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个书院,那座庙宇,那方人,那些事儿3

 并不hy 2016-10-19

五体投地治鼻炎

在客堂里不时有病人进来,一个病人问到鼻炎的问题。

吴老就来精神了,说,我们门诊鼻炎多,脾胃病多。

如果用药品难好彻底的,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我教给他们去做的,都有效果。

我自己08年的鼻炎,自从用了这方法后,到现在七八年了,都不复发。

客堂里每人听到都心生欢喜,都想要及早得睹这一招法。

这年代,即使你没鼻炎,你周围亲朋好友,师长弟子,一定会有鼻炎。

你现在没鼻炎,难保将来没鼻炎。

老先生说,这个招法叫五体投地,练的时候腿脚都能收缩,抱团,如同佛门大拜,一个下来,呼吸就畅快了。

我每天做三十到五十个,做完后一整天精神。

我的病号很多,以前在医院时,如果鼻炎,人就没什么精神,通过这样调节,我开处方,就能一气呵成。

我们看老先生做这动作,便说,这明显可以增强肺活量,练到肺。

老先生说,不仅练肺,也练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还练筋骨血脉。

一个动作下来,没有地方不牵通运动到的。

大家学了五体投地后,不仅学到功法,更长养了谦虚。

刘晓伟老师说道,地低为海,人低位王,看来这五体投地功法,又可以称之为谦功。

六十四卦唯谦卦六爻皆吉。

百种功法唯谦功都摄第一。

只要有谦功在里面,可以兼容学习到其他任何功法。

我们听完后豁然开朗,看来我们以后要由形体气机功法,进入性德功法里头去。

大家可以去开辟诚功、敬功、慈功......

 

温病热入血室

老先生练完后,还给我们大家表演了一个双盘。

老人筋骨还可以这么柔软,谁能想象得到。

双盘放下,居然可以不用手,可想而知,老先生身体经络的空间有多么大。

有人说,老了经络不行了,年长了练不了,看老先生这样轻松上下,你就知道,不是不行,是没心,心想绝对事成。

真心去做就行。

这时老先生讲到,每天虽然看很多病,我很少用没有汤头的处方,以前的处方是古人百炼千锤出来的。

然后老先生又讲一个妇人温病热入血室的案例。

前面大家不是看过小柴胡汤治伤寒妇人热入血室吗?

可这里有温病的热入血室,可要分清哦!

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正逢大暑季节,连续发热五天都没退,口干心烦,舌头红红的,脉跳得很快,耳朵都嗡嗡作响。

我一问她,正好月经来临。

一下子我就想到《温病条辨歌诀选要》讲到:

妇人病温经适至,热入血室邪陷里。

玉女煎中加竹叶,神昏痉厥可用此。

老先生边背边有韵味地点头划首,像是以前秀才吟诵古诗经典一样。

这汤方歌诀,在老先生嘴中读出来,居然比唐诗宋词更有韵味。

结果第一包吃完就基本好了,三剂痊愈。

 

一边锄地,一边念书

老先生说,我十五岁正式学中医,因为看到《伤寒论》中张仲景讲,当一个医生要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中以保身延年,我看到这一门学问很好。

我们很惊讶地问,老先生连初中都没有上过,怎么能够记熟这么多古文,连医学院校一堂课也没有上过,怎么能拿到医师证药师证。

老先生笑笑说,我虽没读初中,我觉得中医很好,是中医救了我,我感恩中医,没有中医,就没有今天的我。

当时没书读,只有中医经典,我读起经典,觉得没有任何障碍,我是这样读的。

一边锄地,一边念书。

然后老先生站起来,用手比划着锄地,然后背诵《伤寒》《温病》《内经》《医学三字经》的条文,老先生用潮汕话背,真是脱口而出,滚瓜烂熟。

我们不禁感慨,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

真正决定一个人在这一行业领域能否走得久远,要看他对这行业的热爱。

对经典的障碍,绝不是文凭,而是你的热心。

热心不够,你会困难重重,热心足够,可以消金融铁,破开任何冰封的障壁。

老先生说,我也是87年考医师,01年考到中药师,就是这样一级一级考过来的。

老先生讲得很轻松,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完全靠自学把医师药师拿下来的老人家,这需要多坚强的毅力。

