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提升妇女群众获得感?——重庆市妇联推进群团改革观察

 千百度361 2016-10-20

  2015年11月召开的重庆市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正式拉开了重庆群团改革试点工作的帷幕。今年4月8日,重庆市召开会议,吹响了全面推开群团改革工作的号角。

  群团改革历时9个月,重庆市妇联组织改了什么?改革为妇联工作带来哪些变化?在改革中,妇女儿童又得到哪些实惠?近日,带着问题,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走进重庆各区县,深入了解了群团组织改革以来妇联工作的变化、群众获得感的变化、基层困难妇女儿童发展环境的变化。

潼南区妇联组织线上线下“双金字塔”工作体系

  

 

  “基层妇代会改建妇联,执委直接联系妇女群众;引入和孵化社会组织,项目化服务妇女儿童所需;凝聚各方力量,在村和社区建立群团之家、群团服务站……”随着群团改革的一项项措施落地,重庆市群团改革逐渐走向深化。

  自群团改革以来,紧紧围绕强“三性”、去“四化”,重庆市妇联改革组织设置,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完善制度机制建设,大力主导建设群团之家、群团服务站,孵化、引进社会组织参与妇联工作,努力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群团组织和群团服务。改革后,重庆市妇联基层组织力量倍增,妇联组织服务妇女的能力不断提升,妇女儿童能享受到更多专业服务,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基层人员增至改革前数倍 妇联紧密联系妇女网络体系形成

  在重庆市潼南区太安镇罐坝村,一排排树木郁郁葱葱,一栋栋别墅整洁漂亮。新农村建设让这里越来越美丽,但同时,开放的村庄也时常有不少外来人员进入。前不久,一名疑似邪教宣传人员进了村。村里执委向村妇联主席文春花反映,该人员见人便宣传邪教,文春花得知后连忙组织几名执委和周边的妇女群众,在确认该人员确实在宣传邪教后,妇女们一起将他驱赶出了村子。文春花说,群团改革以来,村里改建了妇联,全村有15名热心妇女成为妇联执委,姐妹们也团结得更为紧密。“咱们基层妇联组织壮大了,妇女群众的力量也能很快调动起来。”文春花说。

  改革以来,重庆全市5769个行政村妇代会均改建了妇联,568个镇街建立了区域性妇联组织,1831个社区妇联完成换届,选举执委114049人,妇联基层组织人员增至改革前数倍。改建和换届工作增强了基层工作力量,执委们来自各院落,能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提升了妇联组织的影响力。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从各区县获悉,改革建立健全了执委工作制度,基层构建起了主席、副主席及常委联系执委,执委联系妇女代表,妇女代表紧密联系妇女群众的网络体系。

  在开州区竹溪镇春秋村,原本只有任登秀一人主持的妇女工作,改革后都分摊到了3名副主席和11名执委手中。副主席刘家平原本只是春秋村一名村医,当选副主席后,她又是联系镇卫生院到村里开展免费体检,又是邀请县里的心理咨询专家来给大家讲课,让妇女们受益匪浅。在任登秀的带领下,妇女们还学习了群团改革会议精神,开展了家庭技能比赛。团结、有活力成了春秋村的“名片”。

  重庆市妇联在群团改革中增设了挂职、兼职副主席岗位,将各界别优秀女性吸纳进了妇联组织。开州区妇联在改革后达到一正九副,每个副主席分别负责一项工作,相互联系配合,成立了全区妇女互助协会,并计划在各乡镇开展“关爱母亲 儿童优先”健康义诊活动;云阳县妇联以1∶2的比例向县委组织部推荐了2名挂职副主席、6名兼职副主席候选人,并以竞职演讲的形式竞争上岗,找到真正热爱妇女儿童事业,愿意为妇女儿童服务的挂职、兼职副主席;九龙坡区妇联聚焦满足妇女群众迫切需求,调动非公经济组织参与妇联工作积极性,区妇联两名兼职副主席分别来自家政和花艺行业。两名副主席履职后,主要工作重心放在了帮助辖区妇女创业就业上;渝北区妇联在吸纳女性政协委员进入妇联组织的同时,积极推荐妇联组织和女性社会组织的优秀女性进入人大、政协。兼职副主席在各自团体、界别、各自岗位成为妇女和妇联组织的代言人。

