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坡雪堂故址考

 昵称37457158 2016-10-20

东坡雪堂故址考

王琳祥

 

【内容提要】东坡雪堂的故址不在今日黄冈师院老校区、体育路一带,它的准确位置应是在黄州城内的青云街与考棚街之间的大穆家巷侧。

【关键词】东坡  雪堂  故址  城中

 

    北宋元丰四年(1081)正月,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为团练副使的苏轼,生活日益穷困,跟随其多年的老朋友马正卿哀其乏食,特向黄州太守徐君猷请得废弃的军营地数十亩,使之躬耕其中,自食其力。由于躬耕之地素号“东坡”,而苏轼所钦慕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曾在忠州一个叫“东坡”的地方以种树自娱,苏轼自忖其中颇有因缘,故将自己别号“东坡居士”(居士,在家学佛的人)。

    元丰五年(1082)正二月,苏东坡在躬耕地“东坡之胁”作草屋五间。因房子落成之日适逢大雪,有感于雪的品质,苏东坡将草堂内四壁绘满雪花,并将其名之为“东坡雪堂”,不久,作《雪堂记》以彰其举。

    星移斗转,沧桑巨变。930年后的今天,黄州人对苏东坡当年的躬耕所在地已说不明白,就是几位从事苏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总的趋向,则以今日黄冈师院老校区、体育路一带为是。由于此种说法,出自于黄冈的学者,以至外地苏学专家均仿效此说,影响较大。笔者经过长时间的考证,认为此说有误后来君子:东坡、雪堂的遗址不在今日黄冈师院老校区、体育路一带,它的准确位置应是在黄州城区内的青云街与考棚街之间。

 

一、苏东坡自述东坡在黄州城中

    元丰四年(1081)春日,苏东坡给杨元素去信一封说:“近于城中葺一荒园,手种菜果以自娱。”不久,苏东坡又与堂兄子安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亦开门见山地写道:“近于城中得荒地十数亩,躬耕其中,作草屋数间,谓之东坡雪堂,种蔬接果,聊以忘老。”杨元素,即杨绘,四川绵竹(今四川德阳县北)人。子安,名不危,系苏东坡伯父苏涣的第三个儿子。当年十月,苏东坡在《东坡八首》诗

 

    叙中又记述说:“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余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稍后,又与巢元修写信说:“近日牢城失火,

    烧荡十九,雪堂亦危。”从苏东坡与杨元素、苏子安的两封书信及《东坡八首》诗叙中有“城中”、“郡中”之语,可知东坡位于黄州城内。又,牢城即今监狱,只能是在黄州城内。雪堂既与牢城相近,也一定不会是位于黄州城外的。

    苏东坡曾在《与王定国》尺牍中说:“近于侧近得荒地数十亩,买牛一具,躬耕其中。”众所周知,苏东坡躬耕东坡之时,寓居临皋亭(临皋亭位于今黄冈中学内,笔者已有专文考证,此不赘述)。苏东坡《与王定国》尺牍中“侧近”二字道出了天机。东坡既与临皋亭侧近,说明雪堂离临皋亭也不远。

    苏东坡是当事人,他的记述应是最可靠的原始资料。

 

二、《入蜀记》中记述东坡雪堂位于黄州城内

    南宋大诗人陆游于乾道六年(1170)八月十八日至二十日游览黄州后,在《入蜀记》中用了大量的笔墨记述了他游览东坡诸胜的全过程。现仅将有关文字摘录如下:

 

    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坦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是为雪堂。……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出城五里,至安国寺,亦苏公所尝寓。

 

    按照以上文字,可知陆游当日游东坡,是“自州门而东”之后才到东坡的,在游览了东坡、雪堂、四望亭诸胜之后,又“出城五里,至安国寺”。原文中既有入城又有出城,这东坡、雪堂明显是位于黄州城内。倘若东坡位于黄州城外,陆游大可不必“自州门而东”,“至东坡”后再“出城五里,至安国寺”。从“自州门而东”五字来看,陆游是从西门入城。又“出城五里,至安国寺”,这个城门又只能是南门,因安国寺位于黄州城的南边,古今未曾改变。

