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解战略绩效

 良辰美景奈河田 2016-10-19

本文来源于周华宏老师主导的河南客户战略绩效跟进工作坊


     


我们谈绩效,前面加战略作为定语。很显然我们并不只是关注眼前的绩效,我们还关注中长期的绩效。从时间纬度上来讲,当下的行为是未来结果的因,看到趋势才能明确当下做什么。

 

从内容上战略绩效有明确的定位,请看案例:


有一家企业早年做贸易,转做生产后,还带着贸易的思维,关注点始终放在财务纬度,重点关注价格的波动,关注买卖差价。而从战略绩效的角度这家公司更应关注的是质量的稳定性。因为整个公司都关注价格,忽视了其它几个纬度,产品销售受阻后,公司束手无策,立马亏损倒闭。


我们讲的战略绩效不是只盯着数据,不是只盯着价差,而是关注现阶段战略部分的绩效,比如产品质量、产量、价格等。

 

客户


在战略地图当中,会出现很多我们关心的方面,如:新客户、销售额、利润率、新产品、质量等等。在战略上什么排在第一位呢?客户真正关心的是什么?对于细分行业来讲质量是第一位,后面才来谈新产品,才能谈品牌。因为细分行业不是靠广告,是靠口碑传播的,口碑就来自质量。

 

比如我们做客户开发流程,整个流程图都是用我方思维,找客户、放诱饵……,完全一个打猎流程图,客户开发流程完全是产品推销的过程,是站在我方角度去推销产品而不是站在客户角度看客户需要什么。我们需要的是从客户购买入手来设计怎么满足客户购买的流程,这才是是客户角度。



内部运营

 

01 从客户角度看质量

 

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内部运营,所先关注的就是质量。质量不仅仅是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响应速度等等都是质量。

 

杰克韦尔奇接触六西格玛,研究了很多年没研究明白,后来一件事情一下子点醒了他。由于企业对交货期设定的了目标,经过努力将交货期由原来的平均15天缩短到平均8天,可是项目部在庆祝的时候,客户没有一点感觉。


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出在平均,因为有些客户需要的是7天交货期,也有些是6天,甚至5天,客户不会在乎你的平均交货期,他们在乎的是你的交货期是否满足了他们的实际需求。意识到这一点,后来在设定目标时,就针对每个客户所需要的交货期设定了偏差值,比如说正负一天。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客户的角度不是看平均值,而是看你的改善与客户有多大的关系。一定是站在客户的角度看质量,而不是从统计的角度看质量。


02 质量为本


质量与价格到底哪个更重要。我们中国人有句话叫便宜没好货,生产的使命就是要在对价格有限制的情况下出好货。下面有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家企业购置的机器设备在全国来说都是一流,由于机器设备的先进,即使是低端一点的原材料,出厂都是合格的。由于公司对采购成本的考核,使得采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低端原材料。由于成本低,在价格上优势明显,在市场上占据了优势,出货量增加,销售额增加。


但是产品显然无法满足部分要求较高的客户的需求,在客户应用过程中出现问题,问题出现后,营销人员因为不懂技术,也无法帮助客户把问题解决掉,结果把整个企业拖入危机。


后来解决问题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把原材料由低端换成高端,换的结果是成本增加,但高端的原材料使得产品质量稳定,客户愿意为高质量的产品付出较高的价格,也为公司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低端原料产品规模出货,可能暂时不会有事,但是隐藏了巨大的隐患,高端原料则带来价值,带来品牌。


质量一定比价格更重要,人机料法环的质量都不应该妥协,而高质量的实际隐形成本就会降低。虽然我们的规模不大,产量不一定最大,但是我们的质量最好,我们利润最大。一定要清楚:生产出来的只是数量,客户购买的才是产品。

 

03 建立质量价值链

 

以往人工便宜,就让我们不珍惜。就像原材料便宜,跑冒滴漏就没有感觉,如果你用的是金银呢,成本高了就会想办法去防止浪费。因此选择质量,也促使着我们不断去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


