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蓬莱公园——古韵十足的园林(上)

 老党1943 2016-10-15

    蓬莱公园始建于1953年10月,原址为“八一三”战乱中被毁的大同中学的部分校园。

    因位于当时的蓬莱区,故名“蓬莱公园”(注:1949-1957期间蓬莱区,1958年撤邑庙区、蓬莱区合并设为南市区,2000年南市区又划入黄浦区)

“蓬莱公园”园名系韩敏所题。

韩敏,浙江杭州人。1929年出生,幼承庭训,耽心翰墨。曾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从事连环画、年画创作,上海市第九届政协委员,上海书画研究院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委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文史馆馆员。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先後赴新加坡、澳门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影响广泛。1952年起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连环画创作 。擅长连环画,作品《郑板桥》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 。

     

           镇园之宝——“灵璧宝石”该石高4.7米,周长为4.5米。遥看宝石上角和右下角分别像一只回头狮和一只悬挂狮,构成一幅“双狮嬉戏蓬莱图”,宝石的灵气又为“蓬莱”添上一景。

    建园时公园仅30余亩,后扩建为41.4亩。40余年来经过几代园林职工的辛勤耕耘,园内已建有大假山、池塘、狮道、壶中天地、杜鹃园、九龙壁、浪涌蓬莱等八个景点,体现了江南园林风格和石锦文化的特色。园内还设有儿童乐园、游艺机场、展览厅和蓬莱食府、售品部等活动服务设施。是一个地区性的综合性公园。年游人量可达126万人次。

  蓬莱八仙过海的传说

  传说八仙是到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和,并言定各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

  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袒胸露腹仰面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将莲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何仙姑立在荷花之上,随波漂游。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自己的宝物抛入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遨游东海。

八仙的举动惊动了龙宫,东海龙王敖广率虾兵蟹将出海观望,言语间与八仙发生冲突,引起争斗。东海龙王乘八仙不备,将蓝采和擒入龙宫。众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厮杀,腰斩了两个龙子。虾兵蟹将抵挡不住,纷纷败下海去,隐伏水底。众仙则在海上往来叫战。东海龙王请来南海、北海、西海龙王,合力翻动三江五湖四海之水,掀起狂涛巨浪,杀奔众仙而来。危急时刻,曹国舅的玉板发挥了威力,只见他怀抱玉板头前开路,狂涛巨浪向两边退避。众仙紧随在后,安然无恙。四海龙王见状,急忙调动四海兵将,准备决一死战。正在这时,恰好南海观音经过,喝住双方,并出面调停,直至东海龙王释放了蓝采和,双方罢战。八仙拜别了观音菩萨,各持宝物,兴波逐浪,遨游而去。

        蓬莱照壁“八仙灵壁”是公园在“改扩建”中新增添的景观性标志,有很强的装饰作用,增添了庭院气势。“八仙灵壁”上为壁顶,采用小瓦屋脊,中间为壁身,采用粉墙,两侧粉墙内嵌有梅、兰、竹、菊四幅苏州砖雕作品,也可以解读为春、夏、秋、冬四季,下为壁座,用方砖对接拼缝,稳定素洁。

“八仙灵壁”成半圆形放射状,似托起了“镇园之宝”——灵璧宝石。该石高4.7米,周长为4.5米。遥看宝石上角和右下角分别像一只回头狮和一只悬挂狮,构成一幅“双狮嬉戏蓬莱图”,宝石的灵气又为“蓬莱”添上一景。

 
 

“八仙灵壁”和两侧粉墙内嵌的“梅、兰、竹、菊”四幅苏州砖雕作品以及镇园之宝——“灵璧宝石”。

 公园1号门前的一对石狮,不比以前所看到的“威猛”的石狮模样,这对石狮仿佛在“嬉笑、逗乐”,十分可爱;

