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风光(1725)呼和浩特昭君墓
昭君墓在呼和浩特市南郊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是一处有分量的景观;也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叫做“青冢”。尽管2006年第六批,才被公布为“国保”,



呼和浩特44路公交车的终点就是昭君墓。

昭君的影响力着实大,否则昭君墓景区也不会游人如织。但多数是旅游团,散客并不是很多。为配合旅游业的发展,景区内有许多后建的景观,不是特别精致。

墓体在景区的最后方

前方分别有昭君的雕像,
刻着“青冢”二字的石牌坊
和昭君骑行铜像。 
“青冢”二字为乌兰夫同志(1906—1988;国家原副主席)所题;铜像则较为抽象还原了“昭君出塞”的历史场景。墓的下方与顶端有楼梯相连,登上墓体后可俯瞰周边的民房、田地。

 昭君墓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墓体高达33米。所以若想登上墓顶,需要一定的体能。那天呼和浩特艳阳高照,炙烤感很强。还没登顶,已是大汗淋漓。
昭君生活的时代离现在已过去2000多年。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女性,为何她的墓地直到近几年才被公布为“国保”?我想,第一,这里的“主人”是否真的为王昭君,史学界还有争论。因为据民间传说,这里只是昭君的衣冠冢;第二,除“青冢”外,在大青山(阴山山脉其中一段)一带(南麓)有多个昭君墓,只不过“青冢”是气势最宏伟、名气最大的,因此成为了后人瞩目的对象。但就如少数民族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翦伯赞(1898—1968)所说:“王昭君埋葬在哪里,这件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昭君墓。显然,这些昭君墓的出现,反映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对王昭君这个人物有好感,他们都希望王昭君埋葬在自己的家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