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坏毛病”别乱纠正,否则孩子会变笨!越早知道越好!

 昵称32340652 2016-10-20

乱咬、乱扔东西、吃手指、胡乱尖叫、用手抓饭、玩卫生纸、打人,好像每个宝宝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这些“坏毛病”。当宝宝出现这些“坏毛病”时,妈妈们第一反应就是立刻阻止,殊不知这些“坏毛病”是有保质期的。只有那些过了“保质期”的“坏毛病”才需要改正,否则将影响宝宝身心健康发育,不利宝宝提升IQ、EQ等各方面能力。

这些“坏毛病”别乱纠正,否则孩子会变笨!越早知道越好!

“坏毛病”之乱咬东西

·2岁内

宝宝长到2-3个月时,妈妈会发现小家伙有了新本事——“吃手”。吃手对宝宝来说可是个重要的成长环节,对于新生宝宝来说,他们最敏锐的部分就是口腔,借由吃的动作,他们可以更了解身边的环境、事物,并且对自己的手产生一定的认知。随着宝宝一点点长大,特别是到了出牙期,小家伙们会因为感觉牙床不适而变得更喜欢吃手。

所以,2-3个月宝宝吃手;6、7个月宝宝吃手、吃脚都是正常表现,妈妈不必制止,甚至宝宝2岁前吃手都可宽容对待,妈妈只需帮宝宝将小手洗干净就好。再打个比方,生活中有些宝宝喜欢吃卫生纸,对此妈妈也不必大声呵斥,这同样是宝宝在探索环境。妈妈严厉地管教宝宝,会让宝宝害怕,失去探索的欲望。

正确的做法是:妈妈只需给宝宝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环境,因为此时的重点不是宝宝不可以吃卫生纸,而是不能让宝宝失去探索环境的意愿。

这些“坏毛病”别乱纠正,否则孩子会变笨!越早知道越好!

·3-4岁时

有些宝宝长到3、4岁时仍喜欢乱咬东西,比如咬指甲、笔帽等,此时就需要特别关注了。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来说,宝宝乱咬东西通常与以下原因有关。

·生理原因:宝宝小手出现伤口、长了倒刺、指甲过长或是小手出现皮屑时,宝宝会因为感觉小手不舒服而吃手。妈妈要及时关注这些小问题,从而帮宝宝及时处理。

·出现焦虑:宝宝因为一些事感到焦虑或是缺乏安全感时,为了缓解这种紧张的情绪,小手、指甲、笔帽,至是铅笔都会跑到小嘴巴里。此时,妈妈要努力发现造成宝宝焦虑的源头,从而给宝宝一份安全的生活环境。生活中生活环境改变、幼儿园里有演出活动、被老师批评等原因都可能会让宝宝出现焦虑情绪。

·吸引家长注意力:妈妈平时陪宝宝的时间较少,可发现宝宝咬手指时却会第一时间跑来制止,平日里不被妈妈关注的宝宝为了引起妈妈的关注,很可能通过频频咬手指引起妈妈关注。当妈妈确定宝宝此举是为了吸引自己注意时,可以请宝宝帮忙做一些家务活,或是和宝宝一起玩些需要双手一起协作的游戏,比如捏橡皮泥等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而不是一再强调不可以吃手,如此才能彻底帮宝宝改掉这个坏毛病。

这些“坏毛病”别乱纠正,否则孩子会变笨!越早知道越好!

“坏毛病”之乱扔东西

·2岁前

和借由“吃手”的方式认识手一样,小宝宝乱扔东西不过是通过扔东西这个动作来认识自己的身体,在扔东西的过程中感受身体的力量,以及对距离的认知。2岁前的宝宝扔东西妈妈不但不应阻制,反而应创造一些让宝宝“扔”的机会,比如扔球、投蓝等,借以促进宝宝对自身的认知,对提升大动作发育也颇有益处。

这些“坏毛病”别乱纠正,否则孩子会变笨!越早知道越好!

·2岁后

年满2岁的宝宝扔东西通常是故意为之。如果宝宝是为了吸引妈妈的注意这样做,妈妈可借用“忽略法”直接将东西收走,不做过多解释。若这种方法不见效,妈妈还可以采用“1分钟暂时隔离法”教育宝宝。

“1分钟暂时隔离法”的目的是为了让宝宝清楚他长大了,不可以借扔东西表达内心所想。妈妈可将宝宝带到他自己的房间,让宝宝独自待上1分钟,期间不用做解释,只需要告诉宝宝不可乱扔东西,乱扔东西就要在房间里独自待1分钟。

“1分钟暂时隔离法”不仅能让宝宝清楚做错了事就会被隔离,在安静的隔离时间内也有助宝宝慢慢冷静下来,接下来更愿意听妈妈给他讲为什么不可以乱扔东西的道理。妈妈们需要注意的是,隔离时间不易过长,以免让宝宝增加恐惧感,反倒造成反效果。

这些“坏毛病”别乱纠正,否则孩子会变笨!越早知道越好!