老先生说,我们那年代叫人心归队,劳力归田,我在田地里背书干活,觉得很有意义,十五岁正式学中医,十七岁就开处方给人家吃。

上午背到哪句条文,下午又农民过来看病,一对号入座,开出去方子,很快就好过来。

 

老高中生的考题

22岁那年,在生产队时,中午在田里吃饭。

有一位老高中生,他不认可我的知识,认为我只读小学没读高中,便要考考我,说,小吴,你学中医,开方给人家治病,现在效果好,但我今天不是考你治病,要问你一个问题。

我们这里常说的湿,你是怎么治怎么理解的?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答不出来,或者答不全面。

当时我正好读到雷少逸的《时病论》,里面有一篇非常经典的治湿之道,我觉得这篇很好,很喜欢,就把它背下来了。

这时老先生做了一个让我们周围十多人都感到无比惊讶的举动,连师父都说,应该用摄影把他记录下来。

老先生又用那铿锵有力,顺畅无比的潮汕话,像师父诵经一样,一气呵成,就把这段文字脱口背下:

前人倪松亭云∶治湿之道非一,当细察而药之。

如湿气在于皮肤者,宜用麻、桂、二术之属,以表其汗,譬如阴晦非雨不晴也。

亦有用羌、防、白芷之风药以胜湿者,譬如清风荐爽,湿气自消也

水湿积于肠胃,肚腹肿胀者,宜用遂、戟、芫、牵之属以攻其下,譬如水满沟渠,非导之不去也。

寒湿在于肌肉筋骨之间,拘挛作痛,或麻痹不仁者,宜用姜、附、丁、桂之属以温其经,譬如太阳中天,则湿自干也

湿气在于脏腑之内,肌肤之外,微而不甚者,宜用术、苍、朴、夏之属之健脾燥湿,譬如些微之湿,以灰土糁之,则湿自燥也。

湿气在于小肠膀胱,或肿或渴,或小水不通,宜用二苓、车、泻之属以渗利之,譬如水溢沟浍,非疏通其窦不达也。

学人能于斯理玩熟,则治湿之法,必中鹄矣。

丰按∶此论可为治湿之提纲,医者勿忽!

......

......

我们惊讶不是惊讶老先生的记性,而是老先生的择法眼,这篇治湿之道,我们读古籍时,也读到了,但是就没有像老先生这么重视,把它背诵下来。

碰到怎么好的论文,可以说是中医文章里的千古绝唱,如果你不背下来,说明你真不够虚心好学。

常有善友发来消息,让我们给他介绍一些老先生跟诊,或者想拜师。

我们不是不愿意介绍,这要看学者的诚意,你想一下,你把经典基础背熟,哪个老先生不喜欢你。

老先生接着说,当我把这段从头彻尾背下来时,这位老高中先是发愣,然后不断地鼓掌鼓掌。

我那时就觉得要当好一个中医生,临床要硬,理论功底要高。

 

癃闭小招法

老先生的女儿吴伟珊学长也跟她爸爸过来义诊,也刚考过职业医师,她跟我们讲,我爸爸以前读书,常读到深夜,点着煤油灯。

邻居晚上回来,路过我家时,看到家里灯还亮着,我爸爸一动不动地在读书。

他们常爱惜地说,小吴,今晚不知又要喂饱多少蚊子。

大家以为老先生是不是只读经典啊?

