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迷宫

 fsjymai 2016-10-15

 

三颗子弹。

 

为什么是三颗子弹?直观角度,当然是出于叙事考量:只有这把左轮枪的弹仓半满,才能制造类似俄罗斯轮盘赌的悬念效果,特别是垂死挣扎连发三次空枪的黑色残酷幽默。但背后更有科恩兄弟对于过度暴力的批判。影片较早情节中我们曾经看到,女主回家取枪时,枪弹是分离的,而且盒子里只有三颗子弹。再从之后私家侦探的点火夜查镜头进步获知:女主的确装上了三颗子弹,却并未补满!显然,持枪只为防身,甚至只为防她丈夫,因此自认三颗子弹足以。而这种含蓄表达,由于左轮手枪不可能出现在中国古代西部的缘故,无法移植到张艺谋的翻拍版本中。可理念本身又的确十分重要(也是花200万美元买下版权翻拍的主要原因),务必于影片伊始开宗明义。没办法,张导只好直白生硬加进了开炮一节。试图以炮弹的威力强大模拟手枪的弹仓全满,再以开炮后波斯游商的满脸熏黑表达过度暴力的伤人祸己。

 

 

一根食指

 

活埋高潮戏中,连扣三下,都走了空枪。貌似命运捉弄,实则其来有自。看图便知:扣动扳机的是中指,而非人们习惯使用的食指。试想一下,生死攸关之际,如以最灵活食指扣动,还会是片中呈现的那种吃力慢速吗?肯定啪啪啪,六道轮回,任你空仓居多,至少也有两颗招呼在身上。酒吧老板的食指到底怎么了?被他老婆掰断了!等于此回合的残酷博弈中,情夫靠之前爱人的勇敢自卫捡回了一条小命。

 

 

两条建议

 

更悲催的是,如果从一开始就听从了女主建议,这样的风险,甚至整起买凶杀人事件就根本不会发生。回到接近片首的取枪桥段。女主拿到枪后,曾给情人提出两项建议:1、找一家汽车旅馆。2、不要回酒吧。对方接受了吗?没有!他的决定是:女主先回他家暂住,而他自己直接杀回酒吧讨薪!

 

讨薪本是天经地义,可睡过人家老婆之后还有脸去讨那区区两周的欠薪,就实在有点脑仁进水。难怪老板当场翻脸。可翻脸归翻脸,此时仍未起杀心,甚至连出拳的冲动都强忍了。这既可以从负面角度视作懦弱,也可以从褒义角度则为理性——不是点火就着你死我活的那种莽夫。当然,口头严重警告必不可少,“如果再让我看见你,别怪开枪!”外带以主观臆断编造借口为自己绿帽受辱找回颜面,“……所有可笑之中最可笑的是,你竟然以为她是为了你才回来的?”

 

可后面这套将其妻归入“蛇蝎美人”的说辞,连老板自己都透着心虚。否则,也不会很快一通电话(电话在片中是重要的叙事母题)打去情人家中试探。接电话的是女主,他听出了声音,心里咯噔一下:完了!竟是真爱。原来在老婆眼中我连个打工的吧台男都不如……注意!老板此时仍未起杀心。而出于心虚的电话试探,也刚好呼应了之前女主的建议1——找一家汽车旅馆!假如情人当时接受建议,那么打到情人家中的电话自然没人接听,老板心中的一腔妒火自然也无法激至爆点。

 

 

死鱼·照片·打火机

 

桌上的几条死鱼,原本来自私家侦探建议雇主马蒂制造足不在现场证据时的外游垂钓所得,最终由于压住了桌上的打火机而成为侦探自己出现在犯罪现场的证据。这是黑色残酷幽默。但打火机只是买凶交易的花絮,正片讲的却是:交易双方的相互欺诈。嘴上说着“信任”,却都干着出卖对方的勾当——杀手开枪打死了雇主,企图嫁祸偷情男女;雇主则以卫生间呕吐为幌子偷取出了一张照片,然后开保险柜取钱藏了起来。而这只是老板反嫁祸计划的其中一节……

 

对私家侦探的深深厌恶来自于两次会面时所受到的羞辱。第一次,通奸搜证,自作主张拍下了同床亲热照,戏言属于“额外福利”。第二次,郊外汽车上,面对刚被掰断的食指,以更具嘲讽的口吻讲了那个“等着老婆擦屁股的”段子,并狂笑不已。双倍羞辱,以及不在场证明本身的逻辑脆弱性(难道警方没听说过买凶杀人?),使老板产生了嫁祸的念头。而跳接若干桥段后的黑人吧台伙计家的录音电话,便是将整个计划串联起来的关键:

 

