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流氓到皇帝——趣谈刘邦十大流氓行径

 茂林之家 2016-10-15

从流氓到皇帝——趣谈刘邦十大流氓行径

做为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一直为后世所推崇和粉饰。然而其骨子里就是一个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心胸狭隘又贪生怕死的流氓。有人说他最大的优点是从谏如流,知人善任,能听得见别人的建议,殊不知这也正是出于他的无知。任用毫不了解,又无寸功的韩信为大将军是他“知人善任”吗?这恰恰表明刘邦对下属的意见,已经达到盲从的地步,自己根本就毫无主见。然后乱世之中,沧海横流,这反而倒成为了刘邦最终成就帝王霸业的最大优势和主要原因了。

流氓行为一:恶兄嫂。

刘邦在打天下之前,是丰邑镇上有名的混混,自己终日吊儿郎当游手好闲不说,还经常带一帮不三不四的朋友回来白吃。大嫂对这位小叔子和他那帮朋友都很厌恶。有一回,刘邦又带朋友回来吃饭,大嫂正在用饭,一看到他们,就故意用勺子将锅边刮得戛戛响,意思是告诉大家锅里已没有饭菜羹汤了。刘邦的朋友见状都只好走了。刘邦等朋友走后,亲自到锅内一看,却发现锅里还有羹,原来大嫂是假装的。刘邦觉得大嫂不给自己面子,从此对大嫂心生怨恨。

刘邦统一全国称帝后,大封皇族子弟为王。当时受封为王的有刘邦的二哥刘仲、四弟刘交和堂兄刘贾以及全部皇子,但刘邦只追封已故的大哥刘伯为武哀侯,而刘伯的儿子刘信则是皇族中唯独一个没有受封任何爵位。

太上皇刘煓责怪刘邦不念兄弟之情,刘邦解释说:"我并不是忘记封大哥的儿子了,实在是因为当年大嫂的为人太差。"但迫于父亲刘煓的压力,高祖才在公元201年十月下诏封侄儿刘信为羹颉侯。 据说,刘信的爵位名称还大有文章。汉代的王侯大都以所封地地名来命名爵位,而刘信的爵位之名则不然。“羹颉”二字并非地名,而是因当年刘信母亲敲打羹锅而得名。可见刘邦心胸狭窄,及对刘伯家族的怨恨之深。

流氓行为二:好酒色。

太史公直言不讳,评刘邦:“好酒及色”,史记又记载:“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就是说刘邦常常去酒家喝酒,也不给钱,只打白条。到了年底结算的时候,店家往往将刘邦赊的账给一笔划掉。《史记》记载很有玄机:“见其上常有龙,怪之”(刘邦喝酒的时候,后面总能看见神龙附体)。真正的原因,估计店家觉得刘邦这个混混是个地方小领导,黑道白道估计都有认识人,小生意人没有必要蹚浑水。简单点说就是:不敢惹。

流氓行径三:贺钱万。

吕公刚刚客居沛县的时候,县里的官员、豪绅听说县令家来了贵客,便都来赴宴喝酒。负责接收贺礼的人,就是后来刘邦手下“三杰”之一的萧何。此时,萧何是沛县县令手下一名官员。按照规定,献钱不满一千的人只能在堂下喝酒;凑钱超过一千的人才能到堂上喝酒。刘邦来到以后,高喊一声“泗水亭长刘季”“贺钱万”(《史记·高祖本纪》),就直接来到堂上,实际上,刘邦一个子没拿。至于萧何,当然知道刘邦一文钱没拿。但是,出于与刘邦的关系不错,他也不揭谜底。这样,刘邦堂而皇之地坐到了堂上。吕公一听泗水亭长刘季“贺钱万”,大为惊讶,赶快起身相迎。从酒宴的规定看,出一千钱的都算是贵客,都要请到堂上喝酒。从来人的身份看,比亭长官高的人不少,但都没有“贺钱万”。拿一万钱,当然令人大吃一惊。从实际收入上看,秦代一位县令的年俸也只是数千钱,至于亭长,一年的俸钱不足数千。一个亭长一次酒宴敢于“贺钱万”,绝对是天文数字,也是不可能的事。刘邦出现立即引起吕公注意,私下了解到刘邦没有出一个子,但看到刘邦神情自如,他非常佩服刘邦的胆识。因为,刘邦说谎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脸不发红心不跳。萧何看到吕公如此敬重刘邦,又是迎到门口,又是神情专注,怕刘邦做出什么傻事得罪吕公,赶快向吕公解释:刘季这个人,爱说大话,但很少成事。你别净听他瞎吹。可是,吕公这个人偏偏很信邪。萧何的解释他根本没听进去,反而越看越喜欢。于是,吕公就在酒宴上给刘邦使眼色,示意刘邦宴后不要走,留下来,自己有话要说。

