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冬“进补”需“灭火”

 积慧堂 2016-10-14

  广受市民青睐的白云山口炎清颗粒在药店琳琅满目。  北方正迈入冬季,广东才进入“秋天”。而经过夏天的消耗,当前正是一年一度身体进补的最佳时期。商场、药店等补品销售越来越热。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天气温度越来越低以及好吃得东西越来越多,加上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秋冬容易“火上眉梢”。因此,盛夏“三伏”需“防暑”, 秋冬“进补”需“灭火”,且口腔炎最易发作最烦人。这也使得不少“灭火”药销售水涨船高,其中,今年前三季度,白云山口炎清颗粒销售额接近2亿元,同比增长近13%。

  盛夏“三伏”需“防暑”

  对于生活在广东的人来说,夏天的炎热给绝大多数人心中很深印象。有专家指出,三伏天是中国农历小暑与大暑之间的一段时间,它是一年中气温最高而且潮湿、闷热的日子。

  研究表明,当环境气温达到33℃时,此时进行体力活动,出汗量就会大增,而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小的风速,又使汗液无法快速蒸发,人体散热出现困难,体温调节受到限制,热量积蓄在体内,就有可能引发全身发热、头晕、口渴、恶心等中暑症状。许多人在三伏天会感到口干、咽痛、烧心等。

  在中医看来这其实是“上火”的表现。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上焦有火,多表现为咽喉疼痛、口干、唇裂、目赤伴有干咳。小孩可表现为不肯吃饭,烦躁不安,甚至不愿喝水,口腔疼痛。因此,“下火”是夏日防暑的必备功课。

  专家建议,在“三伏天”,人们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少吃油腻和辛辣食物,同时可以适当服用适合自身体质的降火药物。如老人和小孩由于体虚,可服用药性缓和的“玄麦甘汤”。其中,由全国著名口腔专家黄铭楷教授研制的白云山口炎清颗粒含有被誉为“清热之极品,疮疡之圣药”的山银花既能抗菌消炎,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进补切莫“过火”

  有分析认为,当前容易上火的人主要有两种:一是熬夜者;二是食热者。据有关调查统计,在世界杯期间,因熬夜上火到医院就诊的病人比平时激增3倍。中医认为,人体阴液,使人体慢慢发生“枯变”,好比干柴最易着火,阴虚体质的人上火也就不足为奇了。而熬夜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影响最大,上火就是其中典型的症状。

  同时,秋冬季节,也是身体进补的最佳时机,但由于天气相对干燥,人们喜欢吃肉类来防冷御寒,吃桂皮、枸杞、当归、人参、天麻等当补品。殊不知,这些“好东西”都偏热,如果食用不当,则是热上加热。往往容易引起咽喉干痛、鼻腔口腔热燥,困扰生活,小痘痘也悄悄地爬上脸,影响心情。

  因此,有专家就指出,治疗上火须滋阴。其中,白云山口炎清颗粒内含玄参、天冬、麦冬三大滋阴药物,抗菌消炎与提高免疫并举,不但能减轻口腔症状,还能从根本上杜绝反复发作。

  “大火”之上 口腔炎最烦

  广州的章先生最近突然感觉口腔不适,由于这几天熬夜较多,加上喜欢吃一些热量比较高的食品,最终火从口出,口腔发炎。有统计显示,因熬夜上火到医院就诊的病人中,患有口腔炎症的居首位。对很多人来说,口腔炎也是各种上火症状中最烦的。

  一般情况下,口腔炎多数发生在20岁至50岁之间,发病时多伴有便秘、口臭等现象,因而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好的影响。中医认为其由阴虚火旺、心火上炎、虚火上浮而致。另外,夏秋季本来容易积热,如果此时吃辛辣刺激、煎炸炙烤的食物,常喝啤酒冷饮等容易引发口腔溃疡。

  口腔炎症,关键在“清”

  值得注意的是,口腔炎容易反复发作,所以平时要注意做好预防措施。譬如,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常用淡盐水漱口;戒除烟酒,饮食要清淡,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及蔬菜,少食用辛辣的食物;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分的睡眠;坚持锻炼增强体质等,以减少口腔炎发生的机会。

  如果发生了口腔炎,需及时治疗,在相关药物中,白云山口炎清颗粒较为受欢迎。据悉,白云山口炎清颗粒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防治口腔疾病的第一个中成药品种。2005年《中国医药市场检测与研究》显示:白云山口炎清颗粒是治疗口腔溃疡十大品牌药中唯一的内服药物。对于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慢性咽炎等各类型口腔疾病,均有快速有效减轻口腔症状,治疗迅速防止反复的理想疗效。据悉,白云山口炎清颗粒取得了“治疗慢性咽炎专利”、“指纹图谱控制质量专利”等多项专利。产品的质量很有优势,达到了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文/图 张忠安 专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