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凰能源论坛:寻找体能源革命的破局点

 阿里山图书馆 2016-10-20

10月18日下午, 2016凤凰国际论坛重要分论坛之一——能源论坛开幕。

在对话开始前,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发表了题为《中国能源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主旨演讲

 

                  季晓南发言

随后,五位专家和与主持人、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系统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苗韧对谈,探讨能源革命的突破,体制改革与能源互联网等问题。

以下为论坛实录:

主持人:各位领导,在座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有识之士今天能够一起来关注能源革命。为什么说在座都是有识之士呢?因为其实能源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更是经济社会运行的血液,也是每一次产业革新和技术变革的关键聚焦点。从党的十八大初次提出到现在为止,能源革命已经成为了我们未来能源发展、产业经济变革,乃至环境保护领域发展的主旋律。

关于这些方面,我们今天有幸邀请到了几位专家,跟我们一起来畅想未来能源革命的图景。2012年到现在,能源革命提出已经有3、4年的时间,这期间全球乃至国内能源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可以归纳为两个机遇和两个挑战。

第一个挑战来自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能源消费增速放缓。众所周知,2011年以来能源消费增速连续四年持续放缓,从2011年的7.1%降到了2015年的低于1%。在这种背景下,能源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受到了各方的关切,同时,资本领域对能源领域的投资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顾虑之处。

第二个挑战来自于生态环境的约束。大家已经看到了,雾霾问题实际上还在困扰着全国比如华北地区一些群众们的生活。在这种背景下,怎样突破,怎样破局,是问题的关键。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另外一方面,即出现了曙光,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两个机遇。第一个机遇是我们当前以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创新的突破,无论是液燃气,还是光伏、储能、能源互联网,都极大地激起了大家的兴趣,这有望在技术领域自下而上地推进能源革命。

同时在市场和体制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出现的新的曙光。全球能源市场格局已经从以往的紧平衡过渡到松平衡。中国、欧洲、日本等一系列的国家也在推进能源市场化的改革,面对这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该怎么应对?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能源领域的一些大咖,即来自产业界、学界的一些精英,对此进行深入地分析。他们分别是:

季晓南,国有重点大学企业监事会主席;

曾鸣,中国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

陈卫东,东帆石能源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原首席研究员

王俊娟,汉能控股集团副总裁

陈新华,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总裁

很荣幸请到各位能源领域的大咖,下面我们就正式开始专家研讨环节,该环节一共是50分钟,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请每位专家就能源革命的破局点进行发言,然后再进行研讨。

首先有请曾鸣院长。

 

中国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

曾鸣: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参加凤凰关于能源革命的论坛。能源革命现从2014年6月份党中央正式提出来以后,现在已经两年多的时间了。这期间,全社会以及国际上非常关注中国能源革命的方向和具体的技术路径以及所能够给予的配套政策。

2015年的春天,国家又启动了互联网加智慧能源,通俗地叫做能源互联网,这是国家在能源领域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我们知道能源互联网现在非常地热,不是一般得热,而是越来越热。今天我想谈一个主题,就是我们这么热的能源互联网到底如何支撑中国的能源革命。

首先,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和将来运行的根本目标到底是什么?社会人士以及学者、政府、企业、用户方方面面对此有不同的认识,也有一些不同的说法。我个人认为,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的终级目标,就是想办法支持中国能源革命。我们整个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可能会是漫长的,会分很多阶段,而且是分层的往前进行,中间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但是我们首先要把方向定出来,这个终级目标就是要支撑中国的能源革命,那么中国能源革命具体是什么?我认为就是总书记所说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这四个革命天然是有关系的。

首先,我觉得中国能源革命起始于中国能源消费革命。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在中国13亿五千万人的这样一个国家里面,从每日每年消耗能源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和效率,整个能源的效率来看,我们恐怕起点应该是在能源消费革命上。由此我们提出了,为了实现能源消费革命,我们需要一个供应侧的革命,为了实现这个革命,我们肯定需要技术进步,就提出了能源技术革命。除了技术要进步,还有一个是体制问题。就是管理问题。所以提出能源体制要革命。我个人理解,四个革命。实际上起始于能源消费革命,由此引发另外三个革命。

