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家姓|历代名家单字字帖|班

 樵夫草书 2016-10-18

班 | 来源与演变

第一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若敖的后代斗班,属于以传说为氏。 若敖的儿子名叫斗伯比,斗伯比的儿子名叫令尹子文。

令尹子文,是春秋时期楚国名相,他为楚国的强大和北上争霸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令尹,是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令尹子文姓斗,名豰於菟(gōu wú tù),字子文。他是楚国贵族若敖氏斗伯比和表妹邙子之女偷情所生,生下后弃在云梦泽北(今湖北天门),被母虎抚养,当时楚国称老虎为“於菟”,把喂乳叫“豰”,因此豰於菟的意思就是“虎乳育的”。当时,楚国的附庸国祁国国君祁子出猎时见到豰於菟被老虎喂养,觉得很惊奇,遂抱回鞠养。

豰於菟当上楚国令尹,改名令尹子文。为了楚国的强大,令尹子文主动地献出自家的私财来缓解国家的财政困难,而不惜自己“有饥色,妻子冻馁”,他在政治上侵削诸大夫的封邑,交还给楚成王芈頵(熊恽),以壮大楚国王室的财富和力量,强化楚成王的王权。这就是子文“毁家纾难”的故事。

据史籍《左传》中记载,子文于周惠王姬阆十四年(楚成王九年,公元前663年)开始做令尹,到(楚成王三十六年,公元前636年)让位给子玉,在这二十八年中,他曾数次被罢免而又被重新任命为令尹。

由于令尹子文小时候是吃虎乳长大的,因虎身有斑纹,后代就用“斑”为姓氏。古代,“班”和“斑”两字通用,其后裔子孙后有改称班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耏班,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史籍《左传·文公十一年》中记载:“宋公于是以门赏耏班,使食其征,谓之耏门。”

周顷王姬壬臣四年(宋昭公子杵臼五年,公元前615年),宋昭公将城门的税收赏赐给大夫耏班,后世遂用“耏门”来作为食税、征税之典实。

在耏班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称班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令尹阙班,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风俗通》的记载:“班姓为楚令尹阙班(斗班)的后代。得姓始祖斗班。”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令尹叫阙班。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芈旅(熊侣)执政时期,楚国有个大夫叫斗越椒,字伯梦,是子良之子,令尹子文之侄,更是楚国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曾指挥楚军击败过郑国。

斗越椒常埋怨楚庄王不升自己的官职,因此心怀不满,谋欲作反。于是,他乘楚庄王率大军于周定王姬瑜二年(楚庄王九年,公元前605年)出征陆浑戎时,找到族弟斗商议谋反。斗班不从,反对道:“夫我斗氏,世受楚国爵禄,此乃乔木老臣,焉可背反哉?”

斗越椒见斗班不从,恐其泄露己谋,即拔剑来斩之。斗班当场大叫:“伯梦欲谋反耶?吾恐斗氏之鬼绝祀矣!”言未讫,头已落地。

斗越椒杀了斗班之后,率若敖氏之族杀了司马蒍贾,遂居烝野,之后率本部将卒埋伏在皋浒(今湖北襄樊西部),准备待楚庄王班师回国之时突袭杀之。

到了农历7月,楚军得胜归至皋浒,斗越椒横枪勒马,振甲披袍突然杀出,截住王驾。楚庄王认得是越椒,不知其由,乃问道:“伯梦欲何为耶?”斗越椒大骂:“无道昏君!我欲诛汝守国。”楚军大将潘尪从楚庄王身旁抢出,来斩斗越椒,斗越椒更不恋战,抽一劲箭,直望楚庄王车幔射之,楚庄王躲过,其箭贯于车盖。越椒又抽一矢,望楚庄王心胸射之,楚庄王又躲其箭,直透重铠。