建成开放于1954年的蓬莱公园,藏有大量元、明、清代动物石雕。据了解,这些元、明、清代的动物石雕,都是上世纪70年代公园的几个老职工从江浙农村搜集来的,几乎没花什么钱,共有石狮、石虎、石羊、石象70多尊,大都是大户人家的守门狮子,或守墓的石雕动物。其中有两对狮子和一只狻猊,造型古朴,製作粗犷,据专家鉴定为元代石雕。

 
 
 
 
 

    “怡心草堂”前的石狮,明末清初作品,来源于浙江诸暨,高1.7米,成对,青黄石。该狮造型夸张,前额厚实,口衔绶带,双目圆凸威猛,其足下幼狮形态雅拙可爱,与大狮相得益趣。表示“好事不断”和“子嗣昌盛”。


            “佳茹亭”飞檐翘角,因与休闲之地“同乐广场”相连,所以也成了最佳活动场地。亭前石狮,元代作品,来源于浙江硖石,高1.5米,灰白石,完整无底座。该狮作立蹲状,造型古朴简练二拙趣盎然,面部雕塑富生机,怒目宽嘴给人以威武之感,在气质上又显得较为温顺、驯化,像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狮共有四只,另两只存立于从容桑榆)


   从容桑榆廊”前石狮,元代作品,来源于浙江硖石,高1.5米,灰白石,完整无底座。该狮作立蹲状,造型古朴简练二拙趣盎然,面部雕塑富生机,怒目宽嘴给人以威武之感,在气质上又显得较为温顺、驯化,像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狮共有四只,另两只存立于佳茹亭)

 从容桑榆廊外的长条石雕“暗八仙”雕有八仙的宝物,这是清道光年间方浜路广福寺的原物。文革后,园方从垃圾中捡来。


         在公园“儿童活动场”门前的一对石虎,是清代作品,来源于浙江党山,高1.2米,成对,花岗石。石虎造型古朴,线条简洁,雕刻圆润,虽双目圆睁,具有王者之风,但气质上显得儒雅、温顺、驯化,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公园西南角亭子为四角飞檐翘角斗拱形木结构,取名“清赏亭”,源自明祝枝山“溪山清赏”手迹,清赏亭为清代建筑,距今已有九十余年历史,一九八一年由梧桐路小学迁建于此。


      “蹟翠”杜鹃园景区白色围墙的圆洞门前一对石狮,为清代作品,来源于浙江温岭,高1.7米,成对,黄石。该狮眼大而圆,两眉浓厚,几乎连成一线,嘴阔微张,鬛毛线条细密,形成疏密有序对比,造型优美,雕刻圆润精细,为浙江石狮中的佳作。

公园2号门前的一对石狮。

 石象,清后期作品,来源于上海大境阁,高0.8米,成对,花岗岩。此物系门神坤石,底蹰上石象为卧踞式,造型夸张而富有装饰美感,形态可爱。象乃“祥”之谐音,后增设莲花座石柱,以寓“祈福呈祥”之意。

  石狮,清代作品,来源于上海虹桥路,高1.55米,成对,花岗岩。特征为南方狮,走姿,口衔如意绶带,足踩绣球,雅态可掬,体积虽小却精美独特,造型极富有装饰性,眼眉似太阳,耳朵似蝶翅,鼻子如蛙首,尾巴犹如半颗核桃肉。艺术处理上,将阴刻线条和体态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出一种质朴而华丽吉祥之美感。南方狮造型,应成对,可现只存留一只

3号门里的石器

    “清赏亭”前庭院,有许多明清年代的各种方、圆状的石桌和鼓型石凳,年代久远,石雕图案花纹,随着岁月消逝,已经磨损不堪,模糊不清。现成了游园民众棋牌游戏露天场所,桌凳历遭日晒雨淋,风化严重;而玩家文明欠缺,烟蒂纸屑,满地狼藉。与园林宁静整洁氛围大相迳庭。


 
 

 
 

“清赏亭”前明清朝代石桌与鼓形石凳

(拍摄时避开了聚众,制作时已抹掉画面的烟蒂纸屑)



(上集完,请看下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