国际合作,中国走到现在,全球经济已经全球化了,这是肯定的,因此能源肯定是要大范围的进行国际合作,所以就提出所谓能源革命内涵,就是四个革命一个合作。

能源互联网如何支撑刚才所说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我想这是我们未来能源互联网当中重要的问题。能源互联网基本具备两个特征。一个就是能源互联网的平台将来的建设之后,一定要逐步地实现一件事情,多能互补。因为我们过去的能源,传统的技术、平台和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我们的能源一般来说很多年,几十年我们能源都是各干各的,我们知道油气是半生品,都是中石油中石化做。电力我们认为是二次能源,所以电力就是电力,比较封闭,就是如何发电,如何输,如何用电。比如说核能有它的整个管理体系,是相对独立的。水能、光伏、风能等等,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的规律来发展、输用和使用。有了能源互联网之后我们就提出多能互补。技术进步走到今天,能源遇到特别多的挑战,特别强调能源效率,特别强调对能源的影响,我们发现多能互补是一条必走的路。因此能源互联网建设使用是多能互补,这个多能互补就是刚才所说的能源革命里面的四个革命,多能互补是很重要的。比如说能源生产供应式革命,应该用多能互补的方式。

能源互联网第二个方向包括纵向和横向的多能互补,纵向要注意源网多协调,各种能源各种输送的网络,各种储能的方式,这也是能源互联网的一个基本的特征。有了这样两个调整,我们刚才所说的能源革命就能够得到支撑。同时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为我是长期搞电力体制改革的,十几年的时间,能源体制革命也是靠能源互联网来支撑的,除了政策要配套,管理体制要配套,其实技术平台也是不可缺少的,没有技术平台,特别是电力,说放开实际上很多是放不开的。交易要多种内容的交易,没有能源互联网平台也交易不了,所以这个能源互联网又支持能源体制革命,总而言之,能源互联网要按照这么一个思路来支撑中国的能源革命,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不一定对,我只是跟大家交流,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曾鸣教授。曾鸣教授给出能源革命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能源互联网,这给总书记提的四个革命和一个合作进行了支撑和串联。下面我们有请中海油的陈卫东教授,与我们分享他的观点,谢谢。

 

东帆石能源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原首席研究员陈卫东

陈卫东:刚才曾老师讲了中国能源革命与互联网的关系,我想从全球能源转型这个角度来谈一下能源革命的问题。中国能源革命的提出,大背景是全球能源转型以及中国过去的发展模式,能源需求与环境的污染问题共存,导致我们对能源消费缺乏可持续和效率约束。我们目前能源消费效率很低,因此从这个大背景提出了能源革命这个话题,要从全球来看现在的能源转型。

今年我参加了很多国际会议:4月份到美国参加中美能源对话;4月底在俄罗斯参加油气工业周的论坛;6月份在新加坡参加太平洋能源峰会;通过一系列国际会议、专家讨论和报告,我总结出目前的能源转型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三个消费峰值和三种推动模式的结合。三个消费峰值是指:第一,能源转型的一个显著标志出现,即中国煤炭消费到达峰值。中国煤炭从绝对量和比例来讲,应该已经进入峰值,而且开始下降。

而这个话题在两年前我参加不同国际会议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讨论,中国煤炭消费何时到达峰值?这是这两年前很多人没能讲清楚的问题,很多专家也没有预测清楚。

2013年在莫斯科世界石油大会上,土耳其一位专家放出一个全球能源转型的路线图,看到煤炭需求在快速上升。由于中国对煤炭的需求,当时石油占据是31%,而煤炭上升到了30%,很快就要超过石油成为第一大能源了。那个图的名字是“谁是下一个能源皇帝”,如果中国不改变能源结构,不改变煤炭消费的方式,煤炭将重回能源皇帝的位置。

中国煤炭转型对全世界能源转型环境保护和实现巴黎气侯变化大会的目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对世界的贡献,也是保护我国环境、促进我国公民健康的重要举措。这是第一个峰值,中国煤炭消费,从全社会的认识上和我们消费结构上的把握来看,煤炭消费已经到达峰值。

