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值得看了!6道真题教你做会材料分析!

 玉石非石 2016-10-16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一《综合素质》中,材料分析题占有不小的分值,材料分析题能考察考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


科科老师从每个学段的真题中各挑选了两道,做出了详细的解析,好好学习哦!


中学


材料1

读初二时,新来的语文老师以“春游”为题,让我们写一篇作文,我写了一次与爸爸上山采杨梅的经历,由于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写得有声有色。


这个语文老师对班上的情况不了解,并不知道我是班里最差的学生,在批改完作文后,我的作文成了班上唯一优秀的范文,老师拿着我的作文本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着,我一听是自己的作文,心狂跳起来。语文老师读完了以后,就对全班同学说:“请写这篇作文的同学站起来。”我在后排怯生生地站了起来,全班同学以惊奇的目光注视着我,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老师在读完了我的作文后,还分析了作文好在什么地方,并给了我几张空白稿纸让我再誊写一遍,然后在班里墙壁上开辟一个作文园地。我的作文就是作文园地里的第一篇范文。


由此,我找到了自信,发现自己原来并不是一无是处,我也有很多闪光点。自从那以后我开始要求自己坚持写周记和日记,并送给老师批改。老师在看完之后要么写一句评语,要么盖上一个“优秀”字样的图案,我非常满足。写日记这个习惯从初二开始一直保留至今,现在我的日记本已达五十多本了。


问题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14分)


参考答案

答:材料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以下学生观:

(1)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材料中的“我”被激发了学习动机,找到自信后,能够从“最差”变为“优秀”,并持续努力学习。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我们要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做到多看优点、多赞美。材料中语文老师对“我”的作文大加赞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材料中语文老师当堂宣读作文,分析优秀之处,并让学生站起来接受大家“惊奇”、赞赏的注目礼,体现了对学生的尊总和关怀。


(4)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材料中的语文老师虽然无心插柳,但这种既往不咎,体现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


材料2

一位语文教师在作文评讲课上朗读一位学生的作文时,将文中的“神荼郁垒”(分别是两个降伏恶魔的神)的“荼”读成“图”,并严正板书,强调不能与“茶”混淆。该学生当即指正,说不该读“图”,应读shū,与“如火如荼”的“荼”读法不同,并说是爷爷教自己的。


这位老师脸上一阵发烧,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不可能有这种读法”。另一学生连忙查新华字典,说上面并无shū的读音,为老师解了围。后来这位老师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了这四个字的正确读法,应是“ shēn shū yù lǜ ”,四个字自己竟然读错了三个,受到强烈震动。


第二天就在全班同学面前做了慎重订正,并坦诚叙述了自己从不知到知的经过,检讨了怕“输面子”的内心活动。学生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时候好几位学生对教师说:“我们知道您读错了音,但就是不敢向您讲。”这位老师深有感慨,并就此公开发表了题为《为教戎装》的体会文章。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语文教师的教育行为。(14分)


参考答案

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老师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材料中语文教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以下职业道德的要求:

(1)为人师表。材料中老师能够勇于承认自己错误,检讨自己“输面子”的内心活动,这样的做法很好的起到了表率作用,使学生得到感染。


(2)终身学习。材料中语文老师在看电视节目时,能够不断汲取知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订正,并以此为素材发表体会文章,说明老师有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


(3)关爱学生。材料中学生当堂指出老师的错误,老师虽然没有意识到错误之处,“装出若无其事”,但并不因此批评学生,事后也能够改正错误,说明老师能够尊重、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老师不仅在知识上教导学生,而且能够剖析自己,反省错误,说明老师不以知识为唯一导向,还注重学生品质的引导。


小学


材料3

王老师教六年级语文兼班主任,他每天都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其实要批改堆积如山的作业也是一种折磨。他想,学生完成这些作业肯定不轻松。


一天下午放学前,王老师突然想,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设计一次作业会怎么样呢?就叫“自设作业”吧。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学生时,学生很惊讶,作业还有自己设计的吗?同学们感到既新鲜又激动。


