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是苏轼家族38代后人,花两年时间改7栋老宅,美爆了一片荷塘古村!

 nhql 2016-10-19

| 生活·艺术·家 |

极致生活方式的发现者


一生痴绝处,

无梦到徽州。

···


澍德堂


和煦的暖阳漫过窗棂,

太阳徐徐移步到11点钟方向,

伴着荷香,一夜安睡,

精神抖擞地像雨后的荔枝,

个个饱满红润。




打个哈欠,伸个懒腰,

推开窗,

点点粉红中满眼尽是碧绿荷塘,

随微风送来清冽的荷香。




餐桌上还备着

荷叶粥、荷叶糯米鸡、荷叶排骨,

氤氲的热气缠绕饭香缓缓蒸腾,

一切仿若家里的模样。




这里是呈坎,

一个隐藏在黄山脚下,

有着1800年历史

却鲜有人知的古村落。




白墙黑瓦石板路,

稻田荷塘小拱桥,

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

就这样铺展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上。




宿地名为澍德堂,

2年前苏东坡家族38代后人

苏彤来到这,

第一眼,便看上了。




眼前的老宅虽然破败,

但作为地地道道的徽州人,

苏彤发现这古村落一切的元素

都和印象中的徽派建筑一样:

灰瓦、荷塘、石板路、马头墙。



然而古宅破败的景象,

却不由地让她心生荒凉,

一栋栋老宅似乎等待被唤醒,

“遇上了,便是可遇不可求的缘分。”




花了整整两年,

她把沿着永兴湖畔的7栋老宅,

因地制宜改造成16间

“推窗见花,开门近湖”的客房。




而在这之前,

她跑遍大大小小的古村落,

却没有一处让她心安的地方,

“我想要的,是一个温暖的家。”




直到两年前的盛夏,

迈进呈坎,

连天碧荷,黑瓦白墙,

苏彤醉了,再也没能离开。




她把7栋老宅变成了人人向往的家,

祖辈都是徽商,

就沿用家族堂号“澍德堂”,

澍是及时雨的意思,

而雨水在徽州是大善,

与“”相辅相成。




初见澍德堂,

你很难从原样保留的外墙

想象它内部的模样。




在绿荫的掩映中循着一扇低调的木门,

推开两扇柴扉,

沿青苔小路前行。




走进去,

别有洞天,豁然开朗。




接天莲叶无穷碧,

也不过是此番景象。



行走在青石板铺就的长廊,

一侧是朴拙唯美的古建筑,

一侧是郁郁葱葱的碧荷。




徽商相信“暗室生财”,

徽派老宅多偏暗无光,

加装一面玻璃墙引来光亮,

窗外流水潺潺,

窗内则安静独享。




两棵大树荫蔽老宅多年,

建筑退让,

任其自由生长,

“充满敬畏,自然为大。”




修复老宅时,

为了更换两根坏掉的梁,

她甚至特意从乡下收了两幢老宅。



看到农户阿姨家的门比较漂亮,

与其协商,用更好的新式门

换来陈旧的木板门。




整个改造过程,

极力避免一种风格:张扬。

造型简洁古朴的家具,

没有任何冗余的装饰,

连色调都是温和的原木色,

一切只为老宅本身的韵味

及其窗外秀美的画卷让步。



16个房间,

每个如诗一般的名字,

“时雨”、“观荷”、“梦溪”···





让进阳光,让进荷塘,

让进远山,让进稻香。




闲看花开花落,

静品茶甘茶香。



安静到只有窸窣荷响,

倘若不是一场雨,

你会忘记时光的流淌。




徽州多雨,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

而是滴水成线的屋檐。




雨水与老宅荷塘总是互相成就,

当雨水洒下,

屋檐飞水落在老石板,

或轻或重敲在荷鼓之上,

美妙的音响不绝于耳,

古人晴耕雨读,

想必也是爱上雨声之悦。




“青荷包饭蒲为菹,倏然独往深渊鱼。”900年前苏辙理想的生活,在苏彤和设计师的改造下实现了先人的愿望,也为老宅献上一份敬与诚。




这典型的江南风景,

与老宅相得益彰,

组成一幅众人艳羡的美学画卷,

画卷中,即是我们向往已久的生活理想:

“居善地,心善渊。”



图片源于一条、澍德堂、网络,

版权各归其所有,艺非凡编辑整理

点击图片,直接购买

  



艺 非 凡

| 极 致 生 活 方 式 发 现 者 |

转 载 须 知

除注明外,内容均为艺非凡原创

转载需回复“转载”二字


点击一下,2017最美传家日历开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