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几种常见课型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主题学习”所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情感的体验,内心的感受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这样说:“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大量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在教学实践中已得到老师们充分的认可。 “主题学习”意在通过提供与课本相关联的文本材料,促使学生在围绕主题的不断的阅读对话中获得整体的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它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围绕一个单元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学一篇带一串,教学密度高,容量大,综合性强,真正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也便于新课程标准的落实。 主题学习时教师所采用的课型有:“通读课、品读课、自读课、阅读课、提高课、活动课。”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以人教版第九册第二单元为例,课文是《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主题学习材料是《穿透岁月的温情》。 一、通读课——集中学习单元生字新词,通读单元课文,理清顺序,了解大意,练习概括段意。(约2课时) 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对本单元生字词的认读、听写,为后面快速阅读、理解课文重点、学习阅读方法扫清障碍、铺好路。 然后用第二课时让学生充分运用手中的工具书自主阅读 、同桌合作读、小组合作读、同桌过关等形式读通、读熟本单元的4篇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形成对课文最直接的、最初步的印象。
二、精读课——找准学点,品读学法,研读教材,掌握读法。(约2-3课时)
虽然进行主题学习,学生课内阅读量增加了,但教材内容还是语文教学之本,不能只强调主题学习丛书的阅读,而放弃了教材应精读的内容。在教材学习过程中,注意利用一些精读课文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依学案自主阅读、小组合作学习、扩展阅读。 在学生通读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内容,每篇课文1课时。通过设计有效、实用的一两个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课文重点,学习阅读方法,品味好词佳句。之后对略读课文设计学案,让学生依学案自学课文,然后交流。在学习每篇课文的同时补充2-3篇与课文内容关联密切的主题学习材料。有意识地从多角度拓展学生视野,渗透学习方法。
三、自读课——习得方法学案导学,自主阅读。(约1课时)
教师设计好略读课文的学案,学案要设计课文基本的、必须的内容,设计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并能留给学生个性发挥的空间。课堂上学案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依学案自学课文,然后交流。 如学习课文《慈母情深》和《学会看病》这两篇略读课文。 附:《慈母情深》学案
四、阅读课——主题拓展,群文统整,读后交流,提高能力。(2-3课时)
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乐趣才会喜欢阅读,才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运用默读、速读、浏览乃至背诵等多样化的形式自由阅读主题学习材料《穿透岁月的温情》中的剩余内容,这部分内容可作为略读材料处理,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前面研读课文时运用的学习方法,快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此外,每课时中用30分钟自由阅读,利用最后10分钟的时间填写“读书卡片”或交流,看得多了,自然填得多,填得多了,填得久了,学生自然而然就积累了。积累的小卡片每一个月装订成册,一方面是自己看书的脚印,另一方面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同时也成了自己小小的“读书笔记”。 五、提高课——回归整体,回顾重点,积累提高。(约2课时) 常规课型:口语交际课、习作指导课、习作讲评课、积累发现课 人教版教材中每单元都安排了一个回顾拓展、口语交际、习作,在这四课时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顾整组教材和阅读中的收获,交流各自阅读的感悟和收获。然后完成练习中的训练内容。每种类型的练习采取不同的形式。就习作来说,既需要自然和生活的感触激荡,更需要多篇例文的启发和规范。只有以多篇范文为内核,才能把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翻译”为文章。古人对这一点认识得非常深刻,概括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在“主题学习”的大量阅读中,能够对本单元习作的相关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了知识的滋养和思路的开阔。同时,教师根据本单元习作重点有意识地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指导和渗透,随时捕捉训练点,进行有机训练,引导学生或积累、或观察、或体验、或练写片断。如学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指导学生写小练笔: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学完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指导学生写小练笔: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同时,在学习本单元时,布置学生观察父母,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然后写观察日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储存下了大量关于本单元习作的美好丰厚的生活素材,习作时就会文思泉涌,写得轻松愉快。作文也由“难”变“易”,由“苦”变“甜”。 六、拓展课——拓展活动,激发热情,关注表达,综合运用。(约1-2课时) 创新课型:识字竞赛课、诗文诵读课、读书汇报课、好书推荐课、仿创实践课、妙词佳句品赏课、读写知识综合课。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认同、被赞扬。孩子的个性更具张扬性,更需被赞扬,被认可。因此经常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更重要的是能够带给孩子一种成就感的关于语文主题学习的活动,如课本剧表演比赛、美文诵读比赛、故事大王评选比赛、辩论会、演讲比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知识比赛、与父母对话等,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