第二天,王老师带着期盼和不安的心情打开了那一份份作业,着实吃了一惊!有“老师,我考考您”,有“小发明介绍”,有“诉说我的烦恼”,有“我喜欢的名人名言”,有主题班会设计方案,有显示个性的硬笔书法,有的干脆是一幅自画像……看着这些丰富多彩的作业,王老师激动不已!这些作业是同学们怀着极大的热情设计的,那里有学生的坦诚和率真,有学生的希望、喜悦、烦恼的困惑,还有他们对美的理解和对是非的判断,这其中闪烁着创造和智慧的火花,是师生之间与心的交流。


当下午放学前王老师把作业本发下去时,同学们一改以往看也不看便塞进书包的习惯,而是迫不及待地翻开作业本,品位着老师批改的一字一句。借此时机,王老师指导学生把“自设作业”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


以后的日子,“自设作业”竟在许多学生的作业中生了根。王老师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


问题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谈谈你从材料中获得的启示。(14分)


参考答案

答:通过材料,我认为老师应当树立以下学生观:

(1)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材料中王老师突发奇想的“自设作业”,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欲望,也证明了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能够在主动作业中闪烁出创造和智慧的火花。


(2)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王老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这份信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在学生中“生了根”,这些充分说明,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尊重、信任,给予他们人文关怀,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成长。


(3)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自设作业的核心在于不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由发展,学生在此情景下,产出的“丰富多彩的作业”,也体现出他们的不同。这也启示我们要在教学中多注重差异,因材施教。


材料4

小威和小蕊是蒋老师班级的一对孪生兄妹,可是,他们兄妹二人的关系却并不那么融洽,在一篇题为《我的烦恼》的作文中,妹妹小蕊这样写道:“我最大的烦恼,便是一直和哥哥在同一个班,在家里的情形已经让我难以忍受了,没想到在学校还是这样!”


看到这段话,蒋老师很是疑惑,找小蕊谈心扉,才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父母便对他们时时进行比较,引导两人凡事必竞争。每次考试后,成绩好的可以得到表扬和奖励,而落后者却一无所有。小蕊一直很努力,成绩也不错,但大多数时候总落后一点儿。看着哥哥时常获得奖励,而自己却只能生活在哥哥的光环之下,嫉妒开始滋长,并对哥哥产生了一肚子怨气。她固执地认为,如果不是哥哥的存在,所有的好事都是她一人的,哥哥简直太可恶了!


因为嫉妒,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小蕊都变着法子与小威作对,经常搞一些恶作剧。比如把小威写完的作业撕掉,偷偷把他的课本、文具藏起来,在同学中说小威的坏话等等。久而久之,两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看到这对孪生兄妹整天像仇人一样,他们的父母也感到非常苦恼。


蒋老师该怎么做呢?


问题

请根据教师道德的要求,为蒋老师出谋划策。(14分)


参考答案

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老师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根据这些要求,蒋老师可以这么来做:

(1)坚持教书育人的理念,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和妹妹小蕊谈心,引导她认识到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要有良好的品行,成绩不是唯一,好的品行更加重要。


(2)关爱两兄妹,尤其对于妹妹小蕊,多关心她的心理。引导他正确认识自己,并找到小蕊身上的闪光点,多加鼓励,让小蕊认识到,她有好多方面比哥哥小威要出色。


(3)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蒋老师自己先做到不以分数为重,多发现小蕊的优点并表扬,然后通过家访,引导家长改变观念——奖励小孩儿不仅仅只是成绩方面,还要注重品行、特长等方面。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多读一些学生心理、学生发展方面的书籍,全方面的认识、了解学生,进一步通过教学实践,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


