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构针灸学之有效点解析

 海書 2016-10-16

2016年10月14日,第三届全国颈肩腰腿痛大会(西安讲稿)


结构针灸学概念

定义:结构针灸是以结构为切入点,通过调整人体结构而改善功能的针灸方法。

“结构针灸”由部分针灸推拿专家共同倡导,以古今中外医学对人体解剖结构的生理、病理认知成果为基础,重新审视针灸、手法的作用部位、刺激方法和作用机制,以结构为基础,功能为目的,研究针灸规律,理解针灸作用,创新针灸手段。以期探索一条易于理解,便于掌握,容易重复的针灸教学、临床、科研新途径。


腹部结构—浅筋膜系带纵向分布

——从胸大肌下缘开始的腹直肌腱鞘的外缘;

——沿着股直肌直到髌骨;

——胫骨前部区域;

——肱二头肌外侧缘;

——桡侧腕屈肌的外缘;

身体后部真皮下加强系带的分布:

——竖脊肌侧缘;

——半腱肌和股二头肌之间;

——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的连线;

——肱三头肌长头;

——尺骨的后缘;

腹部结构—浅筋膜象限以及手法治疗

由于水平和垂直的皮下加强线的分割,浅筋膜可被分成局部互通的象限

象限的轮廓和分布与皮神经的支配相对应

象限是治疗的单元,可用于治疗淋巴-免疫的、脂肪-代谢的、皮肤-体温调节的、神经-心理系统的紊乱。

其余请看PPT

























中文版图书将于2016年12月出版,请耐心等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