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集贤印社 || 手工雕刻印章的刀法

 鸿雁书斋a 2016-10-16


前言


中国印,承载着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一种文学、绘画、书法、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在古人的心目中,小小的印章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象征权位,代表个人的诚信,还能寓意吉祥,抒发文人墨客的志趣与情怀,也可以是友人之间的高雅礼品。中国印集印石之美、雕刻之美、文学之美、字法之美、章法之美于一身,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艺术宝库的艺术珍品。





  刀法是篆刻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段。元代以前印章多为铸造。即使需假刀刻的玉、牙、骨等印章材料,也因硬度较高,需要借助于琢磨器械。用刀刻制印章,是随着印章与书画艺术结合,艺术印章需要量骤增,并发现软质石料成为印章主要材料后,制印才逐渐形成以刻为主。篆刻刀法也随之成为人们有意识追求的篆刻技法。经过几代篆刻家的探索,被总结为14种刀法(一说为13种)。概括起来可分为:


  (1)执刀的方法


  刀具是篆刻的主要工具,篆刻讲究执刀,就像写字作画讲究执笔、弹琴讲指法一样,不规范的方法往往会成为技巧发挥的障碍。篆刻执刀看起来是手部握柄,操作起来便须指、腕、肘、肩以至全身用力。要使这些部位的力量协调贯注,执刀姿势正确与否至关重要。有效的执刀方法能使刻刀在手中运转自如;能随意调整入刀的深浅度;便于运刀稳健轻捷。常用的执刀法有两种:


  a与执笔法近似,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刀柄,中指抵住刀柄,无名指和小指紧贴中指。刻印时五指齐用刀,小指向前伸,触及印石,起稳定腕力控制平衡的作用。这种握刀法刀转动自如,便于灵活细致地表现印文线条的微妙变化。适用于质地较软的小型印材,刻细劲的朱文铁线篆印。

  b用拇指抵住刀柄,其余四指握柄上端,五指合力自上而下运刀。刻印时指掌俱实,全靠手腕的灵活运作。这种执刀方式便于发力,所刻印文线条浑厚富于力度,适宜刻白文大印。


  (2)运刀的方法


  a冲刀法刀柄侧斜,以刀角入石。指实掌虚,五指和手腕用力推刀,作上下、左右、顺逆的冲刻。其中横冲是以刀外向倾斜,刀锋右角插入石中。运刀时,中指自右外向左推刀。竖冲则以中指拨刀,上下向运刀冲刻。逆冲是以拇指、食指捏刀柄,中指后抵,卧刀柄于掌侧“虎口”,自下向前推冲。运用冲刀法时无名指和小指起定位作用,抵住印面,控制力量,防止跑刀。


  冲刀法适宜刻白文印,冲刀要用力适度、均匀,用力过猛或入刀太深,会感到运刀艰涩难行,不能游刃自如;用力过小或不均,入刀浅;则刻出的线痕会飘浮、纤弱。冲刀法便于表现印文圆润流动的笔势,线条遒劲挺拔。


  b切刀法五指握刀,刀柄垂直,以刀角入石,运用腕力频频向下按刀,使两刀刀角交替切进石内,将切出的刀痕连接成印文线条。切刻时按刀用力不要太重,使刻出的跳刀痕迹错综不齐,形同锯齿。应使切刻出的线条气势连贯,浑然一体。切刀法所刻印文浑厚苍劲,刀法意味浓厚,并能锲刻较硬质的印材。


  c冲切混合法以冲刀为主,运行中参用切刀,切冲互补,增强刀法的表现力,丰富用刀韵味。


  (3)刻印文的方法


  a双刀法在印文笔画两侧施刀,用两刀或两刀以上把印文笔画的实线刻出。朱文印是沿笔画两侧刻出外廓,用切戳的方法将笔画之外的印底剔铲掉,使印文笔画凸起在印面上。刻朱文印用刀要求通畅贯气、线条均匀。成功的朱文剖面呈泥鳅背状,钤拓出的线条,产生书法中锋用笔所具有的力透纸背、浑厚饱满的艺术效果。


