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小文本意不是泼冷水的,相反,看到成长苦的四个面向后,我其实感慨、感动多于无助,就想简单写写。 苦一:情结之苦,缺失之苦。这个不用解释太多,每个上过深度团体课,回溯到过去看过自身情结的人都理解。这个苦,我流过的眼泪几大盆是有了吧。
苦二:贪嗔痴之苦,不自在,不自主之苦。这个苦,我的个人观点是要找到了自己的心(有感觉有感受,类似武志红说的真自我),有了基本的觉知后才逐渐显现。比如,吃好吃的,快乐吧?其实有苦:情绪吃起来快乐,肚子吃多了难受,身体吃肥了又叫着折腾减肥苦不苦?比如聚会结束,身心都已疲惫却又想着下一波聚会,苦不苦?比如大街看到一个人,人家好好的也没惹你但你就是看TA不舒服,苦不苦? 等等等。这些苦,有的跟情结相关,有的跟情结没那么相关,不管有没有心理创伤,大多数人总是喜欢好吃的。即佛家说的财色名食睡,其实更多倾向于本能欲望而非创伤补偿,但这些都有可能导致苦。吃好吃的不是苦,吃太多身体吃不消、吃太贵经济担不起、吃太挑路途远排队多才是苦,简单说快乐不是苦,对快乐的贪才是苦。创伤本身的痛苦不大,对痛苦的不接纳(憎),不放手(抓取)才是苦的大头。所以佛法说放下。
苦三:成长力量之苦。比如一般踏实成长2年以上,就会有一些收获,感受强了,洞察强了,对策灵活了,知识也多了,一般的网文骗不到你了。这时就有可能出现两个倾向:1.尝到甜头,更加投入成长 2.是非明了之后,导致否定一些“自以为不好的疗法、观念”,以及轻视不如自己的人。第2点属于佛家说的“我慢”,我慢其实也是本性,一直都在,但这里我强调的是“因有效成长而带来的自大”之苦,更加投入成长本身没什么,也挺好,但如果是为增强力量就有可能增强我慢,导致问题。越是成长的用功踏实,越是有可能进步快提升的快,越是有可能滋生我慢,这个我慢在行为层有可能表现得犀利,外漏的(比如我),也有可能行为层表现的似乎温和接纳,骨子里照样是骄傲。当自以为身手高超,并进一步追求能力的时候,魔障出现。借助前面苦一(创伤情结)的宣泄,收获智慧(力量)是几近必然的,也就是佛家的“烦恼即菩提”,也是老师们说的“苦难是成长的资粮”。但是,若此时陷在“追求成长带来的力量(指心的力量,智慧、能量感、感知、洞察等等,我统一用力量来描述)”上,会抓住苦难不放手!沉在苦难里面去磨炼力量,往好的说叫磨砺,往坏的说叫执着。而追求成长的收获看起来又是那么的合情合理……这个苦就写这点吧,因为我刚碰触到。还是那句话:慢心一直都在,只是过去我认为它是合理的,必须的,现在才刚刚看到不是那样。所以佛家不鼓励神通,神通与解脱无关,并说追求神通容易入魔,我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苦四:障碍、绝望与重生之苦。发现我不太想写了,写作对我始终是件苦差,好像指头跟不上头脑和直觉的速度。简单说下快速收尾:成长遇到大障碍时往往有一种绝望感,觉得没办法,过不去这道坎。这个我在成长一年出头时体会过很深的一次,然后每过几个月这种无奈、迷茫、绝望之类的感受总会浮现出来。老师们会说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穿越过去就是重生。是没错,我想说的是这种黑暗不会只有一次,会有N多次,这,很苦。这一点就好像是苦三的反面:苦三是让你觉得修行很好,自己也修得特别好,是容易走火入魔的苦;苦四是让你觉得“没办法了”,是被锁在痛苦里面的苦。我现在也经历一个苦四,我都不知道这是啥,它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所做皆错,修行只是一个骗局”。对这个苦,我只好承认“我已不是修行,我只是一个求药的病人现在遇到阻碍”,课会继续上,但会尝试把期待放下,把目标放下。没把握能做成怎么样,尽量吧。其它的,我不知道……
最后,愿此文没有对你造成混乱/恐惧/障碍,谁知道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