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屏宾|如何在影像上进行探索并解决探索中遇到的困难

 休火山 2016-10-15


“为了一个新的色彩,为了一种新的光影要承受很大压力。从事影像创作的人,没办法给别人用嘴巴去讲解你的工作,唯一的解释就是影像的结果。这过程很痛苦,也很漫长,你解释你当下为什么这样做,可能要半年之后剪辑完调好色,才能出结果。光影工作者要不停的去追求,不停的去寻找,可能不一定成功,但光影迷人之处也就在这儿。”




《海上花》墙本身是白色的,您用滤镜让其变黄,那演员的肤色怎么办?


写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现场的烛灯很难表现出我要的那种华丽,并且会出现很多杂影。所以布光的时候,我用了一个2000W的红头灯,投到油灯上面,红头灯的回光加强油灯本身的光亮度。我们常常会习惯把灯包死,但我这次故意让它漏光,再用蓝色1/2CTB包住漏光部分,这样它漏出的散光色温融在我设计的环境里,画面的颜色就不再那么单调。




一般情况下我在镜头外面布置一个回光,吃掉墙散出来的光。当人和墙特别近的时候,就以人的肤色为主重新布光,少带一点墙的颜色。侯导认为光太漂亮了,不太写实,我说我设定的真实就是一种华丽的写实。我认为写实不一定是幽暗的,反差大的,从这个片子之后我开始尝试在画面里加入更多的色彩。



您经常用200w的灯,怎么解决照度不够,很多躁点的问题?


我拍《策马入林》的时候就差不多开始用的250w的灯,那个片子在光很好的时候都有躁点,因为那时才刚出现高速感光的底片。我从那时候开始研究怎么降低躁点。那时候主要是和冲印厂在印片的时候去调整,注意把握不同底片的感光极限。拍摄时:比如200w的灯,按道理讲,我的光亮度应该是在1.3-2之间,我会让它整体过一点,牺牲点景深,来保证整体的影像质量。到了数字时代,我常常在想为什么一定要留住亮部和暗部的细节呢?很多细节跟我的表达是不一样的。什么东西拍得很靓丽,很清清楚楚,那画面就会很平,很难做出个性。像我用sony的时候一般把感光度设置到200开始拍。





《挪威森林》里有段激情戏一个镜头在两个空间的色彩产生变化怎么做出来的?


这一段是模仿人眼由黑暗到明亮的变化。我用了1/2CTB在一个钨丝灯上面做了一个混色的闪光效果。室内黑黑的,但外面路灯的光亮还在,视觉像是在暗部里面看到的景象一样。




日本电影有自己很固定的风格,比如饱和度低,画面颜色多,但整体很清秀,

您和日本团队是怎样合作的呢?


我在日本拍的两个电影色彩都是很厚的,色彩浓淡主要还是要根据环境和年代的感觉来做。


《春之雪》《挪威森林》都用的同一个灯光师。他是一个在日本拿了很多大奖的灯光师。他的理念跟我完全不一样,很喜欢用大灯。他之前拍过《情书》之类的片子,窗户外面整个就爆掉。我觉得他就是很日本的打光方式,演员都打得白白亮亮,很干净。我跟他有很多争执。他感觉很痛苦,因为他一次带十几个灯光助理,我只用几个150w、200w的灯,大部分人都没事干。




后来我调整了一下,在室内的时候还是用大灯,比如架一个6k的,但我不直接用,先打到一个离灯很远的镜子上,再用镜子把光返到屋外的小树上,日本这个灯光师很乐于如此,他觉得很有趣。这样做可以提升光质又能保证真实,还可以让灯光师的工作更快乐一点。




摄影师一定要注意训练自己对美的感觉,我为了培养我的审美,养成了很多小嗜好。比如:在休假的时候逛跳蚤市场,在里面能看到很多三十年代,五十年代的老东西,他们的线条,设计可以养眼。这些有历史的东西可以让你看到生命力。这么多年很多人用过他们,时间的印迹也上面。


想跟大师学摄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