 

三、范成大在《吴船录》中记述东坡雪堂在郡东

    南宋人范成大继陆游之后游览黄州,在《吴船录》中,范成大记述东坡雪堂说:

 

    郡东山垄重复,中有平地,四向皆有小冈环之。东坡居时,是亦有取于风水之说。前守鸠材欲作设厅,已而辍作雪堂,故稍宏壮。堂东小屋榜曰东坡,堂前桥亭曰小桥,皆后人旁缘命之。对面高坡上新作小亭曰高寒,姑取《水调》中语,非当时故实。然此亭正对东岸武昌数峰,亦登览不凡处。

 

    所谓“郡东”,即指州治的东边。与陆游的记述相比较,范成大的记述显得细致一些。范成大认为位于郡东的雪堂之所在具有良好的风水,即“中有平地,四向皆有小冈环之”。陆游说“亭下面南一堂颇雄,……是为雪堂”,范成大经过了解,知道“前守鸠材欲作设厅,已而辍作雪堂,故稍宏壮”。陆游说“又有四望亭,与雪堂相值,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范成大则说“对面高坡上新作小亭曰高寒,姑取《水调(歌头)》中语,……然此亭正对东岸武昌数峰,亦登览不凡处”。据地方志书记载,“四望亭”曾被宋人张激改名为“高寒楼”。陆游所说,沿袭古称谓,范成大所说,即当时的叫法,二人所言实则一亭。

 

四、南宋人皆言东坡在州治之东百余步

    苏东坡有《日日出东门》诗,南宋人王十朋注引王子仁的话说:“《东坡图》云东门,近东坡之门也。在乾明寺前五十步,今无矣。”南宋人施元之注《东坡八首并叙》说:“东坡,在黄冈山下,州治东百余步。”南宋人祝穆在《方舆胜览》卷之五十黄州堂馆门下也说:“雪堂,在州治东百步。”南宋人王象之在《舆地纪胜》卷四十九黄州景物上也记述说:“东坡,在州治之东百余步。元丰三年,苏轼谪居,寓临皋亭后得此地,立雪堂而徙居焉。七年移汝州,去黄之日,遂以雪堂付潘大临兄弟居焉。四望亭,在雪堂高阜之上。”

    所谓“州治”,即黄州太守的公署,如同今日黄冈市政府办公大楼所在地。施元之、祝穆笔下的“州治东”、王象之笔下的“州治之东”与范成大笔下的“郡东”意义相同。

    宋代的黄州州治,北宋人张耒在《续明道杂志》中说:“黄州,江南流在州西。……去治无百步,有山入江,石崖颇峻峙,土人言此赤壁矶也。”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记述说:“黄州守居之数百步为赤壁。”

    从古到今,赤壁的位置始终未变。根据张耒与苏东坡的记述,黄州州治与赤壁相距“无百步”,黄州太守的居所与赤壁相距数百步。很明显,元、明、清时代黄州府署的所在地(今日黄州区委宿舍区),即宋代的黄州州治。再以南宋人笔下的“郡东”、“州治之东百余步”来考证东坡、雪堂的旧址,结合苏东坡“近于城中葺一荒园”、“近于城中得荒地十数亩,躬耕其中”、“牢城失火,……雪堂亦危”的自述,我们可以得知东坡、雪堂只能是在黄州城内距离黄州府署所在百余步的地方。

    南宋人朱彧曾在《萍州可谈》中记述说:“苏子瞻谪黄州,居州之东坡,作雪堂,自号东坡居士,后人遂目子瞻为东坡。其地今属佛庙。” “其地今属佛庙”的记述表明,雪堂在南宋时曾一度改为佛寺。