  此外,重庆市各级妇联还组织开展了新履职妇联干部培训,以市妇联培训区县妇联干部,区县妇联培训乡镇、街道妇联干部,乡镇、街道妇联培训村社妇联干部的形式,提高妇联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重庆市妇联建立了妇联干部村(社区)联系点制度,机关干部走出机关,回归群众,担任政策宣传员、留守妇女互助组工作联络员、家庭教育流动学校宣讲员和妇女信访代理员。

  群众主体地位凸显 群众满意度得到提高

  记者从重庆市妇联提供的改革方案中看到,全市妇联将改革聚焦提高群众参与度、满意度,从而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重庆市妇联建立了妇女群众全程参与妇联活动(工作)制度,明确“部署工作请群众一起设计、组织活动请群众一起参与、表彰先进请群众一起评议”作为硬约束、做到管长远。在今年三八红旗手评选、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中,重庆市妇联拿出15%的名额比例,由群众直接推荐,并通过网络现场直播了“三八”国际妇女节106周年表彰纪念大会,29万人次点击收看。

  改革还建立了妇联工作群众评判机制,重庆市妇联发布十项工作目录,通过问需、问计群众,根据群众意见调整工作重点。同时建立了第三方社会机构评价制度,由第三方机构进行民意调查,让群众直接评价妇联工作,实现服务方式由“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有效转变。

  在敞开大门,邀请群众参与妇联活动、点评妇联活动的同时,重庆市妇联还加强了阵地建设,全市妇联以“打楔子”的方式在女性集中的“两新”组织、工业园区、商务楼宇建立妇联组织51个,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牵头在女性集中领域联手建群团基层服务站91个。各区县妇联也主导或参与在村和社区以及群众集中的商圈、小区建设群团服务站、群团之家,在方便服务群众的同时吸引群众参与妇联活动。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区县群团服务还探索出了“群众提出—群众参与—群众评价”的活动机制和“群众提出—群团解决或协调帮助解决—问题回复”的民需办理方法。

  立秋后并不凉爽的早晨,南岸区响水路社区宏声广场上,几十名老人如约而至,在诵读美文中开启充满能量的一天。领读的是77岁的高级心理咨询师王文栋,原本是带孙子参加社区群团之家活动的他,如今成了响水路社区群团之家的铁杆志愿者。群团之家建设是南岸区群团改革的主要载体,由南岸区妇联牵头在村和社区广泛建立,群团之家设有一名公益岗位专员,作为群团之家“家长”统领村社群团之家事务。群团之家还与区内婚姻家庭调解团队、心理咨询师队伍和法律服务队伍联系,建立起专业人员为社区群众服务的桥梁,群团之家共同培育和引进社会组织,部分职能交由社会组织承担,为群众提供专业化服务。

  为保障群团服务实效性,南川区群团服务站还实行“限时承诺+跟踪卡片+匿名投诉”制度。在各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窗口和群团服务站,接单员承办事项时,要向点单人作出限时办结承诺,马上能办理的马上办,需要提请其他单位、部门解决的事项,3天内必须有回复。南川区公开了群团服务监督投诉电话及邮箱,实行“匿名投诉”制度,逾期未办结或接单人服务不满意的,群众可进行投诉。一经查实,按情节轻重追究责任并限期整改。江北区作为重庆群团改革试点区之一,已在全区广泛建设了党群服务站,江北区妇联聚焦提高群众满意度问题,一方面努力提高基层妇女干部和群团服务站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将改革向盲区、“飞地”覆盖。垫江县立足拥有30万外出务工人员的特殊县情,依托当地流动党组织、商会等阵地在昆明、广州、宁波、成都等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城市,建立8个流动群团服务站。同时,坚持以点带面思路,以8个流动群团服务站为支点,带动辐射周边区县,形成“8+N”流动群团服务工作体系。

