五周年,舞团决定排演更多全本舞剧。在之后的数年,美国芭蕾舞剧院上演了《仙女们》、《蓝胡子》(Bluebeard)、《俄罗斯士兵》(The Russian Soldier)、《吉赛尔》、《葛蓓莉娅》(Coppelia)等。随后是图德的舞剧《丁香花园》(The Lilac Garden)、《幽暗的挽歌》(Dark Elegies)、《回潮》;罗宾斯的《婚礼》(Les Noces,1965)和《天鹅湖》(1967,第一部全本版本)。

1967年,艾略特·菲尔德(Eliot Feld)作为著名的编导和舞者首次在芭蕾舞团闪亮登场,创作了《预兆》(Harbinger)和《在午夜》(At Midnight),辛西娅·格雷戈里(Cynthia Gregory)作为新的明星和芭蕾舞演员出现。

1970年,艾尔文·艾利(Alvin Ailey)创作了《江河》(The River),等及当代美国编导的一些作品。当中还包括了客席舞者-意大利的首席舞者卡尔拉·弗拉茜(Carla Fracci)和布鲁恩,这两人亦是60至70年代非常杰出的一对搭档。尽管有政府的经济资助了,美国芭蕾舞剧院仍没有一个家,没有学校,没有驻团编导。

而由于制作费昂贵的关系,美国芭蕾舞剧院亦不能再负担制作新的古典全本作品。这时期最重要的古典作品,就是1970年从基洛夫流亡至西方并加盟美国芭蕾舞剧院的纳塔莉娅·玛卡诺娃(Natalia Makarova),在1974年所排演的《舞姬》(La Bayadère)第二幕“黑暗王国”()从而成为新的古典权威。玛卡诺娃在训练芭蕾舞群舞演员时花了极多的时间和心血,令整队群舞的质素得到提升。

为了培养人才,1972年,成立了美国芭蕾舞剧院学校(American Ballet Theatre School)以及它自已的表演团体,取名保留剧目剧团,后来改为美国芭蕾舞剧院二团。但后来在米哈伊尔·巴里什尼科夫(Mikhail Baryshnikov)任艺术总监期间将其解散。美国芭蕾舞剧院是第一个到苏联访问演出的美国芭蕾舞团(1960),它还曾到欧洲大部分国家、南美洲和东南亚各国演出。

于1974年出走到西方的巴里什尼科夫也加盟了美国芭蕾舞剧院,他和玛卡诺娃不但为美国芭蕾舞剧院吸引了大量观众,亦对团员的舞蹈质素有所影响。在此期间图德也返回剧院并创作了《树叶枯萎》(The Leaves are Fading) (1975),特薇娜·撒普(Twyla Tharp)创作了《》和(Push Comes to Shove,1976),罗宾斯的《另一些舞蹈》(Other Dances,1976)。

芭蕾舞团出现了一批明星舞者,包括:费尔南多·布吉诺埃斯(Fernando Bujones),格尔塞伊·基尔克兰德(Gelsey Kirkland),马丁纳·范·哈默尔(Martine van Hamel),凯文·麦克肯齐(Kevin McKenzie),基尔克·佩泰尔松(Kirk Peterson),玛丽安娜·切列卡斯基(Marianna Tcherkassky)和哈拉尔德·兰德(Toni Lander)

1977年,官方正式同意美国芭蕾舞剧院进驻大都会歌剧院,从此,美国芭蕾舞剧有了一个家,每年的4-6月在此进行演出季,吸引了超过45万的观众人次,其它的时间才安排到各地进行巡回演出,每年进行30次国际巡回演出,超过42个国家。