不,老先生说,我经方时方一起用,小招法也不放过。

然后老先生给我们讲一例救急治癃闭的小招法。

有一个五岁的小男孩,突然小便闭塞不通,在镇里医院治不好,就送到市医院去,因为急性尿潴留太久,情况紧急,要立刻导尿,当导尿管根本插不进去。

泌尿跟外科医生,同时会诊,考虑输尿管异物堵塞,想要立即手术处理。

而家属考虑到手术后可能影响生长生殖,可情况紧急,又不知如何,便叫我过去帮忙。

我到医院看,家属个个愁眉不展,进退两难,我一方面安慰家属,一方面劝他们要尊重医生的手术方案,同时也介绍一个安全的简单验方,让他们不妨试一试。

即蒜头一百克,盐一百克,捣烂如泥,炒热后,用布包,敷在膀胱小腹这部位。

他们听到后立即去做,大概二十分钟,小孩便叫到要屙尿,很顺利地屙出三百毫升清白尿液,家属们欢呼雀跃,医生也高兴。

当天下午就办理出院,回家后一切如常。

病人家属还专程登门表示谢意。

到这里一支笔心的水就写完了,我们赶紧掏出另一支笔。

旁边人看着我们蹲在那里做记录,都提起无比恭敬,整个客堂都聚精会神在听老先生讲病。

道在低处,下人不深,不得其真。

老先生的女儿看到我们这样记录,说道,看来我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我们笑着说,像老先生这样的中医前辈,一个市里头现在都难找了,乃至一个省里头都不多了。

 

冷积便秘,一方千金

老先生又喝一杯茶水,继续讲他学医用药的经历。

17岁下半年,在生产队劳动,农民有什么病,我就按书的处方去看,结果大部分都有效,于是一边更用功读书,一边更努力治病,一个经验一个经验地积累。

我发现有些处方凝练到滚瓜烂熟,可能一辈子只用一次,但用那一次,就很有效果。

23岁那年,碰到一个60岁的农民,贫血很严重,怀疑有勾虫病,十多天没大便,肚脐周围像刀割那样疼痛难忍,手脚却凉冰冰。

脐腹疼痛,手足不温。

冷积便秘,脾阳不振。

恰巧另一个医生在场,询问一些治疗方案,我说,这病人舌淡苔白,脉沉弦,属于脾虚冷积便秘,当用千金温脾汤。

千金温脾附姜参,归草硝黄七味烹。

寒热并行兼补泻,温通寒积有奇能。

当我详述这理法方药时,医生也点头叹服,就开一剂,当天熬好,一喝,这农民拉出十多块臭屎,肚子就不痛了,手脚温暖,身体就好了。

这张处方虽然只用一次,但一辈子都记得。

我们再看,千金温脾汤是孙思邈《千金方》上的名方,也是温下的代表方。

方子有附子、干姜破冰积,让肚子暖起来。

人参、当归、甘草补气力,让肠子有力量。

大黄、芒硝,涤荡食积,让糟粕往下排放。

七味药让肚子暖起来,肠子有力量,糟粕往下推,所以大便通,疼痛止。

我们看到老先生这样背书的精神,一个方子都不放过,想起以前学医时,大家还划重点,真想一辈子用好中医,汤头三百首,每个汤方都是重点,每一首都价值千金。

你可能一辈子没用多少次,但每用一次都是奇迹。

现在有不少人认为古汤方难治当今病,如果它都没有把古汤方搞熟,没有对证,怎么能治好病呢?

读书需用意,一字值千金。

读方需用意,一方值千金。

像老先生这样能把古方灵活调出,治愈疑难杂病,一方何止千金。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对于医子来说,熟读汤头三百条,遇到临症疑难时,你会变得越来越行。

 

几块钱比几万块还重

真正善学习的人,是不会有门派分别的。

老先生不仅热衷《伤寒》,对《温病》更是如数家珍。

里面的条文,名方,信口拈来,对号入座,桴鼓相应。

在南方,温病还是不少的。

2003年7月,揭阳人民医院,请老先生去出诊一病,疑难杂病找中医,而且要找中医的经典古籍。

这位黄姓病人,32岁,是个农民,半个月前在家,发烧不退,送到当地医院,住了六天院,消炎退热吊水,病情有增无减,就是不能诊断出何病。

于是往上一级市里医院送,又住了一个星期,所有该查的都查过了,可就是没办法确诊,怀疑是虫病,但用了药,没有效,十多天单医药费就用掉一万五千多块。

主治医师跟老先生很熟,说,你要看的所有病历检查都在这里。

老先生说,不用,中医在诊断疾病里头,有自己的一套东西,我按照我的思路辩证,那些检查报告,我也不是能全看懂。

老先生发现这病人舌苔白腻,脉象濡缓,身体发热,吃不下饭,又怕冷,浑身上下倦怠无力。

不用几分钟,老先生说,就按湿温处理,湿重热轻,又带有表症,用藿朴夏苓汤加减。

藿朴夏苓加杏蔻,泽猪薏仁豆豉添。

通宣除湿湿温治,湿重热轻表症兼。

短短四句话的方歌一出来,就把治温病的藿朴夏苓汤要点,湿重热轻兼表症点出来。

藿香10克,厚朴1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杏仁10克,白蔻仁5克,猪苓15克,泽泻10克,薏苡仁15克,石菖蒲10克,茵陈15克。三剂。

