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璇琮坑 2016-10-15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乘公交车643884景文屯南站下车,路西侧的原景文屯村内有景文屯村关帝庙(为昌平普查登记文物)。庙门外有两棵古槐树,一粗一细,另有一棵柏树。四合布局,前殿是穿堂殿,硬山筒瓦过垅脊,面宽三间,前后出廊,七檁脊,前廊的廊心为硬心,两侧原有朵殿,现已无存。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博风头上的砖雕上刻“道光修造,二十五年”。民国十年重修,在脊坊下方有“京兆济阳卫屯合村人重修,民国十年岁次辛酉桃月十二日建立”的字样。外檩彩绘为和玺彩绘,有很多的地方画的是金龙,包袱内又有花草。明间的两根柱子上有两个木雕龙头探出,现已残。殿内彩绘为旋子彩绘,东西山墙的象眼处有精美的黑白绘画。殿后墙有四个圆形窗,内侧白灰抹砌,外侧砖雕镶边。东配殿尚存,破损严重。正殿已无存,殿前现存一棵柏树,正殿后边原有一口水井,现已填埋。这里曾作过村小学。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乘公交昌21、昌51、昌67昌平何营站,885889962小北哨站,或昌11、昌31、昌59及地铁昌平线北邵洼站下车,去往何营村,村西部路北侧有何营村菩萨庙(为昌平区普查登记文物),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原为四合院布局。现仅存正殿三间,坐北向南,面阔9.45米,进深5. 25米,灰筒瓦硬山调大脊带排山勾滴,花岗岩石条台基。前出廊,廊心墙处为硬心。院内有一棵古柏,为一级保护古树。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从这里东行,去往伯哈智墓(为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苍松翠柏、古木参天的回族坟莹地,面积10亩左右。建于明初,埋葬着来自西域的伊斯兰教先贤伯哈智及其坐骑白骆驼。当地人称筛海坟,又称回祖坟。坟莹内尚有明清两代石碑四统(我看到共有五块)和苍劲挺拔的古柏树多株,径级均在80厘米左右,是全县除明十三陵外唯一保存完好的古柏树群。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先贤忠义碑记:“先贤姓伯氏名哈智,发迹西域,慕义来朝,我太祖嘉其呈献兵策,赐之官不受,敕建寺宇居之……之后,归昌平州,寿终,吾乡人为之葬于北邵之阳,并其所乘白驼,亦附葬其侧”。当地群众中,广为传颂着伯哈智在莽山义斩巨莽,为民除害的传奇故事。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清康熙二十五年(1713年)五月碑文铭其功,颂其德曰“献策而不来,宣教而死······亿万斯年,高山仰止。”伯哈智治国献策,为民除害的业绩,几百年来,深得广大回族民众爱戴景仰。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清宣统元年(1909年)九月初八日碑记;“历代朝臣官御回民等,每年三月二十四日,上祭游墓,由来久矣”。

清宣统元年所立的石碑,实际是一座护林碑。为什么立护林碑,事出有因。说来,也算得上清末昌平境内一桩重大的毁林与护林的诉讼案。清朝末期,何营村少数人为解决办学公费不足问题,企图砍伐坟内古树,“变价归入学堂充公之用。”广大回民群众情难坐视,具呈“禁止砍伐,以存古迹”向昌平州告发。经过调查审理,官司打赢了。判定“今查原有先贤伯哈智坟墓一座,······松柏树85株。”“所有筛海墓前松柏树株,不得妄议砍伐,致干查究。”并出具告示,实贴于何家营筛海坟地。告示内容:“坟墓之墓内松柏等树,俟后不许砍伐,倘有违者,非是清真正教之人也,公同呈送查究。”经过这一场风波,回族民众爱林护林的观念增强了。六百多年,几经改朝换代,从来没有人砍伐过坟内树木。

