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传承与开掘 重塑一座世界文化名城

 孺子牛512 2016-10-17
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宽窄巷子、安仁古镇……9月24日,在第二十二届世界航线发展大会各项议程正式进行之前,来自海内外的嘉宾们首先进行了一次“文化之旅”。这是重大活动在蓉举办时的“保留节目”。

  这不仅仅是一场有针对性的精准城市营销,更是成都文化魅力的强力展现。

  成都,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历史名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背景下,成都对于历史文化的发掘目标“更上层楼”:传承和繁荣城市文化,加快建设西部文创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提升与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软实力。

  □本报记者 张明海

  把握文化根脉

  在2000多年文化“进化”中传承

  9月11日,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同意申报郫县撤县设区的决议》,同意申报撤销郫县,设立郫都区。随着郫县撤县设区摆上议事日程,从郫县到郫都区的名称变迁也成为热点话题。

  在郫县县委书记杨东升看来,这恰恰体现了对郫县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伸。“一个郫字,是对郫县历史文化的直接传承,一个都字,体现了郫县从郊县向城市发展的进程,是历史和现代化的有机结合。”

  在成都,堪称“唯一”的,不光是新华字典里的“郫”字。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历史古迹,东郊记忆等现代工业文明,都是成都在历史文化长河中永远搬不走的“不动产”。2000多年来,成都一直在与时代发展同步的“进化”中传承。

  2015年,看重“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的文脉根基,万达集团与成都市签订总投资550亿元的项目,将在都江堰打造以文化旅游为核心,兼具商业、商务、居住功能的世界级文化产业项目。“这在助力都江堰打造全国首个世界康养旅游目的地的同时,也为都江堰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注入新的内涵。”都江堰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城市规划中,成都高度重视在城市街区和建筑打造中体现历史文化的痕迹。“要充分融入古蜀文化、水利文化、丝路文化、三国文化等传统文化元素,建设一批承载文化记忆、富有时代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群落和文化景观,让市民‘记得住乡愁’。”成都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成都也注重打造文化品牌和发展市民文化。依托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国际非遗节、诗圣文化节等城市文化品牌,并进一步完善公共文体设施,加快推进城市音乐厅及音乐坊、露天音乐广场、奥体中心、杜甫千诗碑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每年增添几个重大文体设施,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开掘新的维度

  触摸世界文化名城新高度

  2015年初开始,成都在全国率先开启一座城市的创新创业行动: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这一城市创业品牌行动,为成都注入新的城市文化精神:创新创业,同时也为成都增添了新的城市名片:创业之城,圆梦之都。“不管是修筑绵延千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还是发明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成都自古以来,就有创新创业的基因。”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认为,正是对于成都创新基因的深入开掘,才形成了成都现在全市上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通过力推创新创业文化以及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等平台,成都搭建起一道与世界沟通的桥梁。秉承这一理念,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进程中,成都特别注重对于历史文化新维度的开掘,对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新高度的触摸。

  “世界文化名城应是历史文化名城、艺术名城、文创之城和世界文化交流中心。”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正坚持国际视野国际水准,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做法,努力以一流标准打造精品工程,体现成都能力水平、展现成都综合文化实力,真正成为世界级的“城市文化综合体”。

  成都市文广新局负责人介绍,按照国家中心城市“西部文创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的功能定位,该局正认真制定《构建西部文创中心城市三年行动纲要》和《构建西部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城市三年行动纲要》。

  以建设西部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城市为例。成都将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举、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互动共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与文化部积极共建海外文化交流基地,打造“成都文化周”对外文化交流品牌,以成都丰厚的人文资源和历史底蕴为依托,大力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与贸易。“力争在2020年实现‘十百千’奋斗目标,即全市对外文化贸易额达10亿美元、创作出口文艺作品100部、对外文化交流贸易活动1000场。”成都市文广新局负责人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