1、买凶交易时,侦探曾问老板如何掩护买凶开销?老板答说已经搞定。

2、如何搞定的?电话留言给黑人伙计,栽赃情夫因讨薪未果一怒之下卷走保险柜里的现金。而这现金很快将作为杀人酬劳来在侦探手中。

3、黑人赶到情夫家,必然看到两具尸体,惊恐报警。

4、再配合那张被偷照片,于是整起杀人案件就可能转变为:侦探通奸取证过程中,撞见奸夫取回赃款,突起杀心……

 

 

不管嫁祸计划是否真按上述步骤进行,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老板远比侦探认为的要聪明的多。老板唯一没想到是私家侦探也比他认为的要冷酷无情的多!正所谓,邪高一丈,魔高两丈,一恶更有一恶恶。而杀手调转枪口打死雇主,则属于一种特定针对性的“反美情节”(在科恩自己的《老无所依》以及莱昂内经典《三镖客》中都曾经出现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美国即是一桩生意,而生意最重要的是诚信。诚信破碎至此,还不风紧扯乎?!

 

导致侦探重返杀人现场的并不是那张遗失的照片。销毁照片时,他并没有发现信封里面到少了一张。只是点烟摸不到打火机,才突然意识到可能遗落在杀人现场……但咱们假设:侦探行事缜密,未将打火机遗落,并自以为实施了完美谋杀,坐等警方将被他嫁祸的偷情男女抓捕归案……故事的后续将如何发展?

 

1、酒吧老板马蒂的尸体被发现,或者即使没有尸体(被情夫处理掉了),但以神秘失踪报了警。

2、警方在接到报案后,仔细勘察现场,清查遗物,自然包括打开保险柜。于是发现那张照片。

3、通过照片所提供的线索,将嫌疑目标从偷情男女转移到私家侦探。

 

在这个没有遗落打火机的版本中,买凶交易双方反成了最大输家——一个毙命,一个伏法。恰恰是遗失打火机,才使得使侦探二次返回杀人现场,寻觅未果(压在死鱼身下)的情况下,意外发现尸体和手枪统统不见!于是不再坐等,迅速行动起来。

 

与此同时,黑人听过留言,直接驱车赶到情夫家,愤然声讨,导致了后者三度重返酒吧,打开保险柜,发现那张照片,隐约意识到了事件大概,但同时也被蹲点守候在外的侦探盯个正着……而这也几乎可以视作是对于情夫之前活埋老板的因果报应!

 

 

当你自认为一切靠自己,一切本应如此,或一切尽在掌控的时候,也常常意味着无法预知的大祸将临。侦探自认完美谋杀,却没想到老板藏了照片,且未真的毙命,也没想到情夫返回酒吧;老板自认为完美嫁祸,或者荒野之中摸到手枪自认有了绝地反击的机会,却没想到侦探先下狠手,也没想到自己的食指已断,并连走三发空枪;情夫自认为讨薪与偷情无关,自认为老板一定为女主所杀,慌忙移尸灭迹,没想到真相远非如此。

 

只是命运轨迹如此编排,虽足够清晰,却也相对单调。于是,科恩兄弟便在毁灭大势不可逆转的前提下,为三个男人构思了各自不同程度延缓走势的机会。而这些机会,既丰富了叙事,也呼应了主题:统统来自于男人的弱点,以及行动中的无法掌握。即所谓,因祸得福——虽然只是暂时性的。老板为什么能成功骗过侦探偷走照片?因为他有病,他呕吐,于是手拿相册突然起身跑进卫生间便不会引起怀疑。侦探为什么及时二次回到犯罪现场,而避免自以为完美谋杀却坐等警察上门(就像上面分析的)?因为他遗落了打火机。情夫在移尸灭迹时把手枪塞进了老板的衣兜,这个太不谨慎的动作,也因女主对他的爱而获得了回报,于是就有了那三记空枪……

 

对比之下,成为最终赢家的女主,有着比三个男人大得多的“弱点”:始终茫然无知。甚至在开枪击倒对方那一刻,仍然不知丈夫马蒂已死,隔墙倒下的是另有其人——这也是为什么最后一场戏非要特别编排为互不相见的“隔墙交手”……但这种茫然无知却不是通常建立智力迟钝上的那种无知是福。相反,通片看来,女主在总体形势判断与实时危机应对上表现出了极高的敏锐度与行动力。所以她才能:1、片首夜路,通过后视镜发现有车跟踪。2、提醒情人不要回酒吧。3、遭遇丈夫暴力胁迫,果断自卫,掰折手指。4、眼见情人被击毙,迅速卧倒,并以高跟鞋打碎灯泡……女主的茫然无知,只是对于因自大嫉恨贪婪残忍等人性丑恶而形成的诡谲多变的男人世界的无法理解。


 

#血迷宫/Blood Simple(1984)

血迷宫
Blood Simple
(198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