第二个消费顶峰是美国实用消费到达顶峰。中美能源对话论坛上,我旁边坐着美国EAR副署长,他说5年前美国石油消费就到顶,而我们的消费还在增长。美国是全球第一消费大国,他说造成石油消费下降的原因,不是汽车减少了,而是汽车的能效提高了。

第三个顶峰是欧洲天然气发电的投资已经到顶并开始下降了,天然气发电的消费量已经开始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可再生能源。

三种消费能源峰值和三种不同能源结构反映了不同国家的地区工业革命的状态,我们都知道,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能源是电,现在是可再生能源。不同能源结构反映了这个社会工业发展状态甚至它的社会状态,那究竟是什么在推动着这个能源转型?我归纳了三种模式:

1,美国模式。美国模式是充分的市场竞争带来的。没有美国液燃气和非常规油气革命就没有美国今天这样以气代煤的现象。这不仅仅开始了能源转型,而且把能源消费的价格降低了,这是完全可持续的模式,所以说美国是地地道道的供给侧推动。

2,德国的低碳、环保概念引领使得宁可提高能源消费的价格,也要坚决推进去核、去化石燃料进程,由此带来了可再生能源的进步。现在德国的能源价格、电力价格是美国的3-5倍。所以现在德国企业能否在高价格下保持竞争力,是德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3,日本模式,日本模式主要依靠核能的利用给全国能源消费作出补充,但是福岛核电站事故以后日本关闭了20%的核电站,使得日本电力供应相对来说受到了一些影响。

在灾变情况和整个国民节能意识的推动下,日本和德国的模式都是消费端主动行为。那么中国的能源革命要探讨什么样的模式?可能会落在这三种模式之外。我们仍需要继续探索。

主持人:刚才陈院长提到三个峰值和三个模式。这实际上包含了非常大的信息量,也为我后面“挑拨离间”提供了一些基础。接下来有请陈新华先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总裁陈新华

陈新华:很高兴出席今天的凤凰国际论坛,和大家一起讨论“能源革命的突破:体制改革与能源互联网”。

刚才陈卫东先生讲到了全球能源转型的三个峰值和三种模式,我很赞成。基于我本人的国际经验,我想就全球能源转型的驱动力作一阐述–– 即是什么力量在驱动全球能源转型?

我想借用6个以D开头的英文单词来描述这些驱动了:

第一个D,是Diversification,多样化或多元化。这里主要说的是能源供应的多元化。

在电力领域,越来越多的技术可以将能源资源转换为电力。以前我们用的资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现在电力越来越多地来自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海浪发电,潮汐发电、等等。并且每项技术可以像树根一样再繁衍下去,比如太阳能,有光伏和光热之分,而光伏又有多晶硅、单晶硅、薄膜、聚焦等不同的技术分支。

在石油生产领域,除了主要传统的生产国之外,还有新兴的技术,如页岩油气技术的成功开发,使得在中东之外的主要石油消费国也建立了极富活力的生产中心,开采巨大的非常规资源。加拿大油砂、委内瑞拉重油、还有煤制油等都增加了石油生产的多元化。

在天然气领域,供应也越来越多元化。以中国为例,10年前,我们只有国内陆地和海上的常规天然气,加上少量煤层气。2006年我们开始进口液化天然气,2009开始进口中亚管道气,2013开始进口缅甸管道气,今年8月20号,还接受了第一船来自美国的LNG。国内,我们还有了页岩气和煤制天然气。

总的来说,能源供应的来源越来越多,技术也越分越细,越来越丰富多样,能源行业的参与者也越来越多元。这对于能源供应安全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第二个D,是Decarbonisation,低碳化或去碳化。这个大家都比较清楚了,从1992年的里约地球峰会,到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2009年的哥本哈根协议,一直到去年底签署的巴黎协议,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已经达成共识,每个国家都承诺采取积极的减排行动。CO2是主要温室气体,而能源领域又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没有能源发展的低碳化,就没有全球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能源发展的低碳化首先意味着节能,因为节约下来的能源是最清洁的,其次才是大力发展低碳或无碳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电、地热、潮汐与海浪发电等。

