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经走完了以后,进入足阳明,足阳明是胃经。胃经从头上一路下去,到脚趾头,是相当大的经络。手上的阳经由四肢往身上走,脚上的阳经是身上往四肢末梢走。胃经是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又名黄肠。五脏对应五行,五行又对应着五种味道。木-肝-酸,火-心-苦,土-脾-肝,金-肺-辛,水-肾-咸。这里的五味指的是天然的味道,如酸味的入肝。仓廪之官是仓库,只接受好的,不好的就排掉,如反胃、恶心想吐。甜味的可入脾胃,如麦芽糖或甘蔗中的糖分,市面上的糖是人工糖,会增加人体负担。胃本身是黄色的,叫黄土。所有的食物吃进去以后,像大地的泥土,吸收营养的东西就会肥沃。胃经的气血流注时间是7:00-9:00,当大肠经工作完后就轮到胃经了。正常人的脉息是一息四至。所谓的一息四至,是指我们一呼一吸,脉跳4下。同样,一吸一呼,胃动4下。胃经的气脉在右手的关部,右手的寸关尺分别对应着肺和大肠、脾胃和肾脏(包括子宫胞户)。左手的寸关尺非靶是心脏、肝胆和肾脏。 足阳明胃经的穴位: 1头维穴:在发际处,头部转角处,有个凹洞就是头维穴。禁灸,所有有头发的地方都禁灸。 2下关穴:鬓角处,张嘴时穴位打开,闭口时合上的地方。可针禁灸。扎下关穴病人要侧卧,主要治疗脱臼、牙痛、耳朵流脓等。面部下针时要先下对侧合谷穴,起麻醉作用。 3颊车穴:咬牙时肌肉会跳动的地方。治疗中风、口歪眼斜。中风时用透针治疗效果好:地仓穴透颊车穴,先下对侧合谷再针健侧。古代用新杀的鳝鱼血涂在患侧,治疗效果也不错。 4承泣穴:禁针禁灸。足阳明、阳跷与任脉会穴。治疗眼翳及诊断用,如果眼翳是从下眼底向上长,那说明是足阳明胃经的问题。 5四白穴:眼眶下1寸。婴儿时期屋里要有两个光源,且分别放在婴儿两侧的方向,可防止斜眼和斗鸡眼。眼旁的穴道主要治疗眼疾、眼翳等。 6巨髎穴:四白穴直下到与水沟齐平处。水阳明、足阳明、阳跷脉的会穴。承泣、四白、巨髎穴在一条线。在颧骨下方,有动脉,下针要浅。治疗牙痛或此处肌肉的麻痹。 7地仓穴:地仓穴在嘴角旁边,无地仓说明胃气弱。脸部基本都属于足阳明胃经。年轻男女有青春痘,多是胃经有热。胃气旺加上通宵熬夜,吃油炸食品,就易形成青春痘。 8大迎穴:地仓和大迎中间,很少用。 9人迎穴:很少用。治疗傫溧。人迎脉很少下针,多用于摸脉,有脉动说明有胃气,人不会死。 10 水突穴:治疗瘰疬,甲状腺肿大,下针时把筋捉住,不要碰到血管,顺着指甲进去,扎五分即可。 11 气舍穴:很少用。 12缺盆穴:锁骨正中央。禁针,下针会伤到肺。 13气户穴:缺盆下来是气户,歌诀是‘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庭乳根’,气户跟缺盆隔了一个骨头,库房与气户隔了一个骨头。足阳明胃经转到这边来与任脉相距四存的距离,到乳根后就与任脉间隔2寸的距离。 14库房穴:很少用。 15屋翳穴:治疗乳房硬块。 16膺窗穴:从缺盆穴到膺窗穴,两个穴之间间隔一条肋骨,男性比较容易找,可治疗乳房硬块,下针时要以斜刺为主,不可直刺,这几个穴位主要治疗乳房硬块。 17乳中穴:从乳中穴往上一直到缺盆穴是足阳明经过的地方。乳中穴禁针禁灸。如果下针,会形成创口,不容易好。足阳明胃经和足厥阴肝经都经过乳房,故女性乳癌经常会转移至肝癌或肺癌。