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录片《史蒂夫·乔布斯》:做自己最重要

 昵称36569492 2016-10-20

    

 
 

    2011年10月5日,全世界的忠实粉丝都沉浸在对他的哀悼之中。他曾经不止一次地,改变了计算机产业,改变了互联网产业,改变了音乐产业,改变了电影产业!他创造出多个我们从没想过会需要的产品!他是苹果公司背后的力量源泉!他就是史蒂夫·乔布斯。2013年3月14日,关于这位传奇人物的纪录片《史蒂夫·乔布斯》,将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每晚十点半档的《魅力纪录》栏目播出。

    这部由英国BBC摄制的50分钟传记纪录片,通过采访原苹果公司总裁史蒂夫·乔布斯的创业搭档、同事、合作者等多位人士,结合乔布斯生前在不同年代的采访、演讲等珍贵影像资料,以苹果公司如何从一个郊区车库成长为全球电子消费品生产巨头的过程为主线,向我们多方面介绍了史蒂夫·乔布斯,这位亿万美元嬉皮士,充满无畏、自信、自恋、以及疯狂远大报负的传奇人生。

嬉皮士反主流文化的代表

    在我们的印象中,一般大师级人物都是桀骜不驯、反叛忤逆、标新立异的,这些性格的形成必然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关系,或者说是生活铸就了他们的与众不同。从该片我们就能了解到,是什么样的环境,让乔布斯的骨子里带着要改变世界的独特基因。

    乔布斯从小生活所在的美国圣克拉拉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一批高科技公司的兴起,其名字逐渐被“硅谷”所代替。家里不断增加的电子产品,就成了乔布斯从小的摆弄之物。与此同时,圣克拉拉谷不远处的旧金山,正是嬉皮士人群聚集的反文化运动中心。乔布斯深受反文化运动的影响,变成了一名追求自我解放的嬉皮士。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对主流文化的反叛,这两种因素的交织,潜移默化地从少年时期就塑造了乔布斯别具一格的性格与不同常人的观点。那时,大多数嬉皮士认为,计算机是大公司生产出来为了扩大自身优势的压迫工具。当时还是大学生的乔布斯则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把人耍得团团转的,是糟糕的技术,而能让使用者如虎添翼的技术,才是好技术。该片正是从这些细微之处入手,通过多角度客观分析,让观众们理解特立独行的乔布斯,为何能够引领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为何每一件苹果公司的产品都可以颠覆人们此前对同类产品的认识。

别人眼中的苹果之父

    该片最大的亮点,同时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对多位与乔布斯生前有着密切往来人士的采访,从他们的所述所评中,让观众看到一个真实的乔布斯是怎样的。这些人士包括,乔布斯大学时认识的挚友丹尼尔·科特基,与乔布斯共同创立苹果公司的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史蒂芬·弗莱,曾让乔布斯离开苹果公司的约翰·斯考利,万维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营销大师丽塔·克里夫顿……

    片中,从挚友丹尼尔·科特基口中我们能得知,大学时乔布斯与他,为了追寻书中提到的“圣人旅途”,两人固执地在某农场整整一个星期只吃自己摘的苹果。或许,乔布斯将公司取名为“苹果”,正源于此。我们也能看到,多年后,曾让乔布斯离开苹果公司的约翰·斯考利,客观地分析出自己当年与乔布斯产生如此大分歧的根本原因。从施乐帕克研究中心科学家拉里·特斯勒处,我们能得知,乔布斯当年对施乐所发明的鼠标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判断,那时就凸显出乔布斯独到的商业眼光……

逆风才能飞得更高

    除了讲述乔布斯非凡的能力、如何创建起苹果公司之外,本片还用了较大篇幅来向我们展示乔布斯面对挫折的不俗勇气。被迫辞职,离开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对于任何一个创业者恐怕都是致命的打击,可能从此一蹶不振,但乔布斯却在困境中站了起来!该片从乔布斯在创立制造高档计算机的NeXT公司后,对电子产品设计理念、营销方法的反思与大胆创新;从乔布斯凭借投资动画制作公司PIXAR的长远眼光,得出如何开展合作以获得双赢结果等方面,让观众看到这位奇才在离开11年之后回到苹果公司,怎样面对已经巨变的市场格局,从亏损10亿美元的逆境中,创新开发出一个个书写销售奇迹的电子新产品,怎样让“苹果”起死回生,怎样影响一个行业,怎样打造跨行业的全新合作模式等。

    该片一直在试图寻找出这位传奇人物成功的秘诀,当在呈现乔布斯向来低调处理的私人生活时,即怎样与癌症病魔抗争、怎样面对死亡时,乔布斯或许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生命是有限的,不要浪费时间去过别人的生活,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