    南宋人祝穆在《新编方舆胜览》卷之五十黄州“古迹”门下的“东坡”条下说:“张安国诗:‘系舡着西日,曳杖到东坡。暗井蛙成部,荒祠鸟作窠。老仙骑鹤去,稚子饭牛歌。兴废何须问,斯文自不磨。’”从“荒祠鸟作窠”五字,又可知南宋时的佛庙后来也日渐衰败,变成了众鸟作窠的场所。

 

五、明代弘治《黄州府志》、万历《黄冈县志》皆记载东坡、雪堂、洗墨池在黄州城内东南的县学东,距城南的一字门四百三十步

    明代天顺五年(1461),黄州佥事、淮南人沈靖在《重修东坡洗墨池祠堂记》中说:“黄州黄冈县学宫之前,有宋苏长公洗墨池,而学宫即其故宅处也。……天顺五年辛巳,予按节来黄,因访其实,倾俸资贸而得之,池窪然以方,上有古梅,相传当时所植,虽株干欹挠,而生意隐然,若有待者。予亟命工疏其湮废,构祠池畔,中塑长公遗像。尤惧久而亵且弊也,乃缭以周垣,辟径于邻之报恩寺,且俾寺僧昕夕奉祠事之,庶使瞻仰兴起,而其迹终不至于泯也。”

    明代弘治十四年(1501),黄州知府卢濬在《黄州府志》古迹 “东坡故居”下记载说:“在今县学东。宋元丰三年,苏轼为吴兴守谪黄州。三年,故人马正卿为守得此地,立雪堂居之,自号东坡居士。”“黄冈县儒学,在府城内东南高处,即苏子瞻所居之东坡雪堂故址。”“东坡祠,原在郭内,旧县学东坡下。苏子因取以为号。有洗墨池,尚在。后人思之,为建祠一所。”又,该《府志》“亭堂”条下说:“雪堂,在府城内东南百步。……四望亭,在雪堂之南高阜处。”又,该府志古迹“东坡梅”条下说:“独一株,在东坡洗墨池畔,相传东坡亲植,古树犹存。”“坡祠井,在县学东坡祠北。暗井,古有之。宋苏东坡始寻出,在今县学后。坡有《浚井》诗,见《本集》。后张安国诗‘暗井蛙成部,荒祠鸟作窠’之句,荒祠即近洗墨池。洗墨池,在府城内县学前,东坡故址旁,佥事沈靖砌甃以石。”“报恩天宁禅寺,在府城南。唐真观五年,郡人曹仁济舍基,僧乘禅师立。元末兵毁。洪武八年,僧继法重建。正统壬申,僧都纪澄、湛然重建,内有僧纲司。”清康熙二十四年的《黄州府志》卷之九记述说:“报恩寺,在青云路巷。”

    除弘治《黄州府志》之外,卢濬还在《古黄遗迹集》中记述说:“东坡,在府治东南、县学前。宋苏子瞻先生谪黄筑居于此,因以为号。有洗墨池,尚存,后人思之,为建祠塑像焉。”

    明代万历《黄冈县志·古迹》下载:“雪堂老梅,在城东南百步。……以《东坡图》考之,自黄州门,南至雪堂四百三十步。……元季,堂毁。洪武戊申展筑城,遂围旧址在内,建县学。”

    清乾隆进士陈诗不同意万历《黄冈县志》“洪武戊申展筑城,遂围旧址在内”的说法,故在《湖北旧闻录》卷二十七中批评说:“《县志》言东坡雪堂旧址,至洪武戊申展筑郡城,遂在城内。考之本集,与杨元素及兄子安尺牍,并云‘于城中得荒地’,而简巢元修又言‘牢城失火,雪堂亦危’,则《志》言未为的也。”

    将以上府志、县志的记载进行综合分析,可知东坡、雪堂、洗墨池皆在明代县学的东边(明代的县学据黄州城图在今市艺术学校院内),又在四望亭的北边。雪堂老梅在东坡洗墨池畔(据黄州城图洗墨池在今市烟草专卖局宿舍区院内),又在黄州城东南百步的地方。雪堂与黄州城门相距四百三十步。

