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由职业两年的我是如何生存下来的

 骑火一川 2016-10-16


突尼斯的撒哈拉沙漠


20151011日是我辞职转为自由撰稿人整两年的日子。


两年前我还和大多数人一样困在办公室里,在为即将到来的10.1假期如何请假发愁。(因为工作需要,假期也要轮流值班)本来提前半年就买好了去埃及的机票,结果开罗又陷入了动乱,汽油炸弹、催泪瓦斯什么的到处横飞,所以听从朋友的建议又买了往返开罗至安曼的机票改去约旦。当我安排好假期工作后,在椅子上做了几次深呼吸,终于鼓起勇气打开聊天窗口和领导噼里啪啦打了一堆字进行书面请假,并且承诺假期的工作都已经做了安排,只需要动用我以前加班的存休晚回来4天而已。


领导随便找了个理由把我拒绝了,并且安慰我:不是我不让你晚回来,是我怕批了假期别人都学你,就没人干活了。


然后我失落的想着每天我在这既学不到什么东西也没啥前途的工作上耗上8个小时,主要任务就是更新手机、ipad等客户端的内容,总的原则就是用photoshop剪裁一些热辣写真:露出模特或者明星的胸部和大腿,尽可能提高用户留在这里的时间,增加点击量。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很悲伤,年过30每天上午还要在这里更新“黄图”,而下午为了打发时间则躲在卫生间里看小说,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啊!于是我当即决定先辞职玩了再说,于是和领导协商好工作交接,年假等事宜后我就拿着东西回家了。


回家后自然不能和我妈说我辞职了,我用同事帮我出的主意,告诉我妈我们部门因为提高用户粘性失败而被裁了,我为此还拿到了一笔丰厚的遣散费。于是我像所有“重获新生”的囚犯一样,决定先玩上几个月再说,先去了上海,汽车到达湖州后又辗转到了莫干山,最后还去了澳大利亚跨年。一晃3个月过去了,根本没有遣散费的我已经花了不少积蓄,回到家没几天我看着天天上班有收入的朋友,就感觉到了恐慌。



澳大利亚艾尔利坐小飞机俯瞰汉密尔顿海岛


觉得每天这样在家呆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打开QQ和微信,开始联系以前媒体圈认识的编辑,企图把我约旦、澳洲的故事写成文章卖出去,挣点是点。


起初,认识的编辑有限,给一些旅游类杂志报上的选题不是被毙就是说图片不符合风光大片的要求,我只好在朋友的介绍下给一些女性杂志或者数码杂志写,因为他们也需要旅游的栏目,但是一般都在最后几页,主要起到丰富内容的作用。一般每个月才能卖出1-2篇稿子,而稿费基本要等到出版后的2-4个月才能拿到,什么时候出版则要根据杂志的总体选题来定。


我还记得那会儿的我,觉得靠这条路生存下来真的很难,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就会问自己,还要继续坚持下去吗?坚持下去会有结果吗?还是我应该和大多人一样再去找一份工作。



在某短租网站上我的房间图片

正当我犹豫不决,积蓄也日渐减少的时候,我在地铁里面看到了短租的广告,即出租自己的房间做家庭旅馆用。我觉得这是让我能缓解焦虑的机会,而且如果做好的话也算是个不错的生意。


于是我把家里认真地打扫了一遍,很多东西重新整理,拿出专业相机和三脚架拍摄了很多照片,分别挂在了两个不同的短租网站。可能和精装修及地理位置有关,生意比我想的好,基本每个月能出租10-15天,这样就大大缓解了我收入不稳定的压力,而且房客一般是来中国旅行的国外情侣,走的时候房间都保持的很整洁,有的甚至帮我把床单被罩洗干净,甚至比我交给他们房子的时候还干净。但是唯一不好的是,每次房客来之前我都要花费一天的时间认真清扫一遍,累的我腰酸背疼之余,家务能力倒是突飞猛进。还有的房客半夜飞机才到北京,每次他们入住之后我才能背着大包带着笔记本去找别的地方住。


对于我租房这件事儿上我对我妈严格保密,因为这是她的房子,她肯定觉得租给陌生人不安全,而且她要知道我的窘境的话一定会强迫我去找工作,所以我基本上等到了房客,就会背着装满洗漱用品和换洗衣服的背包“逃难”似的去朋友家留宿,甚至我还在北京用过“沙发”网站住到过北苑、鼓楼等陌生人的家里。