  用双刀法刻白文印,是沿印文笔画内侧两面施刀,把笔画实线刻掉,保留平整的印面,留下凹入的笔画线条。刻白文要求用力均匀利索,印文轮廓线清晰、光洁。


  双刀法每一笔画都要两次或更多次用刀刻出,运作方式是固定刀位和运刀方向,转动印石,基本上都是在线条右侧施刀,最后用切刀将线条起止遗留的燕尾和茬口修整好。


  b单刀法指印文笔画用单线刀迹完成,用于刻细白文。在印文笔画实处用刀。单刀法不是只用一刀一次刻成,也可以采用重刀复刻。不过所有用刀要走向一致,不能显出复刀的刀迹。单刀刻法要求运刀稳健、肯定,构成生辣自然、不加修饰的效果。


  刀法是篆刻艺术形式美的表现手段。具有熟练的刀法技巧,能够操刀自如尽随笔意,达到起止凝重、运刀流畅、转折灵动,能肯定、准确地表现印文线条的韵律美和造型美。同时刀法运用得好,也具有形式美感,像不同用刀产生出的流动、毛涩、斑驳、冶铸痕等金石韵味。成功的刀法是刀中见笔意,笔中寓刀韵,刀笔互不相害,韵味隽永,和谐统一。


  (4)修整和击残刀法


  在刻印过程中,有不称意的地方,可以用复刀或补刀方法修饰整理。复刀是在原刻不尽如意时追加用刀以弥补,或用力不足再回刻一刀使效果完满。复刀应注意后加刀与原用刀在方法上要一致,不要显出复刀的痕迹。补刀是在作品完成时,对表现不够充分,或技巧发挥不够理想的地方加以调整修饰。补刀的刀法可区别与原刻刀法,不拘一格地兼施剔、刮、削、旋诸法。复刀和补刀是为了精益求精,避免节外生枝,画蛇添足反伤印文的形神和原刻刀法的韵味。


  击残是借鉴古玺印流传久远形成的斑驳残缺美意趣,增加印面形式美感的一种手法。如白文印布白块面较整,显得呆板时,可用刀角戳残,钤印后即可显现透气的感觉;朱文印的笔画繁复拥挤处,可将某线条敲断或减弱,以求疏松灵动;或将过于方正严实的外框、印角击残,增加自然生动的趣味。“击残”应是出于构图和印面艺术效果通盘规划的艺术处理,看似随意的击敲,如无驾驭材质机理和用力适度的能力反而会功亏一篑,弄巧成拙,因而不要在无把握时滥用。


  刀法的运用直接影响技巧的发挥,正确地掌握运用方能提高技能。运刀宜用力虚实结合,握刀既要用力,又要转动灵活,巧妙自如地控制调整刀锋的角度及入石的深浅。冲切运刀宜有轻重疾徐的变化。在刻弧行线及转折用笔时要石随刀转,不求毕其功于一役,不求一刀刻足笔画,可适当用补刀修整完善。白文印的转折笔画宜加柔和的虚处理,不留生硬的棱角;朱文印笔画交接点宜加实处理,使印文间架有结实挺拔的效果。


  刀法是篆刻艺术形式美的表现手段。具有熟练的刀法技巧,便可操刀自如,达到起止凝重、运刀流畅、转折灵动、恰当地表现印文形神的微妙变化,气贯意足地传达出印文线条的韵律美和结构的造型美。同时刀法运用得好,本身也具有形式美感,不同的刀法产生流动、毛涩、斑驳、冶铸痕、裂石痕等金石韵味。成功的刀法是刀中见笔意,线条中寓刀韵,气韵隽永,和谐统一。




特别关注:弘扬中国传统,传承艺术文化精髓,感谢大家支持!

「关注集贤文化艺术」全球最专业的中国文化艺术品传播平台,品味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话题:书法、国画、篆刻、音乐、品茶、陶瓷、赏石。传播正能量,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版权声明」版权来自网络,转载需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