乳癌时乳房会肿的很大,会流脓,甚至会见骨,很臭。女性哺乳期要心情愉快,否则容易一引起乳房结块。初次喂母乳时,很涨,但排不出。一个解决办法是:用带葱跟的葱白擦乳房,然后用葱根刺激乳房,很快就能排出奶,要先将葱辣味擦掉再喂宝宝,免得辣到宝宝。 18乳根穴:乳房下方。膺窗穴和乳根穴下针可治疗乳房疾病,也可达到丰胸的目的。丰隆穴也有丰胸的作用。 继续讲乳癌。乳癌是现代名称,古称乳岩,就是很硬的意思。古人认为奶水=月经。这个系统是心脏在管,心脏是情志的所在,如果女性每天心情舒畅,那么月经来之前,乳房会涨,等月经来时,奶水从月经排出,那么乳房的涨会逐渐消失,这是自然发生的过程。西医认为月经是卵没有受精排出来而成为月经。有证据支持中医是对的。证据1是女性哺乳期没有月经但依然会怀孕;证据2是女性结扎后不排卵了,但依然有月经。故中医认为奶水就是月经。 所有的炎症都是过多的营养停留在身体里面。有的女性刚生完宝宝开始喂母乳,乳房涨但奶水排不出,淤积在乳腺内,应该让婴儿的爸爸帮忙吸。断奶后两周,乳房会涨的很,会痛会发炎。西医打退奶针,无形中取代心脏的作用,实际上这是心脏在管,应该让心脏发挥作用,使乳房恢复。中医是让身体自己治愈自己。发现硬块的初期,只是奶水淤积,应该平躺,放慢呼吸,让先生慢慢推,慢慢揉,就会慢慢变软,自己吸收掉。用针刀治乳房硬块不可取,会损伤乳腺,导致结缔组织的形成,形成更多的淤血及伤害。产生硬块后,可以上面放生姜,然后用隔姜灸或者用针灸的方法来治疗。针灸时要按照经络走,叫循经取穴。如果硬块在胃经上,就根据病的虚实来扎胃经的子穴、母穴或郗穴。古人称善针者,善导引者。对初期有乳房有硬块的,不要慌。当情志有忧,或抗生素吃多了造成心脏伤害时,会有女性在子宫、卵巢拿掉后或者停经后,依然得子宫癌。这说明了月经没有了,奶水依然分泌。这时要有第二个出路——大便,故停经的女性要一天两便才好,而西医只会给更年期综合征病人开荷尔蒙,其会代替心脏的工作,造成心脏的损伤。我们现在知道有许多经络经过乳房,按经络取舍,然后通过针灸艾灸的方法可以治疗乳痈,同时保持心情愉悦,让自己开心。乳癌到了后期,整个变成岩块,且会化脓,甚至深可见肋骨,这时候病人竟然一点都不痛。 膺窗穴和乳根穴经常用于美容,可丰胸。我们有远取穴和近取穴。通过扎脚的穴位治疗乳痛或胃病叫远取穴,远取穴一定要顺着经络取穴。近取穴是在附近找,不需要循经。 19不容穴:以男性为标准,胃经到了乳根穴就斜过来了,距离任脉的距离由4寸变为2寸。与巨阙穴在同一水平线,在巨阙旁2寸的位置。不分虚实寒热。比如心口痛,喝水就吐,就找巨阙和不容穴。 20承满穴:上脘穴旁2寸,承满的意思是吃一点就饱,近取穴。 21-24梁门穴、关门穴、太乙穴和滑肉穴:无需记,多为配合其旁边的任脉使用,比如胃痛扎中脘,扎完还痛,就可以在旁开两寸的地方再扎。针灸或艾灸太乙和滑肉穴可以让小孩胃口大开,让孩子长高,灸身柱穴也有助于长高。 25天枢穴:神阙旁2寸,大肠的募穴。俞募治疗法,如大肠的俞穴和大肠的募穴一起下针。便秘的话要先确定便秘堵在大肠、小肠、十二指肠还是胃里?如果判断其堵在大肠里,按天枢穴,如果病人大叫或惨叫,那么宿便在大肠,特别硬的时候像石头,这种燥矢会让人得精神病。 为什么燥矢会让人得精神病?人心下有横膈膜。小肠属火,大肠内有水和食物,大肠包围着小肠,小肠在下面烧,大肠的水会汽化,由于大肠有燥气,会跟着水汽上升,这时横膈膜会阻挡掉燥气,但是如果燥矢太强,横膈膜挡不住,人就会发狂奔走。 如何诊断宿便好了没?