因为对质量有高标准高要求,所以找好的供应商比找好的产品更重要,我们找的其实也不是好原料,而是找与我们理念一致的供应商。就像女孩子嫁人,其实是找一个好人家,家代表着氛围和文化。


以质量为战略,需要是整个价值链条都认同这个价值观,供应商也认为质量要好,客户也是认为质量要好,这样才能盘活起来,做出质量品牌。


 

学习成长

 

01 人才是根

 

我们要确保产品服务的质量,首先要确保人的质量, 高质量的人才才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客户需要的品牌、服务、产品是怎么来的?都是来自我们的人才,人才有问题,一切都是空谈,因此战略最终要落到人才这个维度。学习成长维度:人才、信息、组织(理念、文化),这几个要素一个都不能少。


公司的未来在哪里?就在企业的核心人员身上,在人才上我们理念一致,以员工成长为中心。信息上我们共享,人力资源、生产、销售、财务等彼此沟通,团队合作就会形成。从而形成共同的理念和文化来趋势着公司的稳健前行。


人才是根,护住根的前提下通过组织运营为客户服务,通过客户服务最终产生财务绩效。

 

02 以员工发展为中心


我们不是外企,劳动力便宜就过来,劳动力一贵就走人。我们作为本土企业,需要养育式用,而不是榨干式的来经营我们的团队。如何更好的发挥人的价值,就被提出来。不是以员工为中心,而是以员工发展为中心。从人才质量上找出路,从质量定位上成长。


案例:

周老师的乘车体验。司机A,一上车准备毛巾、拖鞋、安排老师后座休息,不打扰老师,在不知不觉中到达目的地。司机B,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电话声音嘈杂,速度乎快忽慢,一会儿超车,一会急刹,完全不顾乘客感受。


这就是自身的价值定位,司机A的高质量定位把自己发展为专业的客服人员;而司机B的质量定位把自己发展为一名不合格的司机。

 

03 企业文化


数据流程都是硬的,需要企业文化这样一个软性的东西来驱动。


对于一家公司而言,产品、规则、流程、甚至人才都是在发展中会发生巨大变化的,而唯一不变的就是公司本身。伟大公司的寿命会远远大于创始人的寿命,要成就这样一家企业,需要使命和价值观的支持和驱动。


为什么说使命、价值观有驱动力?换一个问法就是:利员工、利客户、利社会到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怎么样作用?比如我们设置工作流程:在生产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员工一个连续性的动作到底需要的休息时间是多少呢?


利员工:就是站在员工的角度考虑时间设定,否则即使制度定了也执行不了;利客户:就是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休息频率时间又要确保效率,否则满足不了客户出货需求。


反过来看,往往一个现实中制度的设定没有起到效果,很大程度就是没有从企业的文化出发,从使命价值观出发,都是管理者拍脑袋想出来的制度。

 

 

财务

 

01 增长来自哪里决定企业是否健康


按照传统的财务算法:利润=收入/成本。


从以上公式可能错误指导我们,在不知觉中引导部门合作的割裂。公式中利润的得出涉及两个数据。收入和成本,那么问题来了。收入谁负责?业务部门。成本谁负责?生产负责。两种直接没有连接,各自负责各自的。一旦利润没有达到,就会产生矛盾。


财务只是结果的体现,不是因为我们要做利润,所以才做质量,而是因为我们做好质量才能带来利润。从财务维度看增长,那到底什么是我们要的增长?是销售额增长,还是产品结构的调整后的增长?财务里面要体现出来产品结构调整后的新产品的占比等。



02 投入增长要着眼于未来


我们在一家企业实施了年轻工程师培养计划,进行地非常好,现在这些人在各个领域都是管理者。这家企业被收购后,新总经理上来就砍研发、砍培训,前两年利润很漂亮,可是过两年整体业绩直线下降。


解读:

1、所有的发展都需要投入的,不管是投入时间,还是投入金钱。但要清楚投入不一定是有回报的。可是需要我们做投入分析,依然投入,着眼未来。


2、有收入不一定有利润,很多公司利润都是账面利润。利润都在应收,都在库存,必然需要到外面融资。很多公司倒下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