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中“PM2.5”引发忧虑 盘点各国如何检测严控水质安全

 jianwei8342 2016-10-19

  (原标题:水中“PM2.5”引发忧虑 盘点各国如何检测严控水质安全)

  央广网北京10月19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国家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的课题组,日前发表了一项关于我国城市 自来水消毒副产物 的测试结果显示,其中含有健康风险很大的消毒副产物类别,消息一出,引发强烈关注。央广记者就此进行了求证并采访了相关领域专家。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国家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陈超副研究员日前表示,其课题组近三年中,他们从全国23个省、44个大中小城市和城镇采集了包括出厂水、用户龙头水和水源水样本。研究中测试了当前已知的全部9种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其中亚硝基二甲胺的浓度最高。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亚硝胺与消化道癌症密切相关。

  尽管民众对亚硝胺、亚硝基二甲胺之类化学术语存在不小的认知隔膜,可水中“PM2.5”、或“致癌”等词眼,依旧引发不少人的忧虑。

  记者拨通了同样来自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饮用水安全研究所前所长刘文君教授的电话。他表示:研究有价值,炒作无意义。有些媒体误读了研究的意义。这个研究是有价值的。简单一句话:不用担心,咱们国家的(饮用水)标准是世界级的,如果标准中没有涉及到,表明危害还没有那么大。不要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其实,在我国从水源头到水龙头这个过程,水到底安不安全,是由不同部门来负责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苏一兵表示,自来水是这样的,在进入水厂之前的检测一般是由环保部门来做,出场的水,是由卫生部门,也就是疾控中心来做。这两个标准实际上是不对等的。也就是自来水的进水和出水是由两个部门的不同标准来检测的,可能这就有些差异,需要将来要改进的。第二个更加关注的是,我们现在真正饮用水的安全的指标还不够完善。

  苏一兵表示,由于地域水质的关系,我国各地饮用水安全面临的问题不一样。有评论认为,尽量避免有指标遗漏,也应成为水质标准继续升级的方向。他说:“住建部已经关注这个事情了,就是怎么减少(自来水)消毒副产物的影响。如果这些事不提出来,可能永远不会有人知道。所以这个科研成果,是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能够促进环保、住建、卫生真几个部门联合起来就好了。我们讲的就是,从水源头到水龙头是全过程的控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