“坏毛病”之乱尖叫

·1岁半前

小宝宝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不高兴时乱尖叫是家常便饭。只是,对于乱尖叫这种“坏毛病”来说,不同年龄的宝宝,妈妈需要借由不同方法加以解决。1岁半前的宝宝言语发育有限,想表达需求时,因为不知如何表达会用乱尖叫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此时,妈妈可帮以宝宝说出他的需求,并及时给予宝宝帮助,很快地,宝宝的情绪就会缓和下来。

这些“坏毛病”别乱纠正,否则孩子会变笨!越早知道越好!

·1.5岁-3岁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自我概念逐渐发展,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当宝宝发现妈妈和自己的意见不同时,喜欢用尖叫的方式表达抗议。此时,妈妈应给宝宝多提供几个选项,给宝宝选择的机会,从而帮宝宝稳定情绪,并让宝宝学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宝宝乱尖叫的情况会逐渐减少。

这些“坏毛病”别乱纠正,否则孩子会变笨!越早知道越好!

·3岁-5岁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语言能力大增,不再存在无法用语言表达需求的问题,可是在情绪失控或紧急情况下,小家伙们仍会借由尖叫表述情绪。此时,妈妈们不妨借由亲子阅读来增加宝宝的词汇量,让宝宝知道怎样的词汇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遇到怎样的问题应该如何应对,从而让宝宝慢慢了解,在不同的情境可借由不同的语言表达自己当下的想法,从而避免胡乱尖叫。

这些“坏毛病”别乱纠正,否则孩子会变笨!越早知道越好!

“坏毛病”之用手抓饭

·2岁以下

不到2岁的宝宝是通过把玩认识各种材质的,包括食物也是一样。这和宝宝会乱扔东西一样,妈妈不需要过度阻止,需要提醒妈妈们注意的是,宝宝饮食要软硬兼顾,许多大宝宝仍喜欢把玩食物,比如拿着汤匙乱拔碗里的食物与小时候吃的食物过软,咀嚼肌发育不良也有一定的关系。当宝宝不喜欢硬食物时,把握这类食物的几率会明显增加。

这些“坏毛病”别乱纠正,否则孩子会变笨!越早知道越好!

·2.5岁-3岁

如果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仍喜欢把玩食物,必要的阻制是必需的。妈妈要告诉宝宝,饭是吃的,为的是满足身体需求,不是玩具,不可以用手玩。若宝宝不听妈妈劝告,妈妈应马上端走食物,宝宝饿一顿不会饿坏,过度迁就宝宝的坏行为才是真的在害宝宝。

这些“坏毛病”别乱纠正,否则孩子会变笨!越早知道越好!

“坏毛病”之出手打人

·2岁宝宝

提到宝宝打人,妈妈们可能一个头两个大,小宝宝打人多是从看到大人拍打的动作学来的,比如妈妈叫宝宝过来时会通过拍桌子的方式来呼叫宝宝宝,宝宝就会见样学样。当宝宝出现打人动作时,如果家长反应过于夸张,宝宝很可能因此觉得打人很好玩而不断尝试,打个比方,比如宝宝打了长辈一下,长辈却大笑地附和,此后宝宝就可能认为这是个好玩的动作而不断尝试。

宝宝长到2岁后就有了所有权概念,宝宝会为了保护自己的物品而打人,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可以告诉宝宝保护物品时只可以用手接触物品本身,不可以接触到别人。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宝宝逐渐有了社交意识,和小朋友交往时,也可能出手相向。此时,妈妈可以带着宝宝的手,告诉他想和小朋友表过友好时,可以轻轻地摸摸小朋友的衣服,小手,不可以用力气,也不可以触及小朋友的头部、脸部。

这些“坏毛病”别乱纠正,否则孩子会变笨!越早知道越好!

·4岁宝宝

宝宝4岁之后如果仍习惯出手打人就需要妈妈加以阻止了。妈妈要告诉宝宝,不可以用打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当宝宝与小朋友产生分歧时,妈妈可先将孩子们分开,使其冷静,之后让宝宝们讲述事情经过,从而给予正确的处理方式。最简单的方法是教会宝宝分步处理。

打个比方,宝宝因为和小朋友抢玩具发生争执,妈妈应告诉宝宝正确处理矛盾的方法是分几步骤的。第一步:请小朋友把玩具还给自己;

第二步:如果小朋友不还,可找老师或家长求助。之后引导宝宝想想,分步骤解决方法中有没有伸手打人这一项。

当宝宝认识到解决问题中没有伸手打人这一项时,宝宝会逐渐学到“以理服人”。为了加深宝宝的印象,妈妈还可以和宝宝模拟几个争执情境,让宝宝借由分步解决法真正学会自己解决好问题。

想学习更多健康育儿知识,关注壮娃娃服务号—健康课堂即可获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