刘邦见到吕公的眼色,心领神会。他虽然不知道有什么事,还是一直留到客人走完。客人都走了之后,吕公对刘邦说:我平生为人相面多极了,但从来没有见到你这样的面相。我有一个女儿,想许给你为妻,希望你不要嫌弃。刘邦此时年已四十出头,还没有妻子,一听说有这种好事,喜出望外,马上答应下来。刘邦这次真没想到骗了顿酒,还混了个老婆。当然是大喜过望。

但是,吕公嫁女一事吕公的老婆不答应:你平时总说咱女儿是个富贵相,要许个富贵之人家,沛县县令对你这么好,他来为其儿子求婚你都不答应,为什么非要嫁给这个年龄较大地位较低的刘季?吕公回答:这不是你们这些老娘们所知道的了。这样,吕雉就成了刘邦的妻子。

从史记这则故事来看,不难看出刘邦的流氓秉性。经常去参加社会聚会活动,即使没有钱,也能厚着脸,毫不害臊去参加聚会活动,去吃免费的酒宴,如果是偶儿一次去吃“霸王餐”,肯定达不到神情自如状态。所以说,刘邦的才能是混出来的,也是吃出来的。因为他经常与这些官员在一起吃吃喝喝、戏耍、开玩笑,逐渐亲近,这就致使他对当时的官场官员和社会有一个深刻了解,因了解才不把县吏们当回事,才会出“贺钱万”,且大言不惭,敢于大讲谎言,这不是一时的功夫,是渐进的过程。

流氓行径 四:贪享乐。

刘邦打进咸阳时,面对富丽堂皇、美女如云的秦皇宫,当即决定住下不走了,樊哙力劝不成。后经张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依依不舍还军坝上。估计其它人不敢劝,也不想劝。樊哙和刘邦是连襟,而张良是刘邦唯一敬重的人。后来东出千里占领彭城时,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刘邦欲望彻底膨胀,开始醉生梦死地在项羽的宫廷里享乐。结果差点丢了性命。

流氓行径 五:尿儒冠。

刘邦本是流氓加文盲,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吾遭乱世,生不读书,当秦禁学问,又自喜,谓读书无所益。”所以他十分鄙视文化和文士,平生最见不得斯文儒雅了。儒生陆贾曾在他面前谈论《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刘邦大骂道:“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意思是你老子的天下是在马背上打出来的,哪里用得着什么《诗经》、《尚书》?而对“冠儒冠”(戴儒生帽子)的来访者,刘邦就强行摘下来访者的儒冠“溲溺其中”(往儒冠里撒尿),他还张嘴大骂,不是“竖儒”,就是“腐儒”。

刘邦为何如此厌儒,使儒生不招待见?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职业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刘邦适逢秦朝推行挟书令,“独任法家”,焚书坑儒,灭百家之学,摧残儒生和文化,他本人又做了秦朝最低一级的小吏,耳濡目染的全是法家思想。世风和职业,都使其十分鄙视文化和文士。刘邦又出身于文盲世家,祖辈都只喜与文盲交往。刘邦生活于这样的家庭,鄙视文化和文士,便成了他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世风、职业、本能,三者既融为一体,又相互促进,刘邦对文化和文士的鄙视、排斥和侮辱,一度显得特别突出,以至于做出“儒冠撒尿”的荒唐事。

