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南明14 联清还是抗清

 金色年华554 2016-10-17
联清还是抗清,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很好回答,当然是抗清咯,因为明朝和清朝(后金)这对老冤家都斗了几十年。

  但是在1644年三月到十月的这段时间,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为什么?


  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被逼在煤山上了吊,所以对于明朝来说,是乱臣贼子李自成逼死了崇祯皇帝,所以李自成是大明朝的头号死敌,君父之仇,不共戴天。

  而清兵则是被吴三桂作为“剿贼”的援兵请入关的,而且多尔衮在入关之后做的非常到位,收殓了崇祯皇帝和皇后,并为之戴孝发丧,这一手段蒙蔽了很多的明朝高官,使得他们认为清兵只不过是帮助他们剿灭李自成,报了君父之仇,等剿完闯贼他们还是要退出关外的。

  可笑而可叹,可笑的是明朝的大臣们太天真,可叹的是多尔衮的心机太重。


  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之前,北京城一直是清廷的目标,而山海关则是他们不可逾越的屏障。如今,吴三桂帮清兵请进了山海关,进入了北京城,想要再让清兵退出北京城,退出山海关外,无异于痴人说梦。

  此时的南明首席大臣史可法和其余的高官们都迷茫着的时候,多尔衮却是异常的清醒。因为兵力有限,面对大顺军和南明两个对手,他只能先集中兵力解决其中一个。多尔衮选择了大顺军,因为南明这个时候正懵着呢,而且南明军队屡战屡败,暂时对清兵没有威胁。

  大顺军虽然在山海关战役中大败,但是仍有大量部队布置在山西、陕西和河南一带,依然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多尔衮不敢怠慢,命令阿济格和多铎率领明朝降将分两路大军进攻山西和陕西。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李自成的部队在山西溃败,在两路大军的夹击之下,李自成主动放弃西安,经河南向湖北一带转移。


  尽管如此,大顺军还是和清兵发生了比较激烈的战斗,惨烈的战争对双方的消耗都非常大。然而,此时的南明在做什么呢?

  他们在争论立谁当皇帝,他们在搞党争。

  在1644年三月到十月的这段时间,河南和山东等地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李自成在山海关惨败后,原明朝士绅组织起来推翻了大顺地方政权,但是新建立的当地政府不知道皇帝是谁,只能保地安民。而清兵则为了消灭大顺军主力,向西追赶李自成的部队了。

  在南京建立的弘光政权,因为误判形势,采取了“联虏剿贼”的策略,他们不敢去接受河南、山东等地,怕引起清廷方面的误会。

  弘光的朝臣们真的是太天真了,这是一个乱世,你面对的是一个以拳头说话的、未完全开化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居然以为自己的退让和容忍能够换来对方的诚意,其实这么做只能丧失收复失土的机会,失去了日后防守南京的缓冲地区,让只尊重强者的对手更加轻视。

  所以,当时面对复杂的形势,弘光朝的重臣们并没有完全分析清楚形势,此时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联合大顺军主动出击,两面夹击入关的清兵。但是考虑到当时大顺军刚刚逼死了崇祯皇帝,受封建道德约束的明朝朝臣不可能采取这种方式。

  中策是趁清兵与大顺军作战的时候,收复河南、山东两省的失地,巩固将来抗清的前沿阵地,这是当时南明朝廷最可取的策略。

  下策则是联虏灭顺,唇亡齿寒,等清兵收拾完大顺军的时候,回过头来就是要灭明了。

  所以,面对当时的形势,弘光政权的错误选择,导致了抗清形势的恶化,使得自己在之后的抗清形势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境地,可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