病人当天煎服第一剂药喝下去,发烧就退了,不用医院再用一片药,精神转好,第二天服第二剂药,胃口来了,第三剂药没吃,就办理出院,好了。

后来我给他再用调中益气汤调理半个月,起居劳作恢复正常。

老先生讲,起居如昔。

老先生擅长用补中益气,调中益气,以及升提汤,治疗病后中焦受伤。

调中益气汤是补中益气汤去当归、白术,加木香、苍术,还可加藿香、陈皮,调理中焦。

升提汤是补中益气汤加羌活,能走得更高,清阳上得更快。

俗话说,要若对证一碗汤,药不对证满船装。

治病就像军训打枪,瞄得准,一颗子弹正中靶心,瞄不准一堆子弹都擦边而过,打不到病。

现在湿温的病,消炎泻火,能把热打下去,但是湿打不走,这时中医的藿朴夏苓汤就大派上用场。

有藿香、杏仁、淡豆豉,宣散开表,把邪提出来,作用于上空天部。

半夏、厚朴、蔻仁,和胃宽中,把中间满闷消下去,作用于中间地部。

茯苓、泽泻、猪苓、薏仁,四味药,淡渗利湿,给邪以出路,让湿浊从胱肠带出体外,作用于下面水部。

有人说,这个汤方难记,大家看,用药如用兵,这样一分析,从海陆空三军作战来看,这汤方化成灰都认得,可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分析一次,一辈子记得。

藿朴夏苓汤分为三组兵团作战,湿重于热兼表证。

利水的茯苓组,是海军。

燥湿除满的厚朴、半夏组,是陆军。

宣散表邪的藿香组,是空军。

大家想一下,现在夏秋天,发热后去消炎打吊瓶,舌苔白腻,吃不下饭,浑身不舒服,热火退了,可是满身湿气困重,是不是很当这个方的机啊!

万把元拿不下的病,几块钱能搞定,为什么?

因为几块钱里头加了智慧,它比万把钱的分量还重。

中医是智慧的医学,学中医不仅长技能,还长智慧,世界上最环保省钱安全的医学,是这五千年文化承传不断的中医药啊!

扣一寸之机,可射千钧之弩。

拨一寻之木,能动万吨之舟。

辨证论治,出方用药,就是在扣扳机,拨船桨。

 

凤阳牙痛遗方

不时有病人过来,当老先生得知我们普及中医,记录中医,传播中医时,开心地说,希望你们能办一个民间中医培养提高的班。

我们说要挖掘老先生的经验。

老先生笑笑说,恨不得把我的东西全倒出来。

一般俗医,有一秘法会私用不传,老先生说,我是恨铁不成钢。

也就是说,巴不得把最好的东西贯到学生们身上。

就拿这一张凤阳方来说,这可是老先生数十年来治牙痛的斧头方,铁锤方。

前面我们领教过凤阳草医的厉害,在潮三角遗落了不少凤阳传承妙方。

当时刘济勇老师就希望把凤阳遗方收集起来,想不到我们在这里能得见一凤阳神方。

谈到这方子,先要谈到老先生的师父,这老师父叫刘百明,开创了济和堂。

刘老前辈是实至名归的名老中医,吴老先生曾经在17到25岁之间,七年里头跟随刘老前辈临症。

当时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吴弥漫教授跟老先生是同门师兄弟,关系非常好,他们常切磋学问。