  项目化运行 妇女儿童所需服务专业化、持续进行

  “每周与孩子见一次面、每半个月与孩子谈一次心、每月与监护人交流一次、每季度与班主任进行一次沟通、每学期陪伴参加一次亲子活动、每年陪孩子过一次节。”作为重庆市妇联群团改革项目化运行的首批项目,困境儿童关爱已在铜梁区实行了一年时间,“爱心妈妈”们按照项目要求,关爱着困境儿童的每一步成长。每年寒暑假,“爱心妈妈”们还陪着困境儿童参加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营。目前,重庆全市由村和社区妇联主席、执委担任的“爱心妈妈”已与10935名困境儿童结对,持续开展“六个一”关爱活动。今年9月底,困境儿童关爱工作将在重庆市全覆盖。

  “引入专业机构,项目化服务妇女儿童所需”是重庆市妇联群团改革服务妇女儿童方式的重要措施。为持续服务妇女儿童所需,提高服务专业化水平,重庆市妇联在改革中建立起项目化运行机制,并引入社会组织和专业团队,整合汇聚社会力量,有效解决妇联资源有限的问题。重庆市妇联将13个直接服务妇女群众的项目交由社会力量承办,百余家社会组织和专业团队踊跃参与。

  重庆市妇联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孵化和引入社会组织及专业机构,专业化服务妇女儿童。重庆市妇联在巾帼园探索创建了重庆市女性社会组织服务基地,搭建集工作交流、项目中介、业务指导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的改革举措,将各类女性社会组织发展成为妇联组织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的有生力量,形成工作链条。据了解,目前已有30家社会组织入驻中心,中心孵化18家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的社会组织。

  改革全面推开后,重庆各区县妇联也积极探索与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的合作模式,为妇女儿童提供专业化服务。涪陵区妇联通过购买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打造“爱在娘家”妇女儿童维权服务品牌。由重庆新合律师事务所5名专业律师每天轮流坐班,在妇女儿童维权接待室接待来访妇女群众、困境儿童,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心理疏导,为妇女群众、困境儿童答疑解惑、分忧解难。同时还与区法院就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委托调解和邀请调解的诉调对接机制达成了一致意见,并不定时受邀参加区法院的诉前调解,积极介入妇女儿童重大侵权案的善后处理;忠县妇联通过融资150万余元,建立了“忠县妇联空巢老人休养中心”,采取“半公益、半自费”模式,为空巢老人提供照料服务,使空巢老人安享晚年;江津区建立了政府购买公益类服务项目清单和公益类服务项目招投标办法。妇联组织进一步探索和深化服务群众工作机制,配合区民政局培育和引导社会组织,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构建社会组织贡献度评估体系。

  重庆市妇联主席丁中平表示,目前,重庆市群团改革已进入深化阶段。全市妇联组织还将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和完善改革措施,让更多妇女儿童参与到妇联活动中,享受到妇联的服务,让全市妇女儿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涪陵区妇联借助涪陵榨菜品牌组织农村妇女互助组开展双学双比技能比赛,营造创业就业氛围。

  

 

开州区妇联举办“情暖童心-相伴成长”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活动。

  以改革创新引领妇联工作发展

  丁中平 (重庆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

  群团改革试点以来,重庆市妇联按照中央、市委和全国妇联的部署要求,以“强三性、去四化”为主线,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全力以赴推进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妇联组织生机活力充分激发,服务妇女群众能力显著增强,真正成为党心民意同频共振的桥梁纽带。