幼教


材料5

班上的幼儿总记不住饭后漱口,一天早上刘老师找了两个透明的塑料杯,放在桌上,其中一个杯子里面装满了干净的水,早饭后刘老师让小朋友接水漱口,并让他们把漱口水吐在空杯子里,并让全班小朋友过来观察。孩子们纷纷议论:“这两杯水不一样,一个很干净,一个很脏,那个杯子里面的水有东西了”。刘老师问:“这些脏东西原来藏在哪儿啊?”他们纷纷说:“藏在小朋友的嘴巴里,藏在舌头底下,粘在牙上的,藏在牙缝里的。”刘老师把装着漱口水的杯子放在盥洗室。


午睡后,孩子们去盥洗室解便洗手,佳佳捂着鼻子说:“房间里是什么味道,好难闻”,这时,放杯子的地方围着几个小朋友正在讨论着,孩子们指着杯子问:“这是什么呀,真臭”,原来漱口水已经变臭了。这时刘老师走过来,见到孩子们一脸的惊讶问到:“大家想想这些东西在嘴里会怎么样?”有的孩子说:“也会变得这么臭,生出许多细菌来”,还有的孩子说:“原来我们的牙齿就是这么被弄坏的呀”!“那吃完饭得把嘴漱干净”,有一位小朋友说:“我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吃完饭后也漱口”,自从那次观察活动后,孩子们漱口再也不用老师提醒了。


问题

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刘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参考答案

答:刘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以下教育观:

(1)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提倡帮助、引导启发。刘老师对于学生不能做到饭后漱口,不是用强制要求的方法,而是通过设计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转变观念,进而改变自己行为。


(2)从师生关系上,刘老师能够尊重、赞赏学生,和他们民主互动。刘老师对于学生的“发现”,适时互动,巧妙引导,并借机夸奖,说明刘老师能够平等对待学生。


(3)学生升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学生在刘老师的引导下,不单自己认识到不良的行为,愿意改正,还表态要让自己的家里人也要改变,说明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刘老师民主的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给他们足够的关怀,这些不仅给学生树立了待人接物的榜样,还促使学生积极改进自己不足,更好的发展。


材料6

性格文静的馨馨午睡时总是睡不着,为解决这个问题,黄老师耐心的告诉她天天午睡的好处,黄老师还联系家长,请家长配合,让馨馨在家里早睡早起,以帮助她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可总是收效不大。


经过观察,黄老师还发现,馨馨不好运动,到午睡时精神饱满,不觉疲倦,于是黄老师调整策略,首先增加馨馨的活动量,如户外运动后引导她跑几圈,跑完后发给金牌,让她和运动量较大的小朋发一起游戏玩耍,其次,舒缓馨馨的情绪,午睡时不催她,还在耳边轻轻说:“没关系,如果睡不看就闭上眼睛躺一会儿吧。”待她睡看后,在她枕头下藏一朵小红花,等她醒来给他一个惊喜……慢慢的,馨馨每天都能睡得着了。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角度,评析黄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参考答案

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老师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黄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以下职业道德:

(1)关爱学生。黄老师关心爱护同学的身体健康,为了让馨馨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不是采用粗暴要求的方法,而是通过家访、观察学生、了解引导学生等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教书育人。黄老师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说明他能够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终身学习。黄老师发现馨馨没有午休的习惯后,通过多种方法来改变,先是家访,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没有达到好的效果后,黄老师又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找出了好的引导馨馨的方法。


(4)爱岗敬业。黄老师能够这样全心的指导学生,和他爱岗敬业的精神密不可分。


-17模考-

16年下中小学教师资格证

第二轮模考开始准备啦!

第二轮模考时间

科目一 10月15日 09:00至10月16日21:00

科目二 10月15日 13:00至10月16日21:00


名师解析

科目一 10月15日 18:00至19:30

科目二 10月15日 19:30至21:00


提示:

①第二轮模考试卷和第一轮的完全不同,建议各位小伙伴都来参加,多做几套试卷才能对实战考试有更形象的感受。


②在10月15日18点之前进入考场都能参加考试,为避免考试通道因拥堵出现卡顿,建议小伙伴稍等10分钟或错峰进入考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