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北京的公共交通并不太发达,坐车的人多,车少,线路也少,为出行或上班,你需要在那公交车站下面耐心的等待公交车的到来,来了以后,你还得有力气挤上去,所以乘坐公交车出行不是最佳的选择,到是骑单车感觉会好得多。 那时,北京的马路上,机动车很少,基本上是骑单车的人的天下,但问题是,那东东和收音机一样,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它受制于家庭的经济条件,所以我们对那些家里有至少一辆单车的家庭感到特别的羡慕。 那时,看到我的那些学兄学姐们骑着单车从大院的内马路风驰而过的时候,真让人眼热。 我们家大约是一九六五年买的自行车,是爸爸带着大姐到商场去买回家的。考虑到家庭其他成员的使用便利,在选车的时候,爸爸征求了大姐的意见,考虑再三,最后挑选了一辆上海自行车厂生产的28英寸女车,那车,挺大,分量也重,骑上去也不是那么轻便,但它也有优点,那就是特着实,经摔,经撞,价格也不算特贵,大约是人民币壹佰柒拾元左右,差不多用去了整个家庭收入的百分之七十多。 当年我九岁,虽然个头不高,还无法正常学骑那辆女车,但这难不倒我,等爸爸回家以后,空闲出来的自行车,我便推到街上,开始自学成才,先学短滑行,等掌握了平衡以后,便开始练习长滑行,巩固巩固便双脚站立在了脚蹬子上,半轮半轮的骑车,这时的我,已经骑着那车满院子转了。我就是这样,在没有人扶,也没有人教,硬是自己学会了骑车。 当然,时间一长,骑车的技术也日渐长进,先半轮,等长高了就骑全轮,然后是骑着它上大街,在后来便是和发小们骑着车相互别车了。当然那跟头也没少摔过,但通过摔跤我学会了自我保护,遇到危险时,我可以直接从车上跳下来,保证自己的安全。 那时候生产的自行车与现在的不一样,那可是用真材实料加工生产的,特结实。就是这辆自行车,从买到卖,前后二十年的时间,那车居然没换过外带,也没换过内带,没换过中轴,也没换过前后轴,虽然修过无数次,但它的主要零配件都没有更换过。现在有哪辆车能够做到? 等我们掌握了骑行的功夫以后,便常常与同学相约着出去玩,开始只是玉渊潭,月坛等一些离家近的公园,后来便越骑越远,什么天坛,王府井都曾经骑着去过。 大约是在我们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们班的班主任便组织我们一帮子同学骑车出游。那时,老师还是个青年人,没有家室,自己拥有一辆28英寸的锰钢自行车,而且特别喜欢运动。有时候,一到周日,他会组织我们骑着自行车到香山,卧佛山,樱桃沟花园等比较远的景点去玩。当盛夏,我们围坐在樱桃沟花园的树荫之下,一边聊天,一边喝着从那石头缝隙处流出的泉水,那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从九岁开始学骑自行车,到五十九岁,还时不时的骑骑它,我的生活差不多已经离不开它了,虽然骑着它与汽车碰撞过(我没撞过汽车),也摔伤过,但我依然不离不弃。 我想,只要我的身体许可,今后我还是要时常骑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