虽然收入不稳定、时常居无定所,但是我却尝到了“自由”的滋味,再也不用看老板的脸色,再也不用因为智商不够听不出同事的冷嘲热讽,再也不用因为办公室的狗屁政治责难人性的丑恶。辞职的这两年,我独自在11个月内旅行了9个国家,终于能达成我的小小心愿——每次不用再赶着和大家一起出游,买高价机票,查攻略,定旅馆,赶着投胎似的一天换一个地方走马观花,最后花一堆钱还把自己弄的精疲力竭。现在我有了充裕的时间可以到了目的地后慢慢住上几天,和我的沙发主人一起体验本地人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文化习俗。


每次旅行回来发现竟然可以写出不少独特的故事出来,反响和阅读量竟然都不错。毕竟故事比干巴巴的游记类描述更吸引人,又加上我不害羞的个性,又喜欢用还算流利的chinglish和本地人聊天。



马拉喀什的豪华宫殿


慢慢的我就积累了很多独特的经历:在果阿尝试去寻找真正的嬉皮,在佩特拉和贝多因人在大漠里烧烤,在马拉喀什住进了奢华的如宫殿一般的房子,在尼斯去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秘密裸体海滩,在耶路撒冷了解巴以的恩怨情仇……也许当我回想起来的时候,才会发现这牺牲了朝九晚五的稳定换来的自由没有后悔。


随着经过朋友介绍认识的媒体编辑多了起来,现在也比以前忙了很多,也没什么太多时间焦虑和恐慌了。但是就如也转做自由撰稿人的衩姐所说,在家工作真的不是很多人想的那样所谓“慢生活”:睡到自然醒,上上网,逛逛街,一天就打发了。



给某杂志写的关于贝多因人如何保留传统和适应现代的文章

我的每天是这样开始的,早上八点起来喝咖啡吃早饭,然后开始读书,因为上午并不是我写文章的最好状态,所以我把这段时间拿来学习。其实说实话,我不像很多人有那样的写作梦,成为伟大的记者之类,只不过这是我现阶段我能想到的擅长,且能干好的一件事而已。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我把写出一篇严肃深刻的报道一直作为我追求的目标,于是《纽约客》那些长篇报道文章就成了我学习的典范。有一个朋友说我老关心叙利亚问题或者美国枪击案报道是不是离我们的生活有点远,但是胸怀和见识我认为也是这么增长起来的,你总不能天天和邻居大爷大妈一样关注家长里短吧?



我和印度还处于“蜜月期”


午饭后,我必须午睡一个小时,这是多年和老人一起生活养成的习惯。然后开始就约稿的需求写稿整理照片,或者就我想出的选题和编辑沟通,确定交稿日期。有时候写起来得心应手的文章我可能3-4小时我就能完成3000字的内容,难写的就需要更长时间。晚上的时间一般会准备本周的采访,根据不同的采访者准备不同的采访问题,遇上我完全不了解的行业我还要用上很长时间去学习了解,才可以以一个还算专业的身份去提出问题,不至于让人当成傻逼。



三月份的外高加索格鲁吉亚还是充满了积雪地方


我是一个极容易焦虑的人,一般都会在截稿日期之前的2-3天完成内容;在媒体这么小的圈子里深知口碑的重要性,因此承诺的每周一篇稿子虽然没有签合同,我也一定会在约定好的日期前发到编辑的信箱。


如果这些都完成了,编辑也满意了,我就放心的出去和朋友胡吃海塞遛胡同了,当然前提是我的家并没有出租,我不用“打游击”的到处去蹭住。


其实自由职业这两年真的培养了我的责任心,让我更好的学会了管理时间,而且也庆幸我有这么一套小房子可以缓解在北京高物价环境下的生存压力。当然,最难得的是,当你一旦尝到了自由的滋味,你就知道它美妙的值得你用一生去追逐。


更多旅行照片:



突尼斯



印度



法国



俄罗斯



土耳其



澳大利亚



摩洛哥



以色列



西班牙


感谢你耐心读到最后,我希望你阅读完毕后你能够转发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经历。





你的支持是我分享世界的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