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为孩子考虑了这么多,却往往忽视了韧性

 陈农 2016-10-17

你为孩子考虑了这么多,却往往忽视了韧性——

有不少父母为孩子放弃工作,可孩子仍然教不好。

也有孩子两岁半的时候,就会自己吃饭刷牙穿衣服。

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韧性成长,比上各种兴趣班重要

前段时间有一个挺火的视频,讲述一位垂钓人喜欢带儿子去垂钓,有一次恰逢不是假期,于是他亲自为儿子请假去钓鱼。他认为,垂钓人久坐不疲,鱼上钩时又能迅速反应,这种灵敏如神经,坚韧如意志的品质,孩子应该从小培养。垂钓人也表示,读书是一辈子的作业,但成长阶段若有机会让孩子韧性成长,这比上多少兴趣班、把多少知识填进肚子都来得重要。

与那些还没放假就为孩子安排满补习班、兴趣班的父母相比,他这样的父亲似乎是特例。但根据维达联合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京东超市、宝宝树共同发布的《2016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8090后父母确实开始注重孩子“韧性”品质的培养,即给予孩子良好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能着重培养孩子的人格、情商,而非一味要求考100分。或许,应试教育我们无法改变,但成长的态度我们能自己控制。

学习固然重要,但把学习等同于考满分和上各种兴趣班,只是把孩子当做满足父母虚荣心的手段。作为父母,让他对世界好奇、大胆冒险、韧性成长,将会比报班考满分快乐。

陪伴不关乎时长,而在乎质量

一位全职在家四年的妈妈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每天照顾孩子起居饮食,做永远干不完的重复性家务活,除此之外没事就看电视剧,刷淘宝,过得就像全职保姆。或许她决定辞职带娃时,一定以为全身心照顾孩子会很幸福,谁想到落得“全职保姆”的境地。

相反,职场妈妈上班要应对老板、搞定客户、摆平下属,大半时间精力被分散,陪孩子的时间很短。但恰恰因为艰难,职场妈妈更坚韧不服输。她们不埋怨现状,而是思考如何更有效率的陪伴。加上遇到孩子成长问题时的冷静、乐意与孩子平等交流的耐心,孩子在潜移默化之下也变得更好。报告显示,63.1%的职场妈妈在育儿中也确实如此,她们会选择“关心尊重型”角色,通过与孩子交流,指引孩子成长,也令孩子韧性程度更高。

孩子想要的不是吃饭穿衣的陪伴、也不是爸妈在身边只顾玩手机的陪伴,而是爸妈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与孩子相处时的质量。如果父母不能以身作则让孩子韧性,孩子以后又怎么在父母的指引下见识更广阔的天地?

照料家里的不只是妈妈,

而是韧性的一家

家住西安的一对小夫妻,因二孩政策放开,迎来了第二个孩子。从那天起,妈妈更忙碌了。每天朦朦胧胧从睡梦中惊醒,给二宝喂奶,给爸爸和大宝做早餐。虽然焦头烂额,她却感到幸福。爸爸知道妻子辛苦,下了班就飞奔回家分担家务;两岁的大女儿学会了哄弟弟,也学会晚上一个人睡觉不哭闹……

这对小夫妻的一家虽稍显狼狈,但一家人都参与到经营家庭当中,其乐融融、韧性十足。妈妈依然伟大,父亲更有担当,大孩学会独立。

(图片自网易亲子)

这也符合报告的发现:二孩家庭比一孩的韧性程度更好,爸爸更有责任感。当然,这韧性与二孩有关,但实际上无论一孩二孩,全家人都应行动起来,不仅爸妈建设家庭、增进感情,孩子也参与其中培养独立性,培育责任感。一个家庭,全家韧性了才能更给力。

中国8090后家庭的真实故事,可看到他们都很好,却有的幸福快乐,有的不如预期,问题就在于家庭是否够“韧性”。韧性,不仅是面对困难的坚韧,也是解决问题后的自我成长,同时对家人的正面影响。

各位父母不妨学习维达提倡的“全家韧性总动员”理念,全家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培养韧性;父母除了要求孩子韧性,也要做到“韧性孩子,先韧性自己”,以榜样力量令全家变韧性!

↓ 现在有一个方法可以变超韧一家人 ↓


这首《超韧一家人》改编自《维达2016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由猴年春晚感人作品《父子》词曲作者崔恕创作,边听边唱边培养全家韧性!

听完歌,还差一点点就领略到家庭韧性的奥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