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辅导|古代诗词的表现手法详解(下1)

 红瓦屋图书馆 2016-10-19


高考辅导|古代诗词的表现手法详解

 

成都武侯高中  关志敏


四、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

1比喻   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比喻的作用为可以化未知为已知;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易懂;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形象,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宋·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从明亮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含有渴望参加战斗之意,此诗运用比喻使画面更形象生动,更易于彰显诗歌的主题。

刘禹锡《望洞庭》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巧妙地以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2、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运用比拟,能寓情于物,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可以使叙述生动形象,加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可以把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

如唐朝贺知章《咏柳》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韩愈《晚春》: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3、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唐朝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一首诗歌中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4、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如,在古诗词中提到战争、战乱,常常不用这两个很抽象概括的字眼,而是代之以与之相关的事物:烽火,狼烟”“干戈,天狼”“兵锋,等;用扁舟”“兰舟”“画肪”“”“”“”“等代指船;用曦和”“东曦”“金乌”“金盆代指太阳;用鸿”“”“鲤鱼”“青鸟”“青鸾”“锦书”“尺牍代指书信。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也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如以蟾蜍”“蟾宫”“玉兔”“素娥恒娥”“嫦娥”“玉轮”’冰轮”“桂树”“桂花等代指月亮,不仅使月亮这一事物更形象,而且其中还蕴含着与月亮有关的美丽神话。这样的代称用在诗里,会使诗歌语言更凝练,内涵更丰富,诗意更浓郁,意境更迷人。在古人的意识里,天狼是主征战杀伐之星宿,狼性残忍,以吃人为本性,以天狼代指战争、战乱,不仅与天上主战之星有关,而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借代中往往还蕴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兰舟”“画舫代称船,这是一种美称,以天狼代指战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表现了对战争的厌恶和无可奈何之情。以风骚代指文学才华和文学成就,流露出了诗人们对《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离骚》的祟敬之情。

杜牧的《赤壁》:折戟沉砂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文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大乔是东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是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运。文中的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5、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好处是,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提示事物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在这首诗歌中作者愁生白发,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李白《箜篌谣》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

6、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富有音乐美,;从内容看,意义凝练含蓄,抒情酣畅。

杜甫的《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7、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使内容集中,增强气势;条理清晰,阐发透彻;结构整齐,节奏鲜明。在诗歌中就表现为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就用纯名词性的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8、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元朝阿鲁威作的小令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就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诚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蓊蓊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带动全篇。

9、反问  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引人思考以求共鸣的作用。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就在末两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王勃《蜀中九日登高》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还。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注]那:奈何,为什么。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多用日常口语,显得浅显亲切,明白如话,最后一句采用反问的修辞手法,看似为无理之语实则使作者思乡念亲之情更为突出和强烈。

10、互文  互文也叫互言互见互文见义等,它的特点是上下文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它的修辞作用是言简意赅,语意含蓄,节省文字而又扩大了诗文的容量。它在古代分为以下几种:

单句互文,就是指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相互补充。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从字面理解,这句诗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实际上,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关口

对句互文,就是指下句含有上句已经出现的词,上句含有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与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依据上下两句的关系,对句互文又可分为近义式和反义式。近义式对句互文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这两句诗应译为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反义式对句互文如: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从字面上看,前后两句对举,但在意义上两句都话外有音,而且是正反结合。即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不曾缘客开。此种互文句用词更为简约而含义更为丰富。

隔句互文,就是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例如:十日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滕王阁序》)。这里的十日休假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高朋满座是互文。胜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11、通感  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不仅表现为具体事物之间相互比拟时的感觉挪用,还表现为将抽象事物具象化时的心灵沟通。

郎士元的《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这一首诗歌中的凤吹声如隔彩霞就说笙曲似从天降,极言其超凡入神。作者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印象,给读者的感觉更生动具体,间接烘托出笙乐的明丽新鲜。

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诗歌就传神地描绘了黄昏月光下山园小池边的梅花的神态意象:山园清澈的池水映照出梅枝的疏秀清瘦,黄昏的朦胧月色烘托出梅香的清幽淡远。在暗香浮动月黄昏中作者用视觉写嗅觉、突出梅香的特点,鲜明又微妙地表现出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闲静的气质风韵。

12、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手法。运用反复可以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通过争渡,争渡的反复,表现了主人公快速划桨的急切神态,写出了少女们的热情活泼,无拘无束,顽皮好胜的天然情态。

13、顶真  “顶真也叫顶针联珠,就是用前文的结尾(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做下文的起头,使语句互相衔接,紧凑流畅,生动活泼。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中的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不仅让此曲具有回环跌宕的韵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本文来自语文月刊公众号ID:yuwenyuekan (转载保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