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用】陈奇岐黄术移毒法

 龙行天下之龙一 2016-10-16
    陈奇岐黄术移毒法
  陈奇历经多年艰苦精研,在总结继承我国古代医学理论和经验基础上开发创新出的一种“内病外治”的实用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将陈奇研发的“移位膏”涂抹于人体病灶部位皮肤上,通过规范的“推药”手法使该药渗透到身体内部将体内毒素从皮肤上排出,从而诱导和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达到治病目的。
  该方法的理论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医家之祖岐黄。《黄帝内经》云:“不出瞑眩,大病难愈。”“大病”指癌症,“瞑眩”是指痒、肿、浓、水、痛等病理反应;“出”是指治疗癌症应外敷药膏,由内到外移出。当皮肤出现了痒、肿、浓、水、痛等现象,病情就好了。
  历史上将岐黄术移毒法运用得出神入化的是乾隆年间的一代名医黄元御。据史料记载,他30岁那年因庸医误治左目失明,从此弃文从医,发奋岐黄,著书13种,约200万字,终有大成。1750年11月(乾隆十五年),乾隆49岁时患恶疾大疮(肺癌),太医医治无效。黄元御经人推荐入宫为乾隆帝诊治,外敷“挪位膏”将大疮移到后背表皮而治愈。乾隆帝命他入太医院为御医,亲书御匾“妙悟岐黄”,悬于太医院门首。他晚年返乡行医,深受民众拥戴,至今当地民间仍流传着“挪、挪、挪,翻江倒海挪大背(肿瘤)”的谚语。
  可惜的是,由于黄元御的后人逐渐不再行医,他创新的“挪位膏”在近代已经失传。
  陈奇借鉴我国古代这些医学理论和经验,经过多年艰苦的探索研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终于研制成功“现代版”的“移位膏”,将这一医学瑰宝重现人间,重放异彩!
  “陈奇移位膏”的主要成分是动物骨油、薄荷脑、龙脑、沉香、透骨草、丁香、甘草等。主要功效是消肿、止痛、排毒、养生、保健。使用方法是:用温水将患部洗净晾干,将“移位膏”直接涂于患处及相关部位,必要时用保鲜膜封闭。每次涂用7小时后间隔2~3小时再涂,每日2~3次。如在涂抹后出现发痒、红疹、肿胀以及出黄水等现象,属正常的外瞑眩反应。也有人会出现呕吐排泄等内瞑眩反应。此类瞑眩反应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禁用,面部慎用,过敏性皮肤及儿童慎用。
  治癌专家侯元祥教授引进“陈奇移位膏”用于临床后,从4岁男孩膀胱癌到年逾古稀老人的肺癌,先后治愈了30多例。后来,他将这一成果写成了《诱发免疫力治癌中药——移毒膏(TTS治疗)》在2007年11月11日召开的国际医学大会上发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翻译和让外国人看得懂,侯教授将“移位膏”称为“移毒膏”,实际就是“陈奇移位膏”。
  侯教授在该文中揭示了该药膏的治疗原理:“该药能够疏通经络,迅速扩张毛孔和汗腺周围的交感神经,兴奋神经中枢的发汗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调动免疫系统集中在所移病灶处,提高被移病灶体温,从而放大汗腺导管,使移毒膏药物离子迅速直达病灶处,隔离包裹病因子,使肿瘤失去活跃能力,经过自身免疫力的自愈能力,提升病灶局部体温灭菌杀毒,将带有毒性的败毒水导向汗腺的分泌部,通过淋巴腺将病毒移向其它部位,再通过汗腺导管将病毒输出病灶,达到治愈的目的。”
  侯教授还在“移毒膏对癌症治疗的新突破”的标题下写道:“实验证实,移毒膏有效率高达98.7%,并疗效确切,治疗广谱,适用于各种癌症,且效果好,见效快,一般疼痛当天见效,直至逐渐减轻不痛;胸腹水当天大小便即可增加,2~3个疗程可基本排完;皮下肿块7~15天即可缩小,直至消失;内脏肿块2~3个疗程就会软化缩小,部分消失。可迅速控制病情发展,改善症状,减轻痛苦,5个疗程都可恢复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