按压天枢穴,惨叫,还没好。不疼了,则宿便排掉了。宿便有寒热之分。寒就是大肠不蠕动了。热是肠蠕动,但排不出来。有东西在里面,不管寒热,都叫实。热实的病人小便黄褐色,寒实的病人小便清白。辨寒热后就能确定治疗方法,寒实的话可隔姜灸,热实的话要在天枢穴下针。 腹四针:在临床上,如果胃口不好,便秘,肚子痛,小便淡白,应如何处理?肚脐上四寸为中脘穴,下3寸为关元,旁开两寸为天枢穴。分别是胃、小肠、大肠的募穴。小便淡白,灸天枢,若发黄,则下四针。此为近取穴,无虚实,不需要补泻,捻针即可。胃肠一起治。 26-30外陵穴、大巨穴、水道穴、归来穴和气冲穴:分别在阴交、石门、关元、中极和曲骨旁开2寸处。即从巨阙至曲骨这段任脉旁开2寸全是阳明经的循行路线。近取穴,肠鸣腹泻均可治。水分和水道穴经常一起用,治疗腹水等症。比如腹胀的厉害,可在这两个穴道下针。归来指的是睾丸上缩到腹部,下针归来穴可治好。还有一种情况,睾丸一直转,西医的方法是把睾丸直接拿掉,而中医扎归来即可。肝经也能络到阴器。孕妇腹部不能下针。这些穴道都围绕着子宫,常常艾灸能助孕。 31-32髀关穴和伏兔穴。找伏兔穴的方法:跪着时肌肉鼓出的地方,像兔子,又名伏兔穴。膝盖头往上6寸为伏兔穴,伏兔穴上6寸为髀关穴。知道循行路线即可。治疗痉挛、手抽筋,脚无力、膝冷等,很少用。 以腿正面正中线分阴阳,内侧为阴,外侧为阳。 33-34梁丘穴和阴市穴:梁丘穴为胃经的郗穴,治疗炎症,如膝盖发炎,下针时无所谓补泻。有病人膝盖骨摔坏,不容易好,总有脓,西医打开盖子,吸走脓,再合上,结果还有脓,这时应该用梁丘穴。另外梁丘穴也治青春痘。 阴市穴是近取穴的方法,治疗膝盖冰冷,好像有水在里面。 经外奇穴:解穴,位于梁丘穴下1寸。功能一:如果下太溪穴等离血管近的,造成肿胀,扎解穴,就会舒服多了。功能二:点穴后可以用解穴。 35犊鼻穴:膝盖骨下方韧带的中央。很少下,会伤害膝盖骨内的油囊。 36膝眼穴:韧带旁的两个凹洞。 五穴四针:鹤顶穴+两个膝眼穴+阳陵泉+阴陵泉。治疗风湿关节炎,伤痛等。扎双膝眼针呈八字形,手法要直进直出,不捻针,速度很快,又称雀啄术,以防带出油囊的油。阳陵泉透阴陵泉,故五穴四针,治所有膝盖的问题,如肿胀、扭伤、风湿等。 37足三里:膝盖头直下三寸,或者手指顺着胫骨推过来,骨头开始高起来,在高的那个起点外开1寸即为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属性土,又为胃经的本穴,故虚证和实证皆可治。很常用的大穴,主治一切的胃病。男人过30即要经常灸足三里。恶心呕吐下针足三里,很快就好。脚无力可扎或灸足三里。灸百壮都没关系,足三里可将胃气导下来。如果灸关元神阙灸的身上燥热,灸足三里,燥就会引下来。如果乳房硬块正好长在乳房上方或下方,可用足三里治疗。硬块刚形成,要在足三里做泻,如果硬块都2年了,要在足三里做补。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在临床上有任何病,比如各种癌,只要病人胃口恢复,则好转。如果一直没有胃口,则比较危险。 经外奇穴:阑尾穴,足三里下约一寸。所有的穴道可帮你诊断、治疗及判断是否治疗好了。男左女右,若有压痛,为阑尾炎/盲肠炎。不要轻易相信仪器。下针即可好。要下得准,下到痛点。下针后要引到气,无所谓补泻。痛去掉后,为了确保效果,可下大小肠的募穴。如果病严重变成腹膜炎,那么症状就变了。