    需要说明的是,古黄州城依赤壁山而筑,虽有东、南、西、北四门,但四门并非是正对东、南、西、北的。除东门之外,南门实际位于东南,西门位于西南,北门位于西北。由于黄州城特殊的地理环境,明代万历《黄冈县志》所说的“雪堂老梅,在城东南百步”,其城东南实际是指黄州城内的东南。(“雪堂老梅”即弘治《黄州府志》所说的“东坡梅”,后称“东坡老梅”)又,“自黄州门,南至雪堂四百三十步”,是说雪堂在黄州南门的南边四百三十步。“南至雪堂”的南是与北相对而言的,因南门左右两边亦有南、北之分。又,《黄冈县志》中所说的“府旧志”即指弘治《黄州府志》。弘治《黄州府志》言四望亭在雪堂的南边,并疑一字门西边的高阜即四望亭遗址,与陆游《入蜀记》“又有四望亭,与雪堂相值,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王象之“四望亭,在雪堂高阜之上”的记述相同。

 

六、清代学者王文诰实地考察,自临皋亭至东坡不及一里

    清代苏学专家王文诰曾于嘉庆四年(1799)七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七日游览了黄州东坡诸胜,并将此行在《苏文忠诗编注集成》卷二十一元丰四年(1081)的记事中进行了回顾,其原文如下:

 

    诰于嘉庆四年……七月二十六日抵齐安,夜泊赤壁矶下。翌日,登赤壁。壁上为公祠,祠依山为高下,窈窕而幽邃。门屏刻王式丹手书《赤壁赋》。一出栏外,则江山数百里间,苍丛明练,皆奔赴闼下。因沿江而至朝宗门。门之左,峙江岸,为临皋。入门而左绕,历阛阓,至尽,多陂垅莳植之地,则东坡雪堂在焉。堂三楹,塌其右,中有“雪堂”二字榜,字古而劣,且失考订,公原榜为“东坡雪堂”也。余无所见,惟宋牧仲泥像在右,朝衣冠坐榛莽中而已。黄城瞰江而跨谷,在处皆黄泥之坂,一入公文便成幽胜。自临皋至东坡不及一里,故公得往来其间也。

 

    “齐安”,黄州前称。“朝宗门”,本是唐宋时期黄州城南门的称谓,明清时已改称“一字门”,王文诰此处仍用旧称,亦可佐证宋元明清黄州城一脉相承,亦可排除今人有“宋城不在明清黄州城内”的说法。“阛阓”,即市区。“陂垅莳植之地”,即高低不平种植农作物的地方。“在处”,所在之处。“坂”,即斜坡。“临皋”,临皋亭座落之地。

    将王文诰以上文字简而言之,即在游览赤壁之后,王文诰沿江步至黄州城东南的朝宗门,入城门后左转弯,穿过闹市区抵达东坡雪堂,原文中“入门而左绕”一句十分重要,它表明东坡雪堂的所在地靠近朝宗门左边的城墙,而且与朝宗门相隔不远。又,王文诰最后强调“自临皋至东坡不及一里,故公得往来其间也”。一里,市制150丈,合公制500米。清代的一里是多少呢?清人顾炎武《日知录》说:“今以三百六十步为里。”“步”,量词,古人一般以六尺为一步。按王文诰所说,临皋亭位于朝宗门外的左边(即今黄冈中学校内),由此计算,包括“入(城)门而左绕”,不足一里路程的地方只能是今日黄州城内的穆家街一带。又“自临皋至东坡”,是指从临皋亭到东坡地界。据苏东坡自称“近于城中得荒地数十亩”,数十亩的东坡毕竟也有起止界限。以上万历《黄冈县志》载“黄州门,南至雪堂四百三十步”,是指南门至雪堂之间四百三十步。王文诰言“自临皋至东坡不及一里”,是指临皋亭到东坡地界。南门与临皋亭之间的距离虽然未明确言及,但稍加分析,可知不足半里,而临皋亭至雪堂之间的距离亦可想见不会超过二里。

