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航拍大牛简单一招教你拍出电影感大片

 柳灞牧笛 2016-10-15


《大理你早》


对于航拍摄影师来说,清晨和黄昏是一段旅途中最诗意的时刻,但拍摄时机很难把握,并且很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

回看作品时发现,相同场景下,自己拍摄照片的色彩不如别人拍出的生动,于是又要在后期花大把时间调色。这样的问题要如何解决?为此,我们将以《大理你早》影片为例,浅谈环境色温与白平衡的关系。不用后期调色,前期就能拍到理想色彩。

不用后期调色,我们是怎样让航拍作品的画面色彩更鲜活的呢?首先要出现在正确的时间,日出或日落前后。

请相信你的双眼和运用摄影器材捕捉色彩的能力。在特定环境光源下,想要在影片中营造出电影一般的色彩,我们通过前期设置相机色温,就可以得到理想的影调,而不需要后期调色。了解色温的同时,需要先引入白平衡的概念。

许多人在使用数码摄像机拍摄时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日光灯的房间里拍摄的影像会显得发青,在室内钨丝灯光下拍摄出来的景物就会偏黄,而在日光阴影处拍摄到的照片则莫名其妙地偏蓝,其原因就在于白平衡的设置上。通俗来讲白平衡就是让白色所成的像依然为白色。


色温——一块“黑体”带来的思考


色温被用来表示光源光色的尺度,单位为K(开尔文)。简而言之,色温的变化好比你在烧一块纯黑的铁块,加热初期变红,随着温度的飙升逐渐变黄直至变蓝。从视觉感应上讲,温度(色温)越高颜色看起来偏冷,而温度(色温)越低看起来却偏暖。打火机火焰的颜色也是如此。


打火机火焰与烧热的铁块模拟图


相机色温设置与环境色温的“逆向关系”


自然界的可见光中,正午阳光的色温为5600K左右,阴天则能达到6500K, 日出日落时的色温则会降到2000-3000K。

不同光照环境的色温值


然而,当我们在相机中设置色温进行拍摄时,发现相机色温值越高画面颜色越偏红,色温值越低,画面越偏蓝,与实际环境色温色彩变化刚好相反。



相同场景,相机不同色温值所得到的图片


这是由于相机设置中的色温值(即白平衡)并不代表实际色温,而是类似于对相机发出的,环境色温补偿指令,其目的是纠正光源颜色引起的偏色。


譬如,当前环境色温为3200K,偏红色调。我们将相机设置为自动白平衡,便相当于对其发出了一个“当前环境偏红,请将环境光线调整为白光”的指令,得到纠正偏色后的画面。


《大理,你早》原片截图


然而当我们将相机的自定义白平衡调至3200K时,便相当于对其发出了一个“当前环境偏红,请将环境光线调整为蓝光”的指令,得到的画面反而是与实际环境色彩相反的色调,呈偏蓝色。

一般情况下,使用自动白平衡并不会造成偏色。


拍摄现场


若想得到清晨阳光下温暖色调的画面,并放大自然光源渲染色彩的能力,我们建议将相机色温设置调至4000-6000K,甚至更高。这样原片也能如后期调色过一样,展现你所期望的影调。



拍摄现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