  抓基层、打基础是群团改革试点的重点领域,是增强妇联组织活力的关键所在,也是破除机关行政化等问题的有效举措。重庆市妇联通过改革组织设置,健全组织体系,畅通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构建小机关、大网络、强基层、全覆盖的工作格局,有效解决“头重脚轻”、基础薄弱的问题。按照大部制、扁平化、强服务的原则,减少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内设机构及直属事业单位,打造精简高效市妇联机关;市区县妇联执委、常委名额配比向基层一线倾斜,市妇联执委和常委中基层妇女占比51.24%和46.43%,提升了群众性、广泛性和代表性;推动全市行政村由妇代会改建妇联,改建工作充分发扬民主,依托村民小组协商成立妇女小组,各小组推荐产生妇女代表,召开妇女代表大会正式选举执委、副主席和主席,建立健全执委工作制度,构建主席、副主席及常委—执委—妇女代表—妇女群众联系网络,切实发挥执委作用,打破了妇女工作人员不足的瓶颈和行政体制的框框,调动了群众积极性,提升了妇联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推动乡镇(街道)建区域性妇联组织,企业代表、巾帼志愿者、热心居民代表等体制外的执委不少于70%,实现由“机关的妇联”向“群众的妇联”转变;以“打楔子”的方式在女性集中的“两新”组织、工业园区、商务楼宇建妇联组织,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妇委会,在行政直管单位和直属单位比较多的系统成立妇工委,织密完善基层组织网络。目前,全市6126个村完成妇代会改建妇联,620个镇街建区域性妇联,1925个社区妇联完成换届,选举执委12.1万余人,基层力量实现倍增,基层组织运转良好、工作活跃,倒金字塔工作格局得到扭转,让妇女群众在身边就能看得见妇联、找得到妇联。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万方”。我们深知,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满足妇女群众新需求,创新是唯一出路。为了化解“封闭运行、自弹自唱”和“覆盖不到、覆盖不全”等问题,重庆市妇联创新方式方法,探索建立“群众提出—妇联主导—社会力量承办—群众参与”工作新模式,最大限度实现对妇女群众的广泛联系和有效覆盖。建立妇女群众全程参与制度,细化8条具体举措,使“部署工作请群众一起设计、组织活动请群众一起参与、表彰先进请群众一起评议”成为硬约束、做到管长远,实现服务方式由“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有效转变。创建妇女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构建四级妇联组织联动和团体会员传帮带机制,引导社会组织“为我所用、服务妇女”,实现社会组织由“工作对象”向“工作力量”的有效转变。成立网络宣传中心,构建重庆妇女网、重庆女性两微、区县妇联等网站微信等62个“新媒体矩阵”,组建网宣网评队伍,实现妇联工作格局由传统保守向“线上线下联动互动”的有效转变。探索社会化运行方式,建立项目化运行机制,将直接服务妇女群众的项目交由社会力量承办,百余家社会组织和专业团队踊跃参与,实现由“妇联服务群众”向“社会组织服务群众”“群众服务群众”的有效延伸拓展。

  服务妇女群众是妇联组织的天然属性和工作生命线。群团改革试点成不成功、见不见效,归根结底要看妇女儿童有没有实实在在受益。为了让更多的妇女儿童在参与支持群团改革中有更多的获得感,重庆市妇联整合资源,打造品牌,以困难妇女儿童需求为重点,提供精准服务。探索实施困境儿童关爱项目,推行“1+1+N”帮扶模式,组织村社区妇联主席、执委担任“爱心妈妈”与困境儿童结对,开展“六个一”关爱活动,引导学校教师、志愿者、爱心家庭进行帮扶,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关爱无缝对接;引入市心理咨询师协会、西南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与培训中心等专业团队,定期开展困境儿童心理帮扶和爱心志愿者培训,形成了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的帮扶体系,让每一名困境儿童都得到关爱和帮助。针对群团“工作交叉、内容重复”的问题,加强通气协作,密切群团配合,牵头联手打造“爱心童享筑梦行动”,整合关爱阵地、集结服务力量、联动关爱活动,搭建线下需求汇聚与线上信息发布对接平台——“爱心童享”微信公众号,征集社会资源满足孩子心愿梦想,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向上、健康成长。为解决134万留守妇女的现实困难,探索实施留守妇女关爱服务项目,依托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开展技能提升、关爱帮扶及心理疏导服务项目,在村里建立互助基金会化解留守妇女燃眉之需,帮助留守妇女实现了生产互帮、生活互助、情感互依、安全互保。(记者:许真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