而刘老前辈一天看病常达数百,人以为奇迹,最多时,老先生算过,一天看384号病人,这让人难以思议。

我们一听,遂明白吴老先生一天看140多病人,还并不觉得疲累,原来是有师承的。

真没想到,潮汕地区,居然如此卧虎藏龙。

我们来看这张牙齿痛的凤阳方。

吴老说,齿痛是多发病常见病,曾有一个老妇人,拿着一张破旧的小方子,方子上只有三味药。

地骨皮20克,白芷10克,骨碎补10克。

她拿这方子到济和堂抓药,并且说这方子治牙痛很有效。

老先生谨记在心,说,我几十年来以此方为基础,加味变化,治牙痛,疗效满意。

《中医基础理论》讲,肾主骨,齿为骨之余,但凡牙齿松动痹痛者,用这小方合玉女煎,退虚火,止牙痛,疗效不错。

又因牙龈肉乃胃之络所系,故凡牙龈肿痛者,以清胃火为主,用这小方合清胃散。

如此熬夜肾虚,或暴饮暴食,胃火重,常见的牙痛,这样运用,既简单,又有效。

我们听完后,茅塞顿开,治牙痛又多了一样法宝,辨证论治,加特效三药。

这里附上张景岳的玉女煎跟李东垣的清胃散方歌。

玉女煎用膏地黄,麦冬知母牛膝帮。

阳明有余少阴损,头痛齿痛吐衄尝。

此方清阳明胃火,养少阴肾水,逢年过节,熬夜伤阴,煎炸燥胃牙痛的,此方滋阴与清火并用。

石膏15克,熟地15克,麦冬6克,川牛膝5克,知母5克。

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

或加石膏清胃热,牙痛齿痛此方煎。

升麻5克,黄连2克,当归2克,生地2克,牡丹皮3克。

李东垣的方子很多剂量比较小,在《医方集解》中还加入石膏,清胃力更强。

 

老母亲的伤暑

处处留心皆学问,一个牙痛小方,可以用数十年,受用一辈子,如果不是虚心向病人学习,如何能获得这种善知识。

我们问,老先生这样密集地练功读书看病义诊,会不会疲劳累啊,或者心生厌倦。

老人家笑笑说,我干哪行,爱哪行,中医是我最爱,我乐在其中。

真是乐此不疲啊!

老先生的姐夫在香港开诊所,病人非常多,他得知老先生临症多有奇效,又没办法过来切磋交流,就希望老先生整理些行医心得。

老先生谦虚地说,我文化水平低,整理起来让人笑话。

老先生每天应诊无间隙,时间仓促,这使诸多宝贵心得流失。

我们都直呼可惜,老先生现在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找个衣钵传人。

我们感叹到,这年代能重温经典,重视基础的人太少了。

耀莲师父讲过,不是老师不肯教,学生们有心愿,老师没有不帮的,学生们真想学,老师没有不倾囊相授的。

看将来梅岗书院能否重振讲习之风,让阳明心学跟中医传承教学,在这里同放异彩。

耀莲师父也一直希望这里能成为国学医学佛学的教学基地,静待有缘人。

这时老先生讲起老母亲伤暑的情况。

当时老母亲70多岁,在大暑天突然神疲乏力,发热出汗,口又渴,心又烦,饭吃不下。

刚开始老先生断为暑热夹湿,开些清暑化湿之药,居然没有效果,照样浑身酸重难受。

老先生仔细再研究,说,脉虚,而且老母亲向来有子宫下垂,年老中气不足,舌头又淡白,不仅是单纯暑热夹湿,还带有气津两伤,不能单纯清暑化湿,还要益气生津。

突然李东垣先生的清暑益气汤跳出来。

东垣清暑益气汤,二术参芪青陈甘。

曲柏葛根归麦味,升麻泽泻枣同姜。

吴老稍微加减变化:

党参15克,黄芪15克,苍术8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炙甘草5克,麦冬12克,五味子8克,神曲15克,黄柏10克,葛根10克,升麻5克,泽泻10克,甜牛力15克。

结果老人家一吃药,身体酸痛就好,三剂吃完,人有力了,周身困重消失,这是暑湿退,元气复的现象。

这个例子,给我们一个启示,老年人得了这些风雨寒暑的病,要考虑升提中气,中气不够了,药力使发挥不出来的。

这叫气虚不运药。

老先生因此也非常重视健脾提气,补中益气,升阳除湿。

所以老先生更加推崇李东垣的《脾胃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