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秀的民族精神》第三章第三节:创新

 许愿真 2016-10-1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

  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

  ——李政道

  要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这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

  ——王业宁

  旧事物总存在一些弊端,改善是有限度的改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任何一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期限,超过期限自然被取代。只有大力创新,才有大的进步。

  创新是需求和竞争的产物。创新有利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进创新。随着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对科学技术不断提出更新的、更高的要求。军事竞争迫使各国革新军事科技,军事科技又促进民用科技发展。

  衡量一个民族的活力,最主要是看其创新能力。优秀民族即使一时失败了,也能迅速崛起。历史上有不少民族曾经辉煌,但都相继消失。一个民族要长久富强,必须保持强烈的创新精神。一个企业如果缺乏创新能力,迟早要受淘汰。

  由王安创建的美国王安电脑公司,1951年起步时仅有王安一个人,一间房子和几百美元的启动资金,但凭着先进的产品,到80年代初发展成为美国十大电子企业之一。由于王安先生比较保守,缺乏继续创新的精神,后来负债累累,1992年被迫宣告破产。

  一个善于创新的民族,总比一个守旧的民族强得多。在1000万勇于创新的人群中,大部分人发展得比较好,尽管有部分人失败了,他们的失败为多数人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尊重为创新失败的人。在1000万保守的人群中,总体的发展状况相当糟糕,尽管有少数人成功了,但大部分人无所作为。

  创新精神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一、创新有利于提高国家竞争力。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力,这一点一时或许不大明显,但长远上必定如此。

  二、创新有利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民族,在科技上不会有大的作为。近代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创新精神首先在科技上取得突破,而后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三、创新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创新活动能培养思考力和进取精神,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十分有利。

  四、创新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创新活动是一种高级的娱乐活动,直接或间接提高生活质量。

  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总会碰到很多难题。创新是创造新事物和新方法,对于克服这些难题最有利。衡量创新精神的主要指标:

  一、创新能力。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越强,知识面越广,其创新能力就越强。一个接受过创新教育的人,其创新能力要比普通人强得多。

  二、创新速度。创新的速度越慢,竞争力越弱。企业推出新产品的速度越快,其竞争力就越强。

  三、创新效益。创新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和挫折,要尽量争取较高的效益。同样的创新活动,有的队伍所付出的代价比较小,有的队伍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创新从设想开始,设想是基础,直接影响以后的决策、实施和效果。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人,其想象常常出乎别人的意料。设想既要想得宽、想得深,又必须有意义。要尽量减少无意义的设想,以提高设想的效率。小时候因能力所限,设想的质量肯定不高。这是可以理解的。只要从小养成“大胆设想、细心论证”的习惯,长远上对于成才和发展将非常有益。

  创新要有知难而进、坚持到底的精神。创新会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遇到恶毒的眼光和嘲讽,有时也会想进想退或避难就易。半途而废之事太多,功亏一篑令人惋惜。

  受科举制度和权谋思想的影响,历史上中华民族极少开展科技探索活动。由于科举考试与玩弄权谋可以探索的范围并不大,相比科技而言实在微不足道。国民在权谋这个小圈子里运转,造成全民缺乏创新精神。科技探索永无止境,带来无穷无尽的知识,带来乐趣和美德,带动社会进步。

  为了提高个人的创造力,必须学习创新理论。美国有一项研究表明,在学校接受过创造能力培养与训练的学生,与没有接受过这种培养和训练的学生相比,在接受需要创造才能完成的工作时,前者的成功率比后者高3倍。日本在开发群体创造力方面很有特色,也富有成效,在国际创造学的应用领域居于领先地位。

  多采用先进的方式办事,长期坚持是非常有益的。在封建专制压迫下,任何偏离“正统”的言语被视为大逆不道,国民保守做人做事,不敢越雷池半步,更不敢自由思想。专制就这样在神不知鬼不觉中扼杀了国民的创新精神,而留下墨守陈规的陋习和笼统的思维,令人痛心。

  西方学者不断地否定前人、超越前人。中国学者总在注释古书,希望从古人那里寻找智慧及寻求认同。多数作家喜欢大量援引古人的言论,在古人的观点上加以解释,很少有原创的见解。如果文化界不改变这种创作方法的话,民族文化绝不可能踏入先进行列。

  创新不能闭门造车,要多交流,多参观和使用新产品,以增长见识及启发思路。领会人类最新成果,有利于迈出创新的步伐。我们想的,前人已经想了很多。我们研究的,前人已经有很多成果。创新必须了解行业的发展情况,把握行业发展方向,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创新关键在于足够的投入,特别是投入足够的时间资源和精力资源。创新除了依靠政府和企业之外,还要发挥民间的力量。政府要积极建设有利于创新的体制,从多方面保证创新的投入。

  年轻人敢做敢为,不愿受传统拘束,敢于探索,不怕争议,这是年轻人的特性。如果一个民族的青年人不敢于创新,这个民族的前途将是渺茫的。周光召曾指出:“我们要发挥创新精神与能力,不仅在科技上创新,在文化上、管理上也都要创新,不能墨守成规。唯有不断地创新,我们的国家民族才能在下一世纪走上一条迎头赶上先进的道路。”培养国民的创新能力要从娃娃抓起,从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抓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