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母不能算一个好的外祖母

 青梅煮茶 2016-10-16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长按二维码扫描关注【诗经】,神交君子,邂逅佳人!

 

在贾府里,“园、迎、探、惜”四姐妹和贾宝玉的婚事,在父母包办、媒妁之言的那个年代,自然都是由他们的父母为之操心的。


在外来的亲戚当中,史湘云虽然也没有了父母,年龄也最小,但她是第一个有婚姻归宿的人,早在第31回,王夫人就对湘云道:“只怕如今好了,前日有人家来想看,眼见有婆婆家了,还是那么着?”


薛宝钗是有母亲和哥哥的,关于婚姻大事,也轮不到她自己操心。


只有父母双亡,孤身一人,六、七岁时便来到贾府,寄居在外祖母家的林黛玉,却没有哪一位在她的婚姻上为之真正地操过心。



按常理,外祖母对她唯一的外孙女,在关系到她一生是否幸福的婚姻大事上,心理早应该有所打算才对。


但遗憾的是,通篇的《红楼梦》读下来,有关林黛玉的婚姻——外祖母最应该关心的大事之一,却只字未提,有时还会旁敲侧击,不点名地批评了一番。


第五十四回,正月十五,在荣国府的家宴上。外祖母戏曲看够了,便让女先儿说书给她听,她问女先儿最近有什么新书没有,女先儿回答说新近正好有一段新书叫《凤求鸾》。


便让说来听听,没想到女先儿才刚介绍了《凤求鸾》的梗概,贾母就大肆批评起来:


“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是说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


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


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


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关于上面贾母的这一段宏篇大论,有学者认为,贾母是拥“宝黛派”,在这里是暗批“金玉良缘”的。但是我通篇读下来,结合前因后果,与上下文的段落,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请问,在《红楼梦》里,在贾府内,是谁最有资格称得上“书香门第”?又有谁的“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


薛宝钗的家庭虽然是富豪,是“皇商”,但却谈不上书香门第。关于她的父亲,更没有仕途的记载,只是与皇宫做买卖罢了。


再看林黛玉的家庭,《红楼梦》开始第二回就便这样叙述:


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为巡盐御史,到任未久。


原来这林如海之祖也曾袭过列侯的,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只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到了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世禄之家,却是书香之族。



从出身和门第来看,谁更符合上述条件,就不言而喻了。再想一下,贾母说的“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


薛宝钗虽然也满腹经纶,但她平时是很少看书的,她曾经指点过林黛玉和香菱:“女孩家要以针黹为要,看些杂书,怕疑了性情。”而且薛宝钗的住处和闺房非常简单,“雪洞一般”,贾母在游大观园时是知道的。


在贾府里,谁满腹文章,在第40回,贾母和刘姥姥游大观园,来到林黛玉的住处潇湘馆时,借刘姥姥的视线和话语,有这样一段描述:


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便问道:“这必定是哪位哥儿的书房了?”


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林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里像个小姐的秀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在第40回接下来还有,贾母和刘姥姥与众姊妹游园游累了,开宴喝酒行“牙牌令”时,林黛玉怕被罚,一时着急,把她与贾宝玉两人一起偷看得禁书《会真记》里的唱词给说了出来:


鸳鸯又道:“左边一个‘天’。”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宝钗听了,回头看着她,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鸳鸯道:“中间‘锦屏’颜色俏。”黛玉道:“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在这样的场景里,薛宝钗都知道了林黛玉说得是当时的禁书,可想贾母一生看得戏曲无数,她能不知道这是哪里的唱词吗?


还有,贾母说“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在这里暗指得也很明显。


在第32回,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人偷着说地悄悄话“你放心。”几乎成了当时表达爱情的至理名言了,正巧被丫鬟袭人偷听到了,当即便惹得她醋意大发,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


你想,一向善于传话与打小报告的她,再说了还是关于男女关系的绯闻,那在贾府传播的速度一定比现在的微信还快。


更为明显的事情,就是发生在正月十五,在荣国府的家宴上。也就是贾母还没有发表评论时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在宴席上的表现,可能是引起贾母发表评论的主要原因:


贾母又命宝玉道:“你连姐姐妹妹的一齐斟上,不许乱斟,都要叫他干了。”宝玉听说,答应着,一一按次斟上了。至黛玉前,偏他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边,宝玉一气饮干,黛玉笑道:“多谢。”宝玉替他斟上一杯。


宝黛二人这样的举动,别说是在当时封建大家族的场面上,就是拿到现在的酒桌宴会上,男女之间这样做也有些过格了吧。


贾母一定是看到了,王熙凤是最会看风使舵,揣摩贾母心思的人了,所以她才忙过来一语双关地说道:


“宝玉别喝冷酒,仔细手颤,明儿写不的字,拉不的弓。”宝玉道:“没有吃冷酒。”凤姐儿笑道:“我知道没有,不过白嘱咐你。”


天真、简单、正直的贾宝玉,上哪听得出王熙凤话里那么多得弯弯绕啊!


聪明、机慧的贾母,这样的场景一定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果然没过多时,机会就来了,借评论“才子佳人”之说,旁敲侧击地教育了一番,贾宝玉听懂了没有,暂且不知,冰雪聪明的林黛玉肯定是听出弦外之音了。



贾母最后一段话“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这里贾母不光敲打了宝黛二人,同时也捎带批评了随身的丫鬟们,说她们没有尽到责任,没有监管,看护好主子。所以才有了第57回,引出了林黛玉的丫鬟紫鹃对宝玉的一番话来:


紫鹃便说道:“从此咱们只可说话,别动手动脚的:一年大,二年小的,叫人看着不尊重。打紧的那起混账行子们背地里说你;你总不留心,还自管和小时一般行为,如何使得?姑娘常常吩咐我们,不叫和你说笑,你近来瞧他,远着你还恐远不及呢!”说着,便起身携了针线进别的房里去了。


从这里不难看出,林黛玉已经知道了贾母的态度与批评,而且还对手下的丫鬟都做了交代,所以才能有紫鹃的这么一番话来,要不丫鬟怎么敢给主子这么说话啊?


贾母给刚到贾府的邢蚰烟保过媒,自己还自嘲“是最爱多管闲事的人了”。给比林黛玉小的薛宝琴提过亲,有意想给贾宝玉,只可惜的是,人家名花有主了。


可能有的“拥宝黛”的红粉们会说,贾母不是曾经说过“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话吗?依我看,这只能是她老人家对两个晚辈小儿女闹别扭,不听长辈们的话,发出的抱怨罢了,这和婚姻大事一点关系都扯不上。


哪个少女大了没有自己的心事,要不怎么能有“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的感叹呢!


林黛玉的姥姥,贾府里的老祖宗,这个“最爱多管闲事”的外祖母,却从来没看见,在她心爱的外孙女的婚事上操过一回心,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之一罢,才让孤苦伶仃的林黛玉,写出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悲凉诗句吧。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读者【润芝仙草】投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