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他,世界上就没有油画 | 意外

 木头1018 2016-10-18

大话中西艺术史 | Art History

今天,意公子要给大家讲一个艺术史上尤其关键的艺术家。

如果没有他,恐怕就没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也看不到梵高的《星空》;

莫奈估计也画不出那样动人的光影。

因为没有他,就没有油画。

这个超超超牛逼的艺术家,就是:

杨·凡·艾克

他被称为“油画之父”,是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画家,是西方近代油画形成的关键人物。

在他之前,颜料都是植物/矿石粉末,画家作画前大都用鸡蛋作为调和,像和稀泥一样,把画画在石膏板上,俗称“蛋彩画”。

这样出来的画,时间久了,很容易‘变质’。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局部

而且它干得特别快,不能画错,很多细节没法做得很到位。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伟大的作品,适合远观,不宜近看。

《西斯廷教堂壁画》米开朗基罗

但是老杨发挥了他的开(吃)创(货)精神,把鸡蛋换成了亚麻仁油,按照一种特别的比例,研制出了新型绘画材料:油画。

有了它之后,再也不用担心掉色问题!而且它画起来干得慢,画家们可以自由地控制节奏,画到爽为止。

像这幅神秘的微笑,一画画了近十年,曾经的少女最后成了少妇。

《蒙娜丽莎》达芬奇

神秘博士老杨,不仅调配出了颠覆西方艺术发展的神奇颜料,他的画更是震惊了当时的艺术圈。

在他的画里,有太多不可描述的细节了!有人甚至拿起了放大镜,来看他下面这幅3X5m的大画。

《神特祭坛画》杨·凡·艾克 1415-1432

不过,“细节狂魔”老杨最为人所知的经典作品,其实是下面这幅: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1434

这幅画尤为经典。无数的美术教材出现过它,现代美剧里有它,艺术家恶搞它。

乍一看,画里就是两个不大开心的人,一个貌似怀孕的女、一个神似普京大大。

 其实,这是600年前的一张结婚照。

在尼德兰(现在的比利时),当时没有什么手机、自拍神器,要记录这样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刻,土豪们都会请一些宫廷画家,帮他们画下来(穷人自觉绕道)。

然而,别的画家是用笔画,但是老杨却像一个摄影师,用画笔记录下用肉眼能看到的一切,甚至是连眼睛都会忽略的小细节。

同一时期,画家的画是这样的:

《四月》林堡兄弟 1416

但是我们拿起放大镜,看看老杨的画:

新婚小夫妻的五官;

背景上的土豪金吊灯;

滴了闪亮滴眼露的卷毛狗;

连服装上的小细节也不放过:

帽子上的质感;

皮草袖口上的绒毛;

不过最为令人震惊的是,画里这面比脸大不了多少的镜子。

镜子的外圈有10个小铜饰,上面画的是《基督受难》里的故事。

从最上方开始,沿着顺时针的位置发展情节,依次是:耶稣受难、下十字架、埋葬耶稣...到最后耶稣升天,10个故事。

点击图片,效果更佳

而镜子本身,更像是一个上帝之眼,把整个现场都囊括在其中。

我们可以看到房间里的东西,房间里一共有4个人。

一对新婚夫妇,另外一对是证婚人。其中红色衣服的是教父,蓝色衣服的是老杨本人。

你看,自从有了老杨,画画的人可以画得慢了,连看画的人都不得不慢下来。不然就很有可能,错过画里精彩的细节。

不过老杨这幅画之所以这么牛,不仅是因为里面细节感人,更重要的是,他开创了一种影响后世的画风——象征画。

还是看回刚才那幅画。其实画面里出现的每一样物品,每一个小细节都像是一出戏,都有它的独特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开启‘找你妹’模式,找出我们一看就懂的小物品。

(? 请自行脑补BGM)

除此之外,还有些小物品并不能一眼get到它的含义。

比如:这顶一盏土豪金吊灯。

灯上有那么多蜡烛架,却只放了一只蜡烛。而且明明是白天,却点了一只蜡烛(果然土豪),很显然它不是为了照明。

根据在《约翰福音》里记载:

耶稣说:“我是世界的光,任何人跟随我不会行走在黑暗中,我是生命之光”。

这蜡烛象征着用牺牲换来了光明的耶稣,因为耶稣的见证,这场婚礼变得神圣。

再比如:吊灯下的的一行字。

翻译成英文是”Jan van Eyck was present 1434”,也就是“杨·凡·艾克在现场”。

通常来说,画家署名一般会写”xxx made this(XXX所作)”,而不是“xxx was present(XXX在场)”。 

而且这种字体(哥特体),一般只有在法律文件中才会使用。

他暗示着老杨不仅仅是以一个画家的身份记录了这场婚礼,更是扮演了一个法定证婚人的角色。

还有画面的角落里藏的两双拖鞋。

根据《约翰福音》中第三章记载:

 “上帝曾说过:别靠近这里;把你的脚上的鞋脱下,因你站立的地方是圣地。”

暗示这对新人站在圣洁之土上,体现结婚仪式的庄严。

不过,最好玩的是这对夫妻的姿势。

汉子用自己的手,托住妹纸的手,右手似乎正要放到妹纸的右手上,这一动作是婚誓里的交手仪式。表示一种接纳,从此俩人结缔共生。

汉子一脸严肃,似乎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郑重其事地说:别再剁手了,我养你。

你看,这幅画从头到尾看下来,不仅有精彩的细节,还有这么多隐晦的彩蛋。可见,杨·凡·艾克多么的牛逼。因为在他那个时代(中世纪末期他过世的时候,达芬奇还没出生呢),大部分的画还是为了宗教服务,单纯记录二维的画面。

但是老杨却想摆脱以往的风格,在画作里创造一个真实的世界,更加贴近人们生活。

分享一组实用的表情包 来自《神特祭坛画》杨·凡·艾克

于是他极尽权力地捕捉细节,他研究自然,把现实像镜子一样投进画里。 他甚至用了很多隐含的象征,把真实提高到精神的层次上。

为了在画面里达到这样的真实,他就不得不改变绘画技术,研制出了绘画的新配方。

最后,他既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后世的伟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