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工大教授做完4千份调查后感慨:出租车司机应该去军训!

 8cyz8 2016-10-20



出租车的问题积弊已久,根源在于长期垄断背景下的养尊处优,一不顺心意,则寻求政府保护,讨价还价,甚至耍脾气,享受了多年的政策保护和各种优惠措施。

由于缺乏竞争,政府也是一再退让,出租车企业和司机都是这种习惯的心理状态,因此,哪怕面临网约车竞争,传统出租车服务水平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更糟糕的是根本性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所以,目前出现的这种现象,核心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这里的人,指的是管理者、企业和司机,特别是司机。因为任何良好的政策都是需要人来执行的。否则政策无法落地。

不提高出租车司机这个群体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素质,再好的政策都难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建议,建立双重约束机制,第一,将司机和企业的违规行为,纳入政府征信系统,并建立黑名单制度,违规到一定程度,永久禁止进入,净化队伍;第二,对出租车司机的训练仅靠教育不够,可以考虑采取类似于军训这样的标准化训练。

杭州出租车的问题严重吗?

对于杭州出租车的服务水平,市民的评价永远应该是最终评价。4000个样本调查结果显示:(1)满意度低(很满意6.65%,满意33.16%,不满意45.17%,很不满意15.02%。负面评价占60.19%)。(2)打车不方便(经常打不到车占36%,偶尔打不到车占56%,打车很方便仅占8%)。(3)遇到出租车违规经营行为(拒载、绕行、不打表等的概率)为99%。

仅此三组调查数据足以说明出租车的问题是普遍且严重的。所谓少数几个苍蝇坏了一锅粥的说法并不成立。

杭州出租车问题的症结何在?

多数的研究和表述将出租车问题的症结集中到体制与管理问题上,没错,我国出租车运营模式主要有“北京模式”(承包经营)、“上海模式”(公车公营)“温州模式”(私车私营)85%以上城市出租车业的管理模式与北京基本相同,为典型的“法定垄断”,结果是产权不清,管理水平低下。

出租车管理体制历经改革,杭州最近的一次改革更是取消了权证费,厘清了产权,设置组建了两大出租车集团以及出租车服务平台,实现公司化经营,降低了司机的负担。

多次的改革,政策红利不可谓不多,以至于近乎出现了政府不断迁就出租车的局面,但出租车的问题依旧。以至于在面对网络约租车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依然有为数不少的司机我行我素。甚至在峰会期间,我就亲身经历了在西湖大道等候出租车将近一个小时,十多辆空车经过却全部拒载。问题症结何在?

任何的政策都是人来执行的,面对政策的约束,如若执行者无动于衷,或者尽其所能规避约束,政策绩效比如衰减。当政策的红利不断赋予其所覆盖的每个人的时候,如果这些享受政策红利的人,非但不能做出与其所得相应的行为或者尽到相应的义务,那么这种红利反而会成为一些人得寸进尺、漫天要价乃至借势胁迫的筹码。

放弃动不动就指责体制、机制和管理缺陷的路径依赖吧,杭州出租车问题的症结在于人。这里的“人”,指的是司机和企业。杭州的出租车企业没有完全承担起“企业主体责任”,杭州的出租车司机忘记了服务行业的基本标准。

杭州出租车的出路何在?

不以“人”为基本立足点,杭州的出租车将没有出路。我完全不否认现有的管理方法中的出彩之处,比如较为晚上的考核体系和方法,但不可止步于此。

1.以“黑名单制度”对违法行为实施强有力的约束。杭州已经建立了政府征信系统,在地铁逃票都已经纳入征信系统的背景下,完全应该把出租车企业和出租车司机的行为纳入征信系统。征信系统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机制,就是“黑名单”。一旦司机和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就列入黑名单,禁止准入出租车行业和相关的服务行业。以这样强大的威慑力和震慑力彻底矫正从业主体的侥幸心理,也就相应矫正了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非对称性,那就是极少的执法人员和相对不足的执法手段应对1万多辆出租车的违法行为的不确定性,也就可以走出指望抓住每次违法行为的执法误区。

2.训练出租车司机的标准化意识和习惯。提高服务行业的水平和质量的基本之道在于“标准化”,星级酒店和麦当劳的成功就在于此。对此,仅靠制定行业标准,或者大而化之的培训、教育,并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我认为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完全可以类似于军训这样的方式,对司机进行强化训练。如何培养司机的标准化意识,并逐渐形成习惯,以以便以一种内化的潜意识对接出租车服务标准。


↓ 第一时间看更新

进入公号选置顶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