1988年,昌平县林业局根据《北京市古树名木管理暂行办法》调查,坟内古树株数与宣统碑文记载株数相同,原有85株一株不少。其中有17株枯死的“站干”,枝杈已自然脱落,树干依然挺立,无一处刀斧伤痕。询问当地群众,众口一词说:“回祖坟和松柏古树是国家保护的古迹,石碑上教育人们不得任意砍伐,树虽死了,也应该保护好。”宣统元年到现在又过去80多年,坟内古树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是护林碑的功勋,也是何营及其附近村民几代人牢固树立了爱林护林好传统的结果,特别是何营村回族兄弟为保护古树立了大功,值得称颂。1988年,昌平县人民政府根据保护古树名木的要求,在坟内又树立一座石碑,教育人民发扬保护古树的好传统,碑文明确规定,严禁采伐,攀折及其他一切损毁古树的行为。筛海坟古树会更加茁壮成长,挺拔苍翠常青不衰。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筛海巴巴陵园先后经清康熙、嘉庆、宣统年间多次修葺。当地穆斯林皆视筛海巴巴之墓地为历兄弟文物,自觉爱护。十年动乱中有的墓碑被砸,甚为可惜!伯哈智不远千里来昌平为穆斯林传经讲学,并以穆斯林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为民除害,其事迹虽年深日久。但至今还在穆斯林中传颂着。

 

 

乘公交962、昌21、郊80路八家村下车,北行去往八家村,村委会院内有李公神道碑,墓主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的李恩绎。李恩绎(音:忆),生于1776年,卒于1846年,嘉庆十三年进士,曾于道光年间,先后任山东河道,陕西按察使、江西、广西布政使。是省部级高官。死后埋葬于昌平区崔村镇八家村。墓地其他踪迹皆无,目前仅存这块李公神道碑。目前仆地,碑阳朝上,碑首有两条草龙戏珠图案,额题“皇清”二字。碑文为:例授通奉大夫 貤封朝议大夫 原任江西广西布政使 李公神道。碑阴不详。

注:“貤”通“移”:转移、转赠。貤封:旧时官员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号呈请朝廷移授给亲族尊长。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八家村北海拔402米的云蒙山上,有八家村清凉洞寺庙遗址(为昌平区普查登记文物),为一天然的山洞,过去打柴、放牧的人常在此乘凉,清风徐徐,大家就把这个山洞叫作清凉洞。古洞旁边就是千年古刹——清凉寺。据说,唐代高僧叫安宗泰云游于此,相中此地,于是就住在清凉洞,夜间诵经,白日下山化缘,经过多年的积累,终于在此山顶上修建了清凉寺。历朝历代都多有对此修缮和扩建。清光绪九年(1883年)清凉寺再次扩建,当时恭亲王奕訢来到此地,为清凉寺题写了“清凉寺”匾额。恭亲王的坟地就离此地不远,并且都是一个山系。最后一次修建是在1933年。建国后,时任北京市长的彭真还来到过清凉寺。很可惜文革爆发,清凉寺带来了灭顶之灾,佛像拉倒,庙宇拆毁。过去由于香客众多,山下还建有茶棚,用以招待众香客,如今茶棚早已不在,仅剩地名了。后来八十年代,清凉寺周围又发现松香石矿,村民上山开采。再次遭到破坏,仅剩遗址地上那高大的护坡墙、错乱的条石以及古树。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公交870962、昌21、昌31、昌37、昌59路、郊80东崔村下车,去往东崔村,村北有周德纯烈士墓(为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周德纯(1918-1948年),昌平东崔村人,1944年参加革命,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昌延县三区民兵中队长。抗战胜利后,他历任昌顺县大队连长、副大队长、龙宣怀支队三营代营长。解放战争时期,周德纯带领区民兵、游击队和县大队的战士们,积极开展游击战。19467月,周德纯率领三区民兵,一夜摧毁国民党军三座炮楼,打散西沙屯村伙会。此后,周德纯率民兵神出鬼没地袭击国民党军,成为威震敌胆的战斗英雄。1947年夏,周德纯调任昌平县大队三连连长。19489月,周德纯调任冀热察军区龙宣怀支队三营代营长。在解放宣化常峪口的战斗中,周德纯冲锋在前,不幸踏响地雷,光荣牺牲,年仅30岁。崔村乡人民为了缅怀烈士,教育后人,在1984年重新为周德纯烈士建立了墓碑。每逢清明节,当地群众和中小学生都前来敬献花篮,表哀励志。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东行一站,香堂村内有香堂村圣恩禅寺。现在的圣恩禅寺,是原来的村西庙,并不在此地。是时任香堂村党总支书记张文山,二〇〇二年十月二十日在五台山仁祥老和尚参与下,在此选址并自筹资金五千多万元重建成的。

门前的《圣恩禅寺重修文引》:圣恩禅寺始建于明代正统三年十月正统四年十一月落成皇帝赐额圣恩禅寺于景泰三年立碑之后年久失修不堪入目清代道光六年重修再后寺庙何时被毁现无踪考证……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天王殿前碑:

