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里岔黑猪

 宛平2008 2016-10-15
里岔黑猪——中华名猪(60)
    里岔黑猪是山东省优良地方猪种,里岔黑猪以其产地和毛色而得名。青岛里岔黑猪繁育基地为山东省仅有的二个国家级保种场。里岔乡是其中心产区。
          里岔黑猪——中华名猪(60)

    主要分布于山东省胶州、胶南、诸城三县市交界得胶河流域。主产地为山东省胶州市西南部的里岔、张应、张家屯、铺集,胶南市的宝山、六汪,诸城市的林家村、桃园以及高密市的城律等乡镇,
里岔黑猪——中华名猪(60)

    其中心产区属暖温带气候,土地多为红壤土,草地类型为温带荒漠草地。中心产区水源充沛,有胶河、回龙河和黄家河三条河流以及红旗水库和黄家河水库可供农田灌溉。土质分为棕壤、潮土、砂姜黑土、盐土、水稻土等五大土类,土壤pH值为6.5~6.8,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主要农作物分为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药材和其他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谷子、高粱、黍子等,油料作物主要有花生、大豆、芝麻,林木水果较多,遍布全市各地。
里岔黑猪——中华名猪(60)

    里岔黑猪的主要产区是丘陵地带,历史上当地饲养的猪属华北型黑猪。据对胶县三里河遗址的发掘,发现在一座墓葬中出土三十多个猪下颌骨,还有猪鬹等冥器,通过C14测定,距今已3990±155年之久,对所发掘的大量猪遗骸的研究,证明当时已开始饲养家猪。又据清朝胶州志记载,胶县城有九条盛兴腌肉店的街道,腌肉通过胶州湾商埠运销外地,以此可以反映伴随农业的发展,胶县曾经有过源远流长的养猪历史。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猪的饲养技术的改进,使当地黑猪的品质在适应自然环境条件、杂食耐粗、多胎高产以及外形和肉质特性等方面都不断得到提高。
里岔黑猪——中华名猪(60)

    里岔黑猪毛色全黑,体型大,体质坚壮结实,结构匀称。头中等大小,脸长,额宽,有浅而多的纵型皱纹。嘴筒中等长短,耳大,耳根软,两耳下垂。体长,背腰平直,腹部下垂,臀部欠丰满。乳头7~8对,乳头形状正常,排列整齐,无瞎乳头。四肢粗壮端正,关节结实,肌肉发育较好。尾中等长短,约15~25 cm。肋骨15~16对,具有比一般猪多1~2枚胸腰椎骨数的独特性状。
里岔黑猪——中华名猪(60)

    通过访问查考,里岔乡的里岔黑猪受现代培育品种杂交的影响较小,大约在1940年前后曾从青岛引进少量巴克夏猪与本地猪杂交,1964年以后又引进过哈白猪。但外来品种由于不能适应当地的饲养和管理条件而被淘汰,当地群众在以青粗饲料为主的饲养条件下经过长期择优选留良种继代繁衍,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地方类群,1977年经原昌潍地区猪种联合鉴定组鉴定,命名为里岔黑猪。里岔黑猪基本保留了华北型猪适应性强、繁殖力高、耐粗饲、抗逆性强、不易感染传染病、肉质好的特点,适合全国各地饲养,推广利用效果显著。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通过政府扶持、企业共同投资拉动,里岔黑猪形成了以青岛里岔黑猪繁育基地为主体的产业化基地,改变了长期以来农民零星散养,产业不规模不经济、保种纯度难度大的局面,从而使里岔黑猪的分布呈现出集中化、规模的新特点。目前青岛里岔黑猪繁育基地位于胶州市铺集镇,新的保种基地位于胶州市里岔镇,青岛市崂山东城国际社区直营店和海信广场加油站东直营店成为里岔黑猪产业在青岛市的延伸窗口,实现了从产地到餐桌了飞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