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汉图集—佚名(清)罗汉图

 愚雅轩 2016-10-20

罗汉图集佚名

清代罗汉图

 

清中期 漆灰板堆灰彩繪十八應真圖 尺寸:73×46cm

       堆漆是指用漆或者漆灰在器物上堆出花紋的裝飾技法。這種技法在漢代已經出現,唐宋以後有了較大的發展,明清時期則更加趨於成熟。制作工藝首先以木板為胎,糊布、披麻做成漆灰地子,然後在漆灰地子(板上)上堆漆,堆漆材料壹般由漆、灰、桐油、豬血、骨膠等組成,幹燥後即可按圖稿進行雕刻並打磨完成。最後壹道工序就是彩繪,彩繪有的用漆色、有的用油色,或漆色與油色並用,由於用漆無法調出潔白和鮮艷的顏色,古人便選用礦物質顏料與桐油調和,給繪畫主體施彩。

       我們將十八應真圖制作時間定在清代中期,傳世時間也有二百多年,卻看不到漆器的蛇腹斷紋(或稱冰裂紋),是因制作漆灰地子的漆和灰的多寡來決定的,漆多則易形成斷紋,灰多潻少則不易形成。 約於宋淳熙年間,十六羅漢始演變為十八羅漢,貫休自稱所繪羅漢形象怪異的來源為“從夢中所見”。

       《十六應真像》成了後世臨摹及雕塑羅漢佛像的範本。 經考1757年乾隆命丁觀鵬重摹貫休十六應真圖,是設色紙本。之後又出現了石刻本,如乾隆29年(1764年)以丁摹本在杭州凈慈寺刻石,又乾隆58年(1793年)在廣東四隱山華蓋庵石刻。此套十八應真圖也是以丁觀鵬繪畫為範本的,只不過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伏虎羅漢等二尊羅漢。

       中國僅有幾套石刻均被寺院和文管會藏之。此套堆灰彩繪查遍所有資料是絕無僅有的,更重要是歷史上許多羅漢的表現,大都著眼於蛟龍猛獸的襯托,此套卻集中精力刻刬羅漢的超凡入聖的神態。歷時二百余年的人世滄桑,這套十八應真圖竟完整地保留下來,造化矣!雖色彩剝離很多,但色彩斑駁更添古意。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佛画藏品:《十罗汉图》(猿猴献果图)

十九世纪 绢本设色  规格:98.6 x 182.7 cm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收藏  隆日编译

    山涧岩石上十名罗汉或盘或立或呈自在姿依势而住,有一随从侍立一侧。峭壁的老树丫上,有长臂猿一家三口,母怀抱幼崽,另一猿将一串鲜果递伸给树下罗汉,猿猴一家的表情很是认真的模样。

    树下的罗汉们浓眉高鼻,身着汉式僧衣,也有的身著袒右式袈裟,服饰与面部均刻画得极其精细,用笔沉着稳健,神形兼备。五官刻画细致,具有神韵。罗汉们表情丰富,神态各异,自在洒脱。用笔变化多端,衣纹流畅,色彩丰富。山涧流水及众罗汉和居高临下的猿猴,天上的祥云等层次分明,线条流畅有力。全画敷色妍丽,繁缛精美,皆臻绝纱。画家为何在此只绘有十名罗汉,而不是十六或十八,并将此图命名为《十罗汉图》,是否出自什么典故,不得而知。
 观音罗汉图 手卷 设色绢本 款识:图绘罗汉佛十八尊暨观音大士像,
工细绝伦。光绪三十有一年乙巳仲冬上瀚之吉旦,合肥郭道直敬志。
钤印:白文印:郭道直印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佛教藏品:1765年佚名画家 绘 布袋和尚图
清 罗汉图 (两幅) 画心 水墨纸本 
清 罗汉图 对屏 手卷 绢本 佚名 
清 佚名 罗汉图 镜心 设色绢本 
清 佚名 罗汉画两幅 
人物皆「胡貌梵相」造型,畫相莊嚴肅穆,儀軌俱足。或濃眉深眼,或胡須橫腮,
形骨古怪,給人以一種沈郁之感,然又屬足具慈悲而定慧的形相。
背景設巨松、芭蕉和岩石等,融人物與自然于一體之中。設色極盡精致富麗,鮮豔華貴,
衣紋多施濃麗的胡彩,諸如金碧、朱綠、褐紫等,極富刺激性與裝飾性。 
 清初佚名《仿卢楞伽八罗汉图》册-1喜庆罗汉
清代(1644-1911) 罗汉唐卡 
羅漢身著紅藍相間的僧衣,坐於蒲團上,神情寧靜淡泊。一位長須老者前來拜謁,
謙恭有禮。畫面構圖疏密有致,主要突出人物形象,以背景中的山石、樹木為陪襯。
山石為青綠色,採用中國畫的渲染技法,與羅漢的紅色僧衣形成鮮明對比。用筆蒼勁有力,線條老辣爽利。收藏款中寫道“雪崖居士乙丑舊金山補記”,說明此唐卡曾流入國外。 
 清嘉庆 缂丝岁朝图轴
清乾隆 缉珠绣灵仙祝寿图 镜芯。 
清早 伏虎罗汉图 镜片 纸本清早 伏虎罗汉图 镜片 纸本 
佚名 罗汉图  尺寸:119×56cm 
 佚名 清 罗汉图 其他 绢本
佚名(清) 红衣罗汉图 
佚名(清) 罗汉图 36×292cm 约9.5平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