东一碑:过残,碑首还好,碑身只有上部一段,好在字迹还能看清。碑阳额篆:敕赐圣恩禅寺,首题:敕赐圣恩禅寺碑,落款:大明景泰三年岁次壬申三月。碑阴无字。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东二碑:碑首为新配,碑虽完好,但字迹不大清楚。两面的额均为:敕赐圣恩禅寺,碑阳为“重修文引:尝思莫为之前虽兹碑章镌写之后虽经佛传以是矩作述原贵相因也……道光六年岁次丙戌上月吉日兴工重修……直隶保定府南龚布衣邢辅沐香殚撰书   林寂正  代住持僧德明叩,碑阴为捐款村名及人名。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西侧为一块新碑,我未拍照。

 

公交870、昌31、昌59、郊80昌平崔村镇麻峪站下车,北行去往麻峪村,村北有恭亲王墓(为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墓地规模宏大。石狮、石坊、华表、神桥、赑屃石碑、碑楼、享殿、宝顶一样都不少,只可惜恭亲王墓在民国时期(1932年),被大辛峰土匪侯显文所盗,后来阳宅被拆掉变卖。解放前地上建筑无存,后来1958年修建十三陵水库,给恭亲王坟代来毁灭性的灾难,将坟地内的石料全部拉走修建水库去了,并将一对石狮子也运到水库大坝北头的纪念碑公园下。当时来了两个吊车,想把石牌坊也吊走,由于吊不动,就没有再吊,使今天剩下这座精美绝伦的三门四柱三楼的石牌坊。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阳面中间两个柱子上面有对联一副:

      “兰砌常饶和顺气

        芝楣永护吉祥云”。

上下联各有两行小字,连起来读作“道光廿八年,出居阿哥所时,蒙御书联额,以赐吉祥,富丽至今,感泐不敢忘。现构佳城,敬录刻墓门,用光带砺,翘首慕陵,孺子之慕,固不能自已尔。”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横批:“履祥锡祜”。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牌坊北面无横批。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四根柱子是一整块石料雕刻而成,四个柱头上面有两对石狮子,两两相望。中间的三个门楼顶,斗拱、榧子、椽子一样都不少,上面是歇山顶,前后八条垂脊兽,加上两条吞脊兽,共十条龙。下面由抱鼓石衬托着稳重、庄严。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我在网上看到很多文章都说:现在的恭王坟地面建筑仅存一座三门四柱的石牌坊,但据我现场看到的情况:还有4座石桥,碑亭(井亭?)、地宫废坑及两根界桩。从石牌坊北行,去往麻峪村老村的路东侧一条河道上有一座三孔花岗岩梁桥。桥北侧的农田内有一座方台基遗址,按位置这里应该是碑亭旧址,因台基上有一块水井的架石,也有文章认为是井亭遗址。麻峪村老村内还遗存有三座单孔花岗岩梁桥。以及一座地宫废坑。村西的农田内还有一根界桩,上刻“翠华山园寝 正西界”。

三孔梁桥: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碑亭: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村南的单孔梁桥: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村内的单孔梁桥: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村北的单孔梁桥: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村西界桩: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麻峪村老村东北的华夏陵园内也有一根界桩,上刻“翠华山园寝 正东界”。另有一块关王庙记碑,碑文漫漶不清。额题:关王庙记。首题:重修关王庙,落款:大明嘉靖。来源不详,据说此地以前有关王庙。还有不知来源的一座赑屃碑座。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十三陵水库纪念碑公园门前还有两座从恭亲王墓移过来的石狮,公园内还有华表座,以及圆弧形的须弥座石刻(有可能是宝顶的基座)等。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公交870、昌31、昌37、昌59棉山村站下车,去往九里山公墓,公墓的大门前有恪亲王墓石狮(为昌平区普查登记文物),惇亲王绵恺(1795年-1838年),为嘉庆皇帝第三子,封号惇,死后谥号恪,墓在昌平棉山村村北的九里山下。1983年冯其利先生走访惇恪亲王墓时,还能见到地宫废坑,但如今已经见不到任何遗迹了。1988年王爷坟所在地被棉山村村委会开发九里山公墓,当年那对被拉倒的石狮子还是幸存了下来,并被移到了公墓大门前。石狮雕刻很有特点:怒目相视,狮口圆张,看着有点像江南地区的造型风格。狮子腿部略损,以水泥修复。汉白玉座已失,以水泥基座补之。两石狮细部有精美雕饰,但残损较大。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

    乘车回家,昌平南邵镇、崔村镇的文物古迹就看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