 

七、清光绪《黄州府志》记载培风亭即四望亭,亭下稍北即雪堂

    清光绪《黄州府志·古迹》条下记载说:“东坡,在城东南隅,宋苏轼居此,号东坡居士,慕唐白居易而名也。”又,“雪堂,在城东南,宋苏轼谪黄得故营地数十亩,躬耕其中,是为东坡。筑垣作室,落成时大雪,因名雪堂。”又,“高寒楼,在今南城高阜,楼下稍北即雪堂,俗呼南楼墩,旧为四望亭(县志:嘉庆十八年,通判胡楷建石亭于其上,更名培风亭)。”又,“四望亭在城南高阜,即今培风亭。”

    所谓“城东南隅”,即指城的东南边。将以上文字进行综合分析,即可认定东坡、雪堂皆位于黄州城内的东南边。与雪堂相直的四望亭在城南高阜,明清时因高寒楼而俗称南楼墩,自嘉庆十八年(1813)建石亭于其上之后,更名为培风亭。培风亭位于黄州城南的城墙上,雪堂既在培风亭下稍北处,其址显然是在城内。

 

八、清光绪《黄州府志》的黄州城图上,东坡位于大穆家巷侧

    世居黄州的市民一定会记得明清时代留存下来的黄州城的东门。东门称为“清淮门”,在宋代称之为“怀化门”,它坐落于今市邮政局、市幼儿园的那一段街面上(明清时代的黄州城是在唐宋时期的黄州城址上修筑的,只是西北边稍加拓展,鄙人已有专文讨论,此不赘述)。根据城门的所在位置,今日市幼儿园西边的市实验小学等单位及市邮政局西边的考棚街等均可视为位于古城之内,而市邮政局、市幼儿园东边的地方皆属城外。有鉴于此,主张今日黄冈师院老校区、体育路一带系东坡雪堂所在地者,实际上都是把苏东坡的躬耕地误会成位于在黄州城外了。

    根据苏东坡雪堂在“东坡之胁”的自述,结合宋人陆游、范成大、王象之等人的记载,可知四望亭(高寒楼)与雪堂南北相对。四望亭位于高阜,正对江南武昌西山、樊山数峰。考今黄冈中学侧近之处,黄州区幼儿园所在地因位于黄州城墙之上,其位置最高。园内赭色山包上的清代培风亭遗址,今黄州耆旧皆可指数,由此可知,此地即四望亭故址。陆游言四望亭与雪堂南北相直,范成大说雪堂在高寒楼的对面,王象之言“东坡在州治之东百余步,轼得之,筑雪堂而居焉”,明代的弘治《黄州府志》也说四望亭在雪堂的南边,洗墨池旧址尚存,并言东坡老梅在洗墨池畔,由此推知,雪堂的位置只能是在今日黄州区幼儿园的南边。

    以上宋明清时代的方志,明确记载了东坡雪堂位于黄州城的东南隅,与一字门相近,在培风亭稍北处。事实上,在清光绪十年(1884)绘制的府城图上,绘图者早已注明了“东坡”的具体位置,即城南的大穆家巷一带。与“东坡”相近处尚有古迹“洗墨池”与之联袂,《黄州府志》、《黄冈县志》皆认定它为“苏轼洗墨处”。府城图上大穆家巷的南边是培风亭,培风亭稍东即一字门。

    清光绪十年绘制的黄州城图与今日黄州老城区的街道闾巷的布局基本相同,培风亭的遗址已辟为黄州区幼儿园,东坡躬耕地因大、小穆家巷而称之为穆家街,而最具有说服力的洗墨池遗址在今日黄冈市艺术学校(原黄冈地区汉剧团)的东边还依稀可辨。从今日仍存的地形地貌来看,东坡雪堂的准确位置就在“十三坡”黄冈市烟草专卖局宿舍院内。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2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