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谱序言40篇范文欣赏(下)(4)

 龙山园丁 2016-10-14

家谱序言40篇范文欣赏(下)(4)

2013-10-12 15:32   来源: 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10720次
新修石嘴山市惠农庙台李岗艾氏家谱谱序 族之有谱如国之有史,地方有志。谱牒记载家族渊源、世系及生婚卒葬,抚育继嗣,牵涉移居,以备后世稽考。俾使子孙追本溯源,以念祖德宗功,増进宗祖睦族之情。 曾子日:慎终

新修石嘴山市惠农庙台李岗艾氏家谱谱序

    族之有谱如国之有史,地方有志。谱牒记载家族渊源、世系及生婚卒葬,抚育继嗣,牵涉移居,以备后世稽考。俾使子孙追本溯源,以念祖德宗功,増进宗祖睦族之情。

    曾子日:“慎终追忆,民德归厚诶”。再吾惠农庙台李岗艾氏家族渐次兴旺发达的时候,承蒙我各宗族的殷切期望和热情支持,将我家族的历史概貌和现实情况收集起来,编一艾氏家谱,以为永续。江河有源,树木有根,人生在世,岂能忘本。

    编写艾氏家谱的目的,就是在于祭奠我艾氏列祖列宗,密切宗族情谊,继承和发扬前人所开创的美好事业,使后辈人更为昌盛。经考证米脂艾氏一支名望,老辈语之,艾氏宗祖居系陕西米脂大柳塔人,后移居宁夏中卫,艾氏祖宗自陕北迁中卫,迄今中卫有艾弯扎营,一脉相称。居今三百余年。先考,据先辈传说,流往我庙台李岗艾氏祖先是位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秀才,沿路乞讨到庙台李岗,李家祖辈才大气粗,顾为教书先生,艾老先生文才和教书能力尚属一流,远近文明,李家为留住教书先生,招先生为婿,在李岗庙田划给先生一部分耕地,成家立业后生传3门。祖宗亡故卒葬于庙田,(原李岗小学旧校址以北,)经考证,庙北侧祖坟为正祖,庙东(老榆树旁)和邹家东侧祖坟为分支。三处坟地多达数百个,尽被红果子茨、白茨、芨芨草遮盖。每到清明全族人都到一起上坟,先上祖坟,再上分支家族坟。上坟的孝子贤孙阵容庞大,祖坟的坟顶高從壮观,好不风光。坟地排向清楚,头南脚北,(60年代大搞园田建设坟地全部平成农田),艾氏居住分上庄、大庄和低下田。本主族3大驻地人数达500多,现在基本旧位。艾氏门中有祖传字号章、发、林、登、贤、光、天、志、占、等子号,现在各立坟地多处。

    祖辈们均以农业为本,兼营牧业,辛劳耕作,勤俭持家,行善积德,善待亲朋,颇得周围乡邻的尊敬。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艾家氏族念书人越来越多,并而走上工作岗位,现已博士,学士,大学、高官辈出,分部于上海、河北、山东、江苏,内蒙、银川等地,为我艾家争得了荣誉。次家谱系第一次新修,因祖先事迹,名号无文字记载,故为轶事。仅以清末开始(1870——1911)为我庙台李岗艾氏第一宗祖,迄今130余年,凡八世,实乃宗之繁茂,丁齿林立。成惠邑之大宗,庙台之望族。使子孙后代以此为荣,为本家族的兴旺发达,互相勉励,再展宏图。

陕西·宁陕钟氏家谱序言

    中国有盛世撰史修志的传统。家族有兴旺写谱续裔之习俗。

    钟姓氏是个多彩多姿的姓氏,最初来自安徽凤阳东北之地,后来称盛于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等全国各地,几千年来,表现卓越。寻根溯源,钟姓之源来源于以邑为氏。

    自祖居皖潜因战乱迁居陕西镇安至宁陕以来,历经二十二代子孙。在宁陕扦占为业已是廿代定居。

    定居于宁陕的钟氏家族,廿代均以农耕为业,耕读传家,积淀了勤劳、俭朴、坚韧、善良、克己、向学之传统美德。新中国成立后,紧跟国家兴旺发达,日益强盛之步伐,钟氏家族也改传统单一务农谋生之路,有敬业于国家党政、文教、士农工商各个领域,为社会贡献出聪明才智和巨大力量,亦有奋发有为,迎难而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品质,今日钟氏家族沐浴国家雨露阳光,族员精神焕发,继往开来,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

    在历史长河中,钟氏家族数代更迭,为厘定辈序,廓清族员,传家族之历史,明后人之记忆,尊长钟嘉鑫、钟森荣、钟嘉焜、钟嘉涛、钟嘉瑞、钟嘉祥多方策划、调研探究,终成此《宁陕钟氏家谱》第四卷。望此卷上溯我族明末来宁陕扦占为业,下迄至今,数百年其功可赞。翻阅家谱,研读族志,颇受教益,成为裨益后人之教本,亦诚望钟氏后生秉先辈之志,成才自强,为家族兴旺繁荣,为社会发展进步作出更多更大贡献。

湖南易姓家谱序言

    自清末乱世以来,华夏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传统的以儒家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被打破,与之相联系的生活方式,认知习惯,乃至价值观和人生取向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忠孝体系既破,家谱不传久也。

    然而,树有根,水有源,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对尊宗敬祖,睦族兴家,明长幼,别亲疏,都具有重大意义。家谱之修,上以敬宗,下以收族,传承家族美德,发扬优良传统。即使是在不强调宗法的现代社会,家庭仍然是社会的细胞,透过族谱,可以看到变幻着的历史风云以及跌宕起伏的人世沧桑。易姓起源,说法较多,众谱公认易氏源于易水。本支族谱记载,吾支起源于山西太原,繁衍于山东济阳,战国后迁江苏南京(金陵),又迁江西(江右),经历了汉晋隋唐,代有伟人,五代战乱后,分天下巨族以填楚疆,我们这一支的始祖大郎公于先宋年间由安徽太和县(吉安州太和县仁里)迁往湖南邵阳(宝庆马则),大郎公三子:千四郎、千五郎、千十郎,千十郎迁湖南新化,立派,是为我们直系祖先。

    随着最近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我们也在反思100多年以来,我们抛弃掉腐旧的传统思想的同时,是不是也把一些构建中华民族基石的理念一并倒了出去。当我们不再念叨忠孝仁义的时候,我们还会坚守信礼智勇么。我们易氏家训中固然也有重营葬这类已经不太合时宜的提法,更有敦孝友、肃内外、崇勤俭、力正学等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家族之延续,犹如民族之传承,应当吐故纳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真正做到提升的继承。

    关于本次修谱: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乃是共和国建立之后的一大举措,优劣暂且不论,但为适应形势发展,本序采用白话文,便于族人理解。以前修谱易姓女不入家谱,时移世异,从本次修谱开始,易姓女亦入家谱;以前修谱易家媳妇只记姓,不记名,本次修谱开始,姓名皆记。上次修谱为光绪11年(1885年),主持人为易良章,后外出河北为官,失去联系,后人可注意打听,是否联系得上,本支自湖南迁四川之后,亦有湖南老房遣人告知字牌的佳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