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越说这两个字,孩子越叛逆!

 电信1号 2016-10-15


从个体心理发展来看,孩子从幼年到成年,会经历3个叛逆期,分别是:

2.5~3岁的自我意识萌芽期,7~9岁的准大人期,12~15岁的青春期。


叛逆其实是从大人的角度来说的。所谓叛逆,更确切地说,就是孩子遵循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叛了大人的逆。


虽然在平时,父母说的话孩子也未必全听,但在这3个叛逆期里,孩子会显得特别难管理、难沟通。


尤其当父母说“不要”的时候,孩子偏偏非“要”。


有些父母想知道到底有没有一种办法,能改善孩子的叛逆,让沟通能够更顺畅。


方法是有的,但是做父母的首先要知道两个原则:


1.尊重孩子。

孩子所有的情感和情绪,不管再离谱,再不可思议,都是合理且合法的,都应该得到尊重。父母必须要接受这样的孩子,而不是嘲笑、冷漠或者粗暴阻拦。


2.不同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是不同的,要根据年龄特点区别对待,才能采取更好的沟通方式。


▌第一逆反期:2.5~3岁,自我意识萌发

孩子的第一个逆反期出现在自我意识萌发的时期,一般是在2.5~3岁。不过,现在的孩子模仿能力极强,也越来越聪明,有的从1岁前后就表现出“叛逆”了。


想孩子少说“不”,父母首先少说“不”

父母养孩子要小心,孩子说出的第一个“不”,其实是从父母这里学来的。


这个时期的孩子,行动上,常常会用“打人”来表达自己不同意、反对的态度;语言上,则开始说“不”,什么都是“不”,做与不做都是“不”。


这是孩子从意识上最早开始的与父母的分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开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态度,感受与他人分离的快乐,并由此建立和派生出孩子优秀的个人品质。


有位妈妈倾诉:

我的女儿两岁八个月了,一个月前我刚送她上半天制的幼儿园。在此之前,她不执拗,不爱发脾气,凡事有商有量;但这之后,她好像突然就叛逆、任性了起来,稍不如意就撇嘴,甚至做出打人或者拍打东西的动作,“不”“就不”时刻挂在她的嘴边,仿佛时刻等着反驳大人似的。

究竟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她的这种变化呢?她很爱幼儿园,从未表现出抗拒上学。但是这突然性情大变,我该如何引导?


案例里这个孩子,其实就是进入了她生命里的第一个逆反期。


说“不”,是她新学会的一种能力。这说明,孩子长大了,而且心理非常健康!

了解到这一点后,父母还需要反思。想一想,是不是平日面对孩子的所作所为经常采取命令、要求的态度和语气,甚至简单粗暴地打断孩子的行为?那孩子习得的,也将是粗暴的处理方式。


父母少说“命令”,多给孩子做“选择题”

面对叛逆期孩子,父母不能限制,更好的办法是接纳,并引导,可以试试“给孩子提供选择”这种方法。


如:

从外面回家后,父母与其命令孩子:“不要把鞋子放在床上”,不如换成可供孩子选择的陈述句:“你可以把鞋子放在床边或是放在鞋架上。

睡觉的时候,父母给出的选择可以是:“咱们是现在上床,还是五分钟后上床?


这样做有两点好处:

一方面,父母可以对孩子的行为做到良性引导;

另一方面,孩子也不会产生被控制感,相反还可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


如果孩子不要你给出的选择,而想要额外的,可你不能接受,那就直接告诉孩子,他们所提出的不是一项选择。然后再重复你给出的选择,让孩子做决定。


少用“行不行”“好不好”这样软弱的词

除了粗暴回应孩子,还有一部分父母,他们对孩子过于耐心、“民主”,经常会反复问孩子“好不好”“行不行”。如:“我们现在出门了好不好?”“你自己穿衣服好不好?”等。


事实是,多数情况下孩子都会回答:“不好”“不行。这样,父母又给孩子提供了又一次说“不”的机会。这些父母还需花费大量的口舌,向孩子解释、劝告,讲道理。他们其实已经被孩子左右,并未起到很好地引导孩子行为的作用。