随后,大将孙叔敖以王旗麾进诸军,神箭手养由基则拍马来取斗越椒,二马战上十合,一旁的潘尪夹攻,斗越椒措手不及,被由基斩于马下。楚庄王下令不要降卒,尽斩于皋浒。

其后,楚庄王大屠若敖氏家族,只有斗班、斗克黄二家族不但不杀,还予以赏赐。

在斗班的后裔子孙中,与令尹子文的后裔子孙一样,皆以先祖名字中的“班”为姓氏,称班氏,后有改为半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巧匠公输班,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公输班,公元前507~前444年待考,曹姓,公孙氏,出生于鲁国的附庸国小邾国,为没落贵族后裔,世人因称其为鲁班。

公输班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土木建筑工匠、著名的发明家,长期以来受到人民的尊敬,被尊奉为“匠师之祖”。作为杰出的神工巧匠,也成为人们歌颂创造、发明的神话人物。

在公输班的后裔子孙和弟子中,多有以先祖名字位姓氏者,称班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源于回族,出自明朝明朝时期古里国回回舍班,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舍班,古里国回回,后随父亲经商至中国,入附明朝,被授予南京锦衣卫镇抚使。

班 | 宗族先贤

西汉末年,班姓的子孙就进入了朝廷。班壹、班况,虽然官位不算太高,但4个儿女却有上乘表现:老大班伯,是一位精通《诗》、《书》、《论语》的学者,曾数次聘书使匈奴,为定襄大守。他精选取掾吏,收捕盗贼,郡中称为神明;老二班施,官拜谏大夫,以博学有俊才深受皇帝器重;老三班稚,也就是班固、班超、班昭三兄妹的祖父,以方直自守见称,终官延陵郎;其女儿就是著名的才女班捷妤。根据《汉书·所妃传》的记载,班婕妤贤才通辩,深受成帝的宠幸。有一次,皇帝偕之游后庭,甚至要她同辇,被以礼制不合而婉辞。后成帝移情于赵飞燕,将其冷落于长信宫。于是,他作赋自伤,文辞哀楚凄丽,千百年来被传诵不绝。


班彪:字叔皮,后汉扶风安陵人。性格慎重,好古。20余岁的时候,因为避难跟从隗嚣,写了《王命论》想感化他,但是隗嚣始终不为所动。班彪于是转而躲避到河西,为窦融出谋划策,帮助汉王朝的兴起。汉光武帝初的时候举茂才,拜许令,后来因为疾病而辞去了官职。他因为才华很高,于是专心研究史籍。他才前史遗事,旁贯异文,后来作传数十篇。用来补充史记太初以后的缺节。后来又担任了望都长。卒于官,终年51岁。


班固:字孟坚,为后汉班彪的儿子。他的父亲班彪写《汉书》,没有完成就死去了,班固于是回到家里,继续他父亲的事业,被人告发他在私自修改国史,被捕入狱。他的弟弟班超为他上书辩白,他才得以获释。明帝任命他为兰台令史,后来被迁为郎,典校秘书,终于写成了《汉书》。从永平到章帝建初中,前后经历20余年,只有八表及天文志没有写完。建初四年章帝让儒生博士讨论《五经》的异同,班固应昭写成《白虎通德论》。和帝永元元年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四年,帝与宦官合谋杀死了宪,班固也被洛阳令捕入狱,永元四年死于监狱之中。终年60岁。


班超:字仲升。 班彪的儿子,班固的弟弟。班彪死后,家境贫困,班超为了养活母亲只好为官府抄书。曾投笔叹息道:“大丈夫无他志略,当校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侯封。安能久侍笔墨乎?”明帝永平十六年,他率领着三十六人出使西域,使得西域五十余城获得安宁。班超在西域呆了31年。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封为定远侯。实现了他的愿望。年老后,回到洛阳,拜为射声校尉。同年病逝,终年70岁。


班昭: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东北)人,出生于一个“家有藏书,内足于财”的显贵人家。其父班彪,很有学问;长兄班固,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次兄班超,乃立功西域的一代名将。家庭的熏陶,父兄的影响,加上自身的聪颖努力,使班昭成为一个博学广识的学者。她对祖国文化事业的突出贡献,是整理并续成重要的史学巨著《汉书》。她去世时,当朝的皇太后亲自素服举哀,为她行国葬之礼。这个女子,就是我国第一位女历史学家班昭。

班 | 历代名家单字字帖

书法字帖 · 书法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