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偏见的蜕变丨“蓝瘦香菇”种植教程

 你是我的太太阳 2016-10-16
近日,南宁一小哥失恋录制视频爆红网络(据最新消息称是因为老婆外出旅游不在身边拍的视频,而并没失恋)。视频中小哥说了这样一段话:“难受,想哭,本来今天高高兴兴,你为什么要说这种话?难受,想哭在这里。第一次为一个女孩子这么想哭,难受……”
话本是很普通的话,但因为该小哥的南宁口音,网友在听完之后,迅速将这段话音译为:“蓝瘦,香菇,本来今颠高高兴兴,泥为什莫要说这种话?蓝瘦,香菇在这里。第一翅为一个女孩使这么香菇,蓝瘦……”
    
随后,“蓝瘦香菇”这样奇妙的文字组合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朋友圈中也被疯狂转发,更有不少明星都玩起了蓝瘦、香菇的段子,或模仿失恋男子说话,各种表情包也陆续登场。
   
 “蓝瘦香菇”成为名副其实的“新晋网络热词”。
 
“蓝瘦”和“香菇”引发的巨大声浪
1
微博大V纷纷效仿

图为袁弘被做成“蓝瘦香菇”表情图后的在微博上的发声



 图为何润东用“蓝瘦香菇”来表达自己的新发型


2
迅速攻占微博热搜榜和微信平台
  

图为蓝瘦香菇的相关话题登上实时热搜榜和24小时热点榜


3
热词热度持续上升,事件不断发酵
 

图为9日到11日间,相关“蓝瘦香菇”话题下微信公众号的发稿量
 

图为9日到11日间,相关“蓝瘦香菇”话题下微信公众号文章的阅读数
 
从10月9日到11日的3天时间里,微信号公众号发文数量持续上升,共有2230篇,日均达到743篇,阅读数量达到5423865,日均在1807955。由此可见该相关话题的火热程度以及仍在持续上升的关注度。(数据来源:Blue View)
    
短短几天内,“蓝瘦香菇”的相关话题数量猛增,其关注点也迅速扩散开来,事件仍在持续发酵:视频中的南宁话全文被改编成了歌曲,相关表情包陆续出炉,词源作者南宁小哥本人也开始露面成为新晋网红……
  


 

“网络热词”到底哪种香菇?

有关“网络热词”、“网络流行语”,至今也没有严格的概念界定。虽众说纷纭、无一确切定论,但可以明确的是这些热词或流行词都是源自网络环境下的流行词汇:以文字、数字、字母或者符号为主要载体,在某个时期中成为网民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有人认为网络热词和网络流行语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小编个人觉得二者概念有很多重合点,所以本文就不再做明确的辨析)
    
自网络不断深入网民生活,网络热词便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并且势头不减,数量愈来愈多,形式愈来愈多样化,更新愈来愈频繁,普及率也愈来愈广。
 

图为2004年-2013年十年间十大网络流行语示例
   
图为2014年-2016年网络热词示例
    
观看图表中各种热词,不难发现,虽然每年网络热词不尽相同,但大都集中在文化、娱乐、生活的层面;具体到词语的词义上,我们可以归纳出其中几种类型。
    
1
是偏见的蔓延也是光环效应
    

“蓝瘦香菇”是一次广西话的普及,也是“地域特色”的新面孔。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需要简化事物的意义去应对信息过载。将庞杂的信息固化为一张有特色的面孔是高效的处理方式,这是光环效应在新时代熠熠生辉,也是偏见大肆蔓延的土壤。


谈到黑涩会,必然是带着半吨大金链操着东北口音的“刀疤大哥”和无所畏惧一身貂的“扒蒜老妹”。打电话说你中三千万大奖,只要交1500手续费就能上天的都是福建口音。全国的井盖都是河南人偷的,走到空小区绝对是温州人买的,在东莞工作过都是有故事的女同学。


