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纽约大学校长公关

 老沈阅览 2016-10-16
看纽约大学校长公关

              2016年10月16日  
        孙惠柱

  国际上的一流大学往往特别容易出新闻,得到的舆论关注度也大大超出其人口所占的比例。因为是高高在上的学府,仰望羡慕的人固然多,苛求挑刺者也一样会多。那里的教授大多喜欢求新求异,常出惊人之语,校长们更非等闲之辈,一旦有点“内斗”,很容易引来“外人”看热闹。前些年哈佛校长曾有一句说得笼统的话得罪了一些女教授,转眼间几乎变成对全世界女性主义者的冒犯,校方公关了很久,但最后,那位曾是克林顿麾下财政部长的大权威——萨默斯校长,还是低下了高贵的头,鞠躬告退。像这样的“负面舆情”,对国际一流大学来说见怪不怪,还有很多人认为那是好事——370多年的哈佛大学终于因此而迎来了第一位女校长。
  纽约大学近年来陷入了更难应对的舆情,既有内部的斗争——五个学院的教授早在2013年就对校长投了不信任票,虽然并无法律效用,毕竟大大影响了校方的威信。还有外部的官司。位于市中心校园周围的社区民众反对纽约大学的扩建计划,将之告上了法庭。内外交集的麻烦主要来自一个可说是根本性的矛盾,那就是纽大的规模、名气和雄心之大在全世界一流大学中屈指可数,但它却是美国一流私立大学中经费最紧张的一个。不少教授责怪校长好大喜功,分散了精力——那个因征地盖楼要跟邻居打的官司,也是“扩”出来的麻烦。校长约翰·塞克斯顿是从法学院长升上来的法律专家,教授的内部不信任投票并没能“弹劾”掉他,但他还是知趣地提出在2015年底退休,把还没了结的外部官司留给了新校长去处理。
  今年初刚上任的新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是位著名化学家,对法律自然不如前任有经验,面对负面舆情,他怎么公关呢?五月,我去纽约参加儿子的纽大毕业典礼,注意到母校的新校长面临着严峻挑战,就特别留意他的应对之道。
  在校园里首先看到的是报纸头版的“新校长印象记”,作者恰好来自反对纽大扩建的社区,描述社区媒体代表应邀访问新校长公馆的经历。那天新校长对客人们又说了一遍已有不少人听到过的幽默故事:他去校园中心的华盛顿广场逛逛,了解民情,听到人人都在说多么喜欢“汉密尔顿”,不觉心中暗喜,但后来却发现,他们热议的是那个为美国国父立传的百老汇音乐剧《汉密尔顿》,根本没人留意纽大新来的这个同姓校长,顿时好不沮丧。
  纽大的新校长真的是个无名之辈吗?非也,这位剑桥博士曾在耶鲁大学升到教务长——仅次于校长的二号人物,后来又回英国去执掌牛津大学,头衔虽叫 Vice  Chancellor(可译成“副校长”),其实是名义上仅次于主席但主管实事的校长,相当于美国大学的President(校长)。按说牛津的地位还高于纽大,但因为那里有七年一任为限的规矩,所以他在才当了五六年的时候就被纽大看上了,尽管遴选委员会还是花了整整八个月的时间,经过好几轮面试才从200多位候选人中最后决定聘他。有这样“高大上”背景的校长走马上任,要是先放三把火造造声势,给等着打官司的对手来个下马威,按说也很正常。但汉密尔顿校长却决定尽量放低身段,力图和所有人拉近距离。
  除了常讲上述那个自嘲的故事博人一笑,他还有针对各种人群的不同说辞。当《纽约时报》问他将如何对待曾经强力反对他前任的教授们时,他说,“从心底里说我一直就是个学者,而且将继续在纽大教课,我完全理解教授们的心理和需求。”当他发现社区代表怀疑这个新来的英国人能否理解将要和他打官司的纽约市民,就立刻声明他同时也是美国公民,在美住了二三十年,而且多数时间是纽约“三联州”(新泽西州和康涅迪克州)的邻居。在谈到终究要在法庭上摊牌的矛盾时,他用得最多的词是“理解”和“妥协”。
  我对这位校长低调形象的最深印象,还是来自他在首次主持的纽大毕业典礼上,对七千多名即将毕业的学生和两万多名家长、亲友说的话。首先,他又把自己和百老汇那个真正一票难求的偶像级“汉密尔顿”做了个对比,自贬一下:这个体育场看起来够大了,也就这个纽约的“汉密尔顿秀”你们还能搞到票。接下来更令人吃惊的是,在毕业典礼这个一般人都期待着励志故事和成功口号的场合,他却讲了个“失败故事”:他自己在普林斯顿大学当了七年助理教授,申请终身教授却被否决了。他这才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奋起改弦更张。顶级名校普林斯顿给他的是挫折和教训,后来匹兹堡大学接受了他这个失败者,让他崭露头角东山再起,成为顶尖化学家,再后来他又被耶鲁大学挖过去,直至走上了国际一流大学领导者的路。他用自己的真实故事为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总结出来的道理是:不要指望人生总是一帆风顺,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有时候挫折会比连续的成功更有帮助。
  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机构又何尝不是?与其不顾真正的公众舆论,永远“成功”地制造为本单位唱赞歌的公关宣传,不如在面临负面舆情的时候放下身段,争取同情,巧妙地引导舆情转向。
  补记:纽约大学这位低调的新校长得到了媒体的初步好评,报上学着他最喜欢的幽默语气写道——关键是,这位化学家已经和他的部下和邻居产生了“化学反应”。法庭上也传来了消息,纽大在和相邻社区因扩建而引起的官司中,赢了第一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