二是“天下得从马上得”的思想根源。这就是他骂陆贾那句话:天下得从马上得之,文化乃空谈无用,他要依靠马上武夫去逐鹿天下,而文士只会读书,对他来说无异于废物。文盲、流氓、酒徒、赌徒都比读书人强。所以厌见儒生文士,不得已撞上,张嘴就骂,不是“竖儒”,就是“腐儒”。《史记·叔孙通列传》记有一段叔孙通与其弟子的对话,清楚地揭示了刘邦早年的用人之道。叔孙通于汉二年由楚降汉之时,长期跟随他的儒生弟子中,有百余人跟着一起降汉,想经他举荐,在刘邦手下做官。然而,叔孙通对这些儒生弟子一皆“无所言进,专言诸故群盗壮士进之。”弟子们背后骂叔孙通:“事先生数岁,幸得从降汉,今不能进臣等,专言大猾,何也?”叔孙通听到后问弟子们:“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汉王正冒着枪林弹雨,用武力与人争夺天下,你们能上前线动刀动枪地拼杀吗?汉王如今急用的是武夫,我自然只能“先言斩将搴旗之士”。从流氓到皇帝——趣谈刘邦十大流氓行径

流氓行径 六:诓陈余

陈余与张耳本是誓同生死的结义兄弟。巨鹿之战时,张耳被章邯、王离约五十万秦军困于巨鹿,形势万分危急。陈余凑得五万援兵来救,一看秦军的阵势,自知不敌。救也是杯水车薪,自寻死路,于是驻军不前。而命悬一线的张耳哪管这些,逼陈余来救自己。陈余无奈只好派出五千人杀向秦军,后果可想而知。后各路诸候纷纷赶来,在枭雄项羽的领导下一举击溃秦军。后张耳被封为常山王,却夺了陈余大将军印,二人从此反目成仇,不共戴天。陈余迅速组建一支复仇大军,灭了常山国,复立赵王歇,张耳投奔刘邦。

刘邦东进彭城打项羽时约陈余共举,陈余提出唯一的条件就是要刘邦杀掉张耳。时刘邦正网罗人才,张耳乃秦末名士,又是诸候王,张耳来投,无疑能大大抬高刘邦身价、威望和号召力,所以张耳决不能杀。但刘邦又确实需要英勇的陈余来助战,于是就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找个貌似张耳的替死鬼,杀了送给陈余。陈余一世英豪,断没想到堂堂汉王的刘邦会在这上面做手脚,于是未辨真伪,欣然出兵。

张耳和陈余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刘邦的做法也绝非英雄所为。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卑鄙无耻。哪里是堂堂汉王,市井无赖嘛。更有甚者,刘邦对自己人大将军韩信亦如此。为了迫韩信就范,刘邦竟然前后两次只身夜闯韩信营帐,盗走兵符印信。韩信一觉醒来,竟成光杆司令了。如此乖张的做事风格,着实令人汗颜。还有鸿门宴时为保性命,极力讨好项伯,约为儿女亲家。而后刘邦功成名就,此事却绝口不提,毫无信义可言。