1980年,巴里什尼科夫重回美国芭蕾舞剧院, 73岁的露茜娅·蔡丝和史密斯终于离开他们的岗位,邀请巴里什尼科夫接掌美国芭蕾舞剧院担任艺术总监一职(1980-1990年),他执掌这一位置近十年,除了继续上演古典全本作品外,还上演各国优秀编导的作品,还鼓励年轻而有才华的编导进行创作,他亦邀请编导为美国芭蕾舞剧院加入更多现代作品,因此剧目广泛多样,兼容并蓄,包括各个时代、各种风格的作品。为美国芭蕾舞剧院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他在那里进行大革新,包括复排了很多出经典芭蕾舞作品,加强了美国芭蕾舞剧院的经典舞蹈传统,亦进一步奠定了美国芭蕾舞剧院在国际舞坛的地位,为了加强舞团的实力他提拔本地舞者,停止了邀请客席舞者,他提拔的年轻舞者如辛西娅·哈维(Cynthia Harvey), 维克托·巴尔贝(Victor Barbee), 苏萨纳·雅菲(Susana Jaffe), 罗伯特·拉·福塞(Robert La Fosse), 特丽莎·布朗(Leslie Browne),罗斯·斯特雷东(Ross Stretton), 切里尔·耶格尔(Cheryl Yeager)等。1985年,肯里斯·麦克米伦(Kenneth MacMillan)带来了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除保持原有的古典剧目外,也邀请罗宾斯, 梅尔切·坎宁安(Merce Cunningham), 马克·莫里斯(Mark Morris),保罗·泰勒(Paul Taylor)和吉里·基里安(Jiri Kylian)等编导到来为美国芭蕾舞剧院编导新的作品。他亦为美国芭蕾舞剧院重新制作了古典剧目如《唐·吉诃德》((Don Quixote)), 《吉赛尔》(1980)《天鹅湖》(1985), 《胡桃夹子》(The Nutcracker)和《灰姑娘》(Cinderella)。可是当中只有《唐·吉诃德》和《胡桃夹子》保留在美国芭蕾舞剧院的舞蹈作品中。

1989年,简·赫尔曼(Jane Hermann)加入美国芭蕾舞剧院成为行政总监,巴里什尼科夫随即请辞。1990-1992年,史密斯回来作了两年的艺术总监,在保持传统的同时努力开拓创新,使剧目的题材内容更加广泛。

自90年代中期,首席舞者伊琳娜(Irina Dvorovenko)在美国芭蕾舞剧院登上了舞台上演许多首屈一指的芭蕾作品,如:《灰姑娘》,《吉赛尔》,《堂·吉诃德》,《天鹅湖》以及《朱丽叶与罗密欧》中的主角。

1992年10月,便由凯文·麦肯齐——位深受舞者尊重的前美国芭蕾舞剧院舞者,接任成为美国芭蕾舞剧院现任的艺术总监。他除了要应付财政上的问题,财政上的不确定性始终是芭蕾舞团的一个问题,因为美国芭蕾舞剧院的资金是靠票房、捐助来支撑,没有政府的财政支出,尽管自已注入了大量资金,但总是变得越发尖锐起来,迫使芭蕾舞团每年只有在有限的演出季,尽管这样,麦肯齐亦花上不少时间在舞者的培养中如朱利奥·波卡(Julio Bocca), 琼斯·曼尤尔·卡雷诺(Jose Manuel Carreno), 亚里桑德娜·菲莉(Alessandra Ferri),帕洛马·赫里拉(Paloma Herrera), 埃桑·斯蒂菲尔(Ethan Stiefel)和朱莉·肯特(Julie Kent)。在作品方面,他一方面继续维系古典全本芭蕾舞剧的剧目《胡桃夹子》(1993),《唐·吉诃德》(1995),与苏珊·琼斯(Susan Jones)新的版本《天鹅湖》(2000年)和新的作品《睡美人》(2007年)另一方面也为舞团添上麦克米伦的《阿纳斯塔西娅》(Anastasia,1999),特薇娜·撒普的《了解于心》(Known by Heart,1998)等的作品,在麦肯齐的带领下,美国芭蕾舞剧院的团员士气十足,舞团亦渐渐从财政和架构上的问题走出来,拥有大量优秀舞者和不同种类舞蹈作品的美国芭蕾舞剧院,在经过了60年后,仍然屹立不倒,以争取最广泛的国际观众,最近芭蕾舞剧院在东京,伦敦,巴黎,马德里,布宜诺斯艾利斯,墨西哥,意大利巴勒莫和雅典和希腊塞萨洛尼基的演出获得成功。并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舞团,为世界各地观众带来优秀的芭蕾表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