盲肠破裂后,压力没了,痛没有了,大便跑到腹部中,病人以为好了,可是一动就痛,这是肚子会变热到烫,像这种热痛,可下针天府、中脘、阑尾穴等。 38-40上巨虚、下巨虚和条口穴:足三里下3寸为上巨虚,再下3寸,为下巨虚。上巨虚下1寸为条口穴。上巨虚可治乳岩;下巨虚治腹部有硬块和乳房硬块(仅限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上,以对称治疗为主)。实就是里面有东西,虚就是没有东西。实证用泻的手法。条口穴可治疗脚麻。条口穴透承山穴可治五十肩。 中医对糖尿病的解释(借用两个杯子来解释中西医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及后果):如果有两个水杯,一个杯子盛满水,一个杯子盛半杯水,各放一块糖,哪个更甜?答:半杯水的更甜。若中医来治,则往半杯水中加满水即可。而西医则验血,发现血糖高。人身体70-75%为水分,西医通过验血来判断血糖高,而没有考虑水份,这是不全面的。西医会给病人吃降糖药。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往半杯水中加降糖药,里面的糖并不会消失,只是会沉降及沉积。半杯水分层,上层一化验,血糖降了,西医认为有效。其实糖都积累到下面了,都积累到人体的腿部和脚了。这也就是糖尿病晚期有并发症,腿肿甚至化脓,到严重的时候,西医采取的办法是节肢。而中医用汤药的治疗原则是加水,使用能生津的中药,帮助病人的身体补水,在使用汤药的初期,由于下层累积的糖上浮,会使病人的血糖短暂升高,但是没关系,继续治疗,随着水补的越来越多,稀释后的糖水慢慢被身体吸收,血糖会慢慢降下来。这就是中医与西医看待糖尿病的差异。(看透西医也就让自己及家人的健康长寿多了些把握) 41丰隆穴:在膝盖外侧有一个突起的骨头,到外踝连线,正中间为丰隆穴。顾名思义,针灸或艾灸有丰胸效果(有疗程滴,隔天一次)。有些新病如扭伤扎一次即可好,其他的一些病则需要疗程。最有名的治症可祛痰。癫痫病人多有痰,要下针导痰。 42解溪穴:脚正面,脚腕处两条大筋的中间,为胃经的经穴,属性火,故为胃经的母穴,治虚证。如头痛N年且痛的部位在胃经经络上,可扎对侧的解溪穴。 43冲阳穴:解溪穴下2寸,在动脉下面。胃经的原穴。下一寸针时把动脉拨开。补泻均可,虚实证均可治。冲阳穴有脉动,则胃气还在。 44陷谷穴:内庭上2寸。俞穴,属性木。上午7:00-9:00为胃经流注的时间。比如有病人一到7:00头就痛,那么就可以下俞穴陷谷。不管任何疾病,只要是定时间发生的,找俞穴。每天早晨起床脸肿,多是前一晚上吃或喝的太多,在陷谷下针即可。 45内庭穴:足2、3脚趾缝上5分。荣穴,属水。上牙痛取合谷,下牙痛取内庭穴,化脓发炎取梁丘穴。这是远取穴,近取穴则取颊车穴等。 46历兑穴:第2趾靠第3趾的指甲旁。井穴,属金,胃经的子穴。如果井穴刚好是母穴,井穴在四肢末梢,无法进行补泻,有一个原则: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所有的井穴都能治昏迷。井主心下满。病人发心脏病,常痛在心下巨阙的位置,那也是心脏有问题。治疗心脏动脉血管堵塞时常用历兑穴,治疗心脏病效果非常好。胃经的实证、硬块都可在历兑穴和内庭穴下针。断奶时,乳房涨在子穴(历兑穴)下针可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