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坡雪堂的故事·黄冈日报数字报刊平台

 昵称37457158 2016-10-20

    冯俊君 辑

    苏轼在刚刚到黄州时,只是一个“贬黄州任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的钦犯,家境非常困难。再加上苏轼非常爱交朋友,特别是在谪居黄州的第二年,朋友就越来越多了,造访的客人走两个来三个,随着家里的开销越来越大,手头也开始捉襟见肘了。

    苏轼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但最怕没有朋友,更怕寂寞。苏轼生性非常好客,即便是乡野之人,只要上他的家门,必定要留客吃饭,还要想尽办法搞点菜或酒。眼看朋友是越来越多,越来越热闹了,可家里经济却明显越来越紧。传说乳娘任采莲还拿出节约老高招:将一块用盐水浸泡过的咸猪肉悬于饭桌旁,小孩子想吃肉,便望望咸猪肉。这叫“咸肉止馋法”,以此节约开支。但无论怎么样节约,还是入不敷出,不能解决开销短缺的经济问题。同时,黄州并不是年年风调雨顺,要是碰上旱灾雨灾怎么办呢?

    黄州太守徐君猷是一个正直的好人,他非常欣赏苏轼的才华和为人处世的风格。苏轼的好友马正卿请求徐君猷,把城东一块废弃的兵营划拨给苏轼开垦躬耕,这块地是大约有50亩的坡地。于是苏轼率领全家开荒种地,除荆棘,捡瓦砾,挖水渠,合家老小挥舞着锄头,每天累得是天晴一身汗、下雨一身泥。可喜的是苏轼在艰苦的耕耘中苦中有乐……麦子种下了。通过辛勤的劳作和四邻的帮助,初春一片新绿,入夏满目金黄。在黄州东坡躬耕的苏轼将这片新垦荒地取名“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至此苏东坡诞生了。苏轼当时躬耕东坡时,居住在临皋亭,来去距离很远,劳动休息很不方便。再加上苏轼生性就是豁达好客之人,为了著书和接待友人,苏轼便在这里搭建了五间草棚,元丰五年二月草堂落成。苏东坡日后经常居住在此。在建草棚时正逢天下大雪,苏东坡是著名的画家,看到棚外大雪纷飞,画兴勃起,拿起画笔,在草棚里画满了雪景,还给草棚起名为“雪堂”。

    苏东坡不仅重视绿化环境,而且着意美化环境。在“雪堂”前种有杨柳,“雪堂”后种有梅花,“雪堂”四周种有墨竹,胜似人间仙境。从此东坡先生割麦子打麦子累了,喝着醇厚的美酒爽极了,常常斜倚田埂看着悠悠白云,托腮赋诗:“谁能伴我田间饮?醉倒唯有支头砖。”凭借此二句,文人墨客妙手绘丹青,传向后世。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善,有了接待客人的地方,友人也乐于来访。元丰五年三月,鄱阳董毅夫游雪堂,有卜邻思归意。苏东坡作《哨遍·为米折腰》,将陶渊明《归去来辞》的词句重新组合,并令家僮扣牛角而歌,乐趣横生。是年三月三日,苏东坡作陶渊明饮酒诗跋,提出著名的“饥寒常在身前,声名常在身后,二者不相待,此士之所以穷也”的士大夫人生周期率。不久,画家米芾来访,也住于东坡雪堂,一起观看苏轼收藏的唐代画家吴道子画释迦佛像。米芾询问东坡画竹之法,苏东坡让他把观音纸贴于壁上,起身在纸上作两枝竹,一枯树、一怪石以赠米芾。这年四月,杨绘来访,谈及东坡旧日赠词:天涯同是伤流落;且感六客同集湖州,作和诗答杨绘。同月徐君猷来雪堂,他们一起去老百姓家中饮酒吃肉,东坡作《煮猪头颂》和《二红饭》。

    随着“雪堂”聚集的友人写作、赋诗、绘画日益生辉,苏东坡三个字,从此也响彻千年中国历史。

黄冈日报2015年06月2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