地域歧视作为偏见的一种,无法根治也不能阻止的底色,也许恰恰是现代人面对信息爆炸无能为力的恐慌和逃避。

     
2
对现实文化进行娱乐化恶搞的词汇
例如2007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被改为“水能载舟、亦能煮粥”(对成语俗语的恶搞),2013年“待我长发及腰,你娶我可好”(对诗歌的恶搞),还有“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对小学生作文的恶搞)。甚至是近些日的“厉害了我的哥”(对网络日常对话的恶搞)、“蓝瘦香菇”(对方言的恶搞)等等。
    
3
社会生活与网络空间言行相融合产生的词汇
例如“农夫山泉有点甜”(2006年),“高富帅、矮矬穷、白富美”、“屌丝”(2012年),“有钱、任性”、“且行且珍惜”(2014年),“挖掘机技术哪家强”(2015年)等等,这类流行词无一不反映了网民对自身社会生活的关注。
    
4
表达情感释放压力的词汇
例如你妹、我去、萌萌哒、你咋不上天呢等等。
    
或者依据热词的来源,我们可以分成两种:其一是社会事件中当事人的原话,另一种是网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来的。
 
“网络热词”为啥这么火?

1
“内涵”让位于“表态”

可以明显看到“网络热词”中——梗的迭代速度进一步加快。曾经需要沉淀特定文化和价值观的“热词”中的“文化认同”逐渐让位于“态度表达”。


保罗·莱文森阐释的新新一代,开始在赛博空间展露头角并试图引领潮流。新一代互联网中坚力量是成长与互联网浪潮之巅的年轻人,他们玩着ipad长大,追逐着不断迭代的产品并赋予其新的意义。


也许不用多久,“怀旧”会成为一件奢侈品,随着话语权的转移被无情抛弃。

   
2
强大的传播效力:词语形式、使用群体、媒体传播

2010年5月互动百科首次提出“词媒体”概念,认为词媒体是“以词作为核心传播内容的全媒体形态”,网络中以词为形式的传播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当然要考虑热词的传播效力。


图为2012年-2015年中国网民年龄结构
    
中国网民年龄年轻化,以90、00后为主体人群。他们对新生词汇的创造力和接受力最强,网络热词的简洁新奇、戏谑讽喻、互动空间大等特点正好与他们的“创新求变、颠覆传统、主体参与和游戏的心理需求”有了结合的可能性。如此一来他们会欣然接受这些热词并广泛应用传播。    
    
另外,在移动互联网和网络融合的大趋势下,新媒体的核心作用进一步体现。人数重多的新媒体网络平台,成为思想风暴的中心,有着用之不竭的创造力和推动力,因此网络热词也就在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下应运而生。在新媒体条件下,网络热词的创造力得到无限的延伸:比如在社交媒体中的各种转发,意见领袖的引用发声等等。
 
“语言是社会之镜,透过这面镜子,可以更好地展示社会生活的五彩斑斓;社会是语言之根,置身社会语境,可以切身感受到语言的方方面面”。网络热词是语言系统对社会生活最为敏感的反映,它与社会生活互生互存,与时俱进。网络热词的多元化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补充了人们的精神需求,是对主流文化的补充,也是对主流文化发展进步的促进。
    

很多人认为网络热词只会时期性的被认知和使用,完全不可比拟常规词汇的作用。确实,网络热词作为新生事物,存在很多不合理性和不完善的地方,甚至这些词语中存在很多充满戾气、消极、虚假、不雅或者恶搞破坏传统文化等等带有负面色彩的内容。虽然大家对这种新颖网络语言的态度褒贬不一,但其实小编对整个网络热词现象还是持有一种肯定为主、否定为辅的观点。


语言,是承载意义的重要媒介之一。而人类是通过意义构建整个世界的。记录时代变迁的网络热词会一直被大众所认可,成为日常交流用语的一份子,甚至有很多已经被收录入《现代汉语词典》。可以被视为比话语权更为重要的“意义定义权”的更迭已经开始。


意义定义权杖的传承,也代表着社会即将翻到新的一页。这也正印证了那句老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本文由考新闻张慧写作
微博:考新闻的小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