多让爸爸陪伴,孩子可以少一些叛逆

孩子在面对固定的那个照顾者(比如妈妈)时更容易出现逆反行为,建议家中其他人多参与到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来,特别是爸爸要多陪伴孩子。爸爸陪得少,孩子缺乏规矩、不能等待、脾气大的情况,会更容易发生。


而爸爸参与孩子成长的要点,即多带孩子玩,而非找问题、苛求孩子改正某个行为习惯。和孩子建立好的亲子关系,做好榜样,孩子会自然地模仿爸爸的行为,并且更容易建立规则意识,因为爸爸的一言一行里都是规则。


▌第二逆反期:7~9岁,准大人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不同于婴幼儿时期的宝贝有这样一些特点:

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成人,是一个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了,如不愿意让家长拉手,不让父母叫自己“宝贝”或小名了,要求叫他的全名;

凡事都喜欢跟家长对着干,大人说东,他偏往西;

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依赖大人、不讲道理,爱哭、比较娇气等。


一位妈妈就曾这样问:

女儿快9岁了,过去一直比较听话,近几月不知怎么了,总顶嘴。什么事都要给自己找一个开脱的理由,哪怕是巧克力明明是她吃完的,非要说是爸爸妈妈吃完的,她只吃了三四颗。写作业、弹钢琴,我让她做,她总要找个理由跟我辩解。

今天我陪她听写单词并帮她记不会的,她不是抠鼻子就是抠手,我制止她,她不听。我生气之下打她手两巴掌,她又哭又闹跟我吵,还要摔我的手机。我很伤心,我在她身上下了那么多心血,可她怎么变成这样——处处挑剔、厌恶、指责。我该怎么办?


脾气秉性的突然转变,以及强烈的逆反心理都是这个阶段孩子的常见现象。孩子进入学校后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们急于想要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因此会开始要求独立,行为上想要脱离爸爸妈妈的掌控,表现为说话、做事老气横秋、独立、有个性。


此时,父母是时候转变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和互动模式了。


放弃家长一言堂的方式,涉及到孩子自身的事不妨多与孩子商量,也可试着逐步将自主权交还给孩子,并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惑的时候,帮助和引导孩子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比如对于兴趣爱好的培养,孩子不喜欢弹钢琴,妈妈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别的爱好、是否想要发展这方面的爱好等,沿着孩子的兴趣方向培养,孩子高兴,妈妈也轻松,学习动机增强,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应用智慧化解对峙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所反映的“不听话”的孩子,大都还会出现学业问题。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是亲子关系的不和,让他们缺少有效引导,缺乏好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是他们将精力都用在了与父母对抗上。


就此,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模式,化解与孩子的对峙状态;其次,要知道,7~9岁的孩子出现学习问题,更多的是学习习惯不好所致。如,该看的书不看,该做的作业不做,看书时惦记着玩。


还有很多家长将孩子的学习全权揽了过来。正如上面案例中的那位妈妈所说:“天天盯着孩子学习”。这样,学习就完全成了父母的事,跟孩子无关。

与其天天盯着孩子学习,不如帮孩子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制定好固定的作业时间、地点、正确姿势等;

孩子因为磨蹭作业没写完,也要定时收作业;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不去打扰更不去点评,除非孩子求助;

帮孩子确保规律的作息等。


▌第三逆反期:12~15岁的青春期

一位父亲曾咨询孩子的教育问题:

我家孩子15岁了,近一年来他站着都比我高了,与个子成正比的是,他的脾气也渐长,对他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老师三五不时地反映孩子逃学,为这,我没少抽他,他也不反抗,就硬着脖子让我打,每次打得我手酸、一肚子气,末了他恨恨地来一句:“再打我就不上学了。”