流氓行径七:骂粗口。

爱骂人的皇帝,骂得最粗俗也最有味道的恐怕要属刘邦了。汉高祖十年九月,刘邦手下的大将陈豨造反,掠夺了赵、代等地,刘邦亲自征讨。到了邯郸后,刘邦问手下的周昌:“赵地有壮士可以派任将领的吗?”周昌回答道:“有四个人可以担任将领。”等到这四个人来谒见刘邦的时候,可能是他们的外貌给刘邦的印象太糟糕了吧,刘邦不仅破口大骂:竖子能为将乎?你看,这话骂的,随口而出,不假思索。看来,地痞出身的刘邦尽管地位变了,但乾坤易改,本性难移,素质并没有多大提高。刘邦的这句骂人话,最能反映刘邦性格的:这些犊子也能当将领吗?或:这些饭桶也能当将领吗?或:这些蠢货也能当将领吗?  只有这样的骂,也只能这样的骂,赵地的这四个人听了才会“惭服”,也才符合刘邦豪放不羁,干大事不拘小节的风度。同样的,刘邦还有一句骂人话,也很有意思。汉高祖三年,楚汉战争相持阶段,项羽把刘邦围住了,刘邦既着急又害怕。他的手下有个叫郦事其的给他出了个主意,叫刘邦分封六国的后代,说这样会获得老百姓的拥戴。也许有病乱投医的缘故吧,刘邦听后就同意了。哪想到呢,张良听后认为不可行,并高屋建瓴地从八个方面阐述了这个主意不可行的道理,其中有一条说道,你封了六国的后代,各方的谋士说客都回去侍奉他们的主子了,谁还追随您?刘邦听后,如醉方醒,大骂郦事其:竖儒,几败而公事!刘邦的这句骂人话,其实很粗,说白了简直就是街头巷尾老百姓说的粗话,所以,似乎这样译(理解)才最传神:  这混蛋书生,几乎把你老子的大事给搞砸了!或:这傻逼书生,几乎把你老子的大事给搞砸了!  但无论怎么译(理解),有一点可以肯定,“竖子”、“竖儒”绝不是“小子”,起码出自刘邦嘴里的“竖子”、“竖儒”,不是“小子”的意思。古人说“小子”——含轻微的蔑视,或带有自谦的语意,都直接用“小子”。后来魏王豹反判刘邦,郦食其前去说降失败,魏王豹的理由竟然是刘邦骂人就像骂猪狗一样。还有一次刘邦去女婿赵王张敖家里,张敖小心翼翼,极尽讨好。然而刘邦无故刁难,破口大骂不止。以致于赵 国 众臣都看不下去了,图谋要杀了刘邦。幸亏刘邦警觉,半夜遛了。可见刘邦骂人的功力非同凡响。

八,推儿女。

刘邦不但贪生怕死,而且薄情寡义。危急时刻,甚至连儿女的性命也不顾。刘邦进军彭城,汉军被项羽打得大败。汉王因兵败不利,乘车马急速逃去。在半路上夏侯婴遇到了刘邦的一双儿女,就把他们收上车来。马已跑得十分疲乏,敌人又紧追在后,汉王特别着急,有好几次用脚把两个孩子踢下车去,想扔掉他们了事,但每次都是夏侯婴下车把他们收上来,一直把他们载在车上。夏侯婴赶着车子,先是慢慢行走,等到两个吓坏了的孩子抱紧了自己的脖子之后,才驾车奔驰。刘邦为此非常生气,有十多次想要杀死夏侯婴,但最终还是逃出了险境。可见刘邦怕死到连儿女的性命都可以不顾。一个连基本的人情伦理都没有的人,谁会相信他是为了“胸怀天下”?而后被困荥阳,纪信替死。对峙广武涧,项羽欲烹其父 ,刘邦曰:“吾与汝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汝翁。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如此等等,如出一辙。

九,骑周昌。周昌曾经有一次在高帝设宴娱乐时进宫奏事,高帝正和戚姬拥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高帝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高帝听了哈哈大笑。看看,这还有个九五之尊的皇帝样儿吗?一身的市井地痞气息,锦绣龙袍也包不住啊!从流氓到皇帝——趣谈刘邦十大流氓行径

十 炫富贵

刘邦父亲刘太公以前根本看不起这个三儿子,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干活,年逾四十还光棍一人,挣钱持家不如他二哥刘仲。 刘邦当上皇帝后,一直有种小人得志的窃喜和爆发户王老五的心态。竟然得意地跑去问他父亲:现在他和二哥谁挣的钱多。真是一语雷倒全国人。

雷人的事何止这些。刘邦当年带着一帮穿苦兄弟,这几年摸爬滚打得了天下,一个个转身都成了王候将相,哪知君臣礼仪。在前秦礼官叔孙通的一番导演和调教后,百官朝贺,礼制井然。于是刘邦大悦:吾今日乃知帝王之贵也!司马迁一句话,让一个小人得志的嘴脸跃然纸上。

刘邦临死前也没忘记要衣锦还乡显摆一番。与全县父老同饮数日,何等排场;登台而歌《大风》,何等洒脱;免家乡赋税,何等恩惠。而这一切,都是出于爆发户急于炫富的心理,至于刘邦那首流传千古的得意之作《大风歌》,也不过就儿歌级水平,不敢恭维。且看元曲《高祖还乡》节选:

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秆,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糊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