我还发现他在外面学会了抽烟、喝酒,真怕他在外面结交一些社会上的小混混。他妈妈为这都愁得睡不着觉,每次都苦口婆心地劝他,心情好的时候,他会跟他妈妈说:“我没有交坏朋友,就是上个网什么的。”心情不好要么爱搭不理,要么就用一句“我烦着呢”堵你。


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已发育成熟,觉得自己已经很“强大”了,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常常遭遇到各种挫折感,这样,在身体与心理矛盾的自我纠结和成长中,孩子开始有了更多样的情绪体验。


对女孩来说,会变得内向并体验到自我怀疑、愧疚或抑郁等情绪;对男孩而言,则更多地体验到暴躁和愤怒。正如这位父亲所说,青春期的孩子大都处于“烦着”的状态。


寻求同伴,想要摆脱父母束缚的阶段

孩子的角色和身份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最明显的是他们开始寻求同龄人的支持,表现为:青春期的孩子大都很好面子,自尊心强;重视同伴关系,易受同伴影响,可能会做一些并非自己意愿但同伴认同的事,如抽烟、喝酒。


这些行为虽然父母不认可,但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成人的象征,代表他们摆脱了对父母的依赖等。这也意味着青春期的孩子会面临一些危险,如网络成瘾、早孕、酗酒、犯罪等。


有的父母会过度忧虑孩子可能面临的危险。希望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我们必须首先要学会信任孩子有这个能力。事实上,大多数孩子也的确能顺利度过这个特别的时期。


除了信任,还有什么呢?我们要做好孩子们坚实的后盾。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与孩子保持亲密而有间的亲子关系:将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支持孩子渴求独立的尝试,在孩子失败时给予鼓励、安慰,在孩子成功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社交氛围很重要

要重点提醒的是,针对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很有必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社交氛围。不要以为孩子大了就不用陪了。带孩子去参加一些团队活动,多与自己的亲戚朋友走动。别让孩子把自己封闭起来,或者经常宅在家里玩电游。


孩子有自己的社交,拥有自己的朋友,或者是有自己尊敬的长辈等,这些都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话,即使不能跟父母说,他们也还能有别的倾诉渠道。


父亲的功能在此时又重要起来

同时,父亲的功能尤其显得重要。父亲最好能够跟这个年龄的男孩做朋友。记得,对你的男孩来说,要紧的不是你如何说他、批评他、指点他,而是他信任不信任你,在你身上,他能否看到一个成熟、有责任感的男人的样子。


对于女孩来说,父亲不能刻意疏远。女儿长大了,不少父亲不会再像对待假小子一样亲近女儿了。保持一定距离是对的。但是仍然需要保持对你的女孩情绪和情感上的关注、支持。这对她们很重要。


总之,不同时期的孩子有不同的困扰。对于他们的不听话、叛逆,父母要有清醒的认识。下面是一些原则性的提醒,更是很多父母容易疏忽的:


不当的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孩子逆反。孩子是成长中的个体,每天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父母的教育方式也需适时调整,强行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这样做实际上漠视孩子真正的需要,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教育孩子最好避免采取高压政策,更不要讽刺挖苦孩子,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肯定和鼓励孩子的进步和努力。研究表明,用低声细语的方式教育孩子更能获得好的效果。


对于不同逆反期的孩子,父母需区别对待。对较小的孩子,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给出选择等方式引导;对于较大一些的孩子,可通过讲道理、正面引导和肯定的方式引导。


父母言行不一或身处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的孩子更容易逆反。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架,孩子要么厌恶父母的行为,要么逃避这样的氛围,父母将无法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孩子只会越走越远。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夫妻关系不好,是怎样影响孩子的呢?我们来看罗静博士的讲解。

孩子教育得好不好,从他的社交上就可以看出。比如分享这件事,教养好的孩子就会做得很好。我们从这一点,来看看父母的教育。



参与每日互动话题讨论,优质留言将有机会获得父母在线准备的精美奖品!(10月17日公布周末中奖名单)

今日互动话题:您的孩子有没有一些叛逆的表现,您是怎么对待的?


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用,请点赞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