第三个D,Digitalisation,数字化,或者说信息化、智能化。这里主要是信息与通讯技术对能源系统的渗透,通过对能源生产和消费各个环节、各个节点和各个时段信息的采集与分析,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智能化,从而减少浪费,提高整体系统效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经常听说的能源互联网并不是让能源像信息在互联网上一样可以快速免费获取,而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与互联网技术对能源系统的渗透,二是各种能源产业链之间的互联互通。能源系统的数字化正在加速能源领域的创新,但值得强调的是,能源与信息不同。最近我看到一部很好的书,《能源神话与现实》,是加拿大斯密尔教授写的,我还给它的中文版写了推荐词。斯密尔教授说,能源创新不遵守信息技术发展的摩尔定律,这个我很赞成。在数字化驱动下,能源领域的创新会加速,但能源不同于信息,能源创新不会像信息创新一样快。

第四个D,是Decentralisation,去集中化,分布式发展。传统能源发展强调的是规模经济,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在这种发展模式下,我们的发电厂规模越建越大,输电电压也越来越高。通过建设集中式的能源生产基地,大容量运输通道,再向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所需要的能源。随着新能源技术和能源系统数字化的发展,包括微电网在内的新能源分布式就地利用、就地分享的模式发展迅猛。以德国为例,15年前,德国的发电厂数量只有上百家,现在每家屋顶太阳能发电商都可以参加发电,独立发电商的数量达到150多万家,去集中化分布式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

第五个D,是Democratisation,民主化,也就是说,给能源消费者选择权。按照传统的模式,电力和天然气供应属于垄断行业,因为给你家供气或供电,不可能铺设多条管道或电线。在这个模式下,作为能源消费者,你只能被动地接受大企业集团的能源供应,价格也由他们来定,力量对比非常悬殊。现在,你不仅可以自己在家里发电(太阳能或燃料电池),你还可以选择电力或燃气供应商,获得了更大的主动权。民主化的另一个方面是老百姓参与能源投资的决策过程,比如说,在你们村旁边建一座核电站,你同意不同意?在你家后院安装一台风力发电机呢?

第六个D, 是Depollution,去污染,或者说清洁化。这个大家都明白:能源消费,特别是煤炭和石油产品,是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雾霾的主要来源,没有能源的清洁化,包括煤炭的替代和清洁化利用,雾霾很难根治。对中国这样深受本地污染折磨的国家来说,需要发展的不只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低碳经济,而是同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本地污染的“低排放经济”:减少所有空气、水和固体污染物的排放。

以上6D趋势就像6个轮子,驱动着全球能源转型,也重塑着世界能源格局。石油供应的多元化,特别是页岩油气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能源供应的地缘政治格局。本轮油价暴跌给中东、俄罗斯、拉美、西非等主要产油国造成了重创,正在改变着这些国家的前途命运,也改变着大国之间的关系。

我们今天讨论的能源革命, 在全球范围内,也就是在这六个方面的革命:多元化革命、低碳化革命、数字化革命、去中心化革命、民主化革命、还有清洁化革命。需要强调的是,能源革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使得能源发展更加高效,更加可持续。

以上6D革命也给能源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毫无疑问,能源发展的数字化、去集中化、民主化蕴藏着许多机会,然而,数字化和信息化也带来了网络安全对能源系统安全运营带来的巨大挑战,低碳化、去污染化和民主化也给能源发展形成了非常强大的约束。对于能源企业来说,我们不仅要提供清洁高质量的能源产品,还需要在能源生产供应上确保安全,在整个价值链上实现零污染物排放,还需要在运作过程中增加透明度,经得起各种社会力量,特别是环保领域非政府组织(NGO)的质疑和挑战。

在这样的格局下,一个国家能源发展的目标在原来的保障供应安全、保护环境、保证经济效益的三重目标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重: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无论在今天或者将来,每一种能源都有其不足之处。大规模、廉价、低碳环保而没有任何人反对其生产与使用的能源资源几乎不存在。因此,能源的选择也就成了全社会的抉择。能源决策者与企业需要加强与社会的沟通,而不是按照自己的逻辑做了决策之后再与社会沟通。

以上是我对全球能源转型的一些粗略看法,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主持人:谢谢陈先生。回顾一下三位嘉宾的演讲,1+3+6,特别陈先生提出了六个D,大家如果英文记不下来也可以理解为六化,很准确阐述了能源革命的一些驱动力。下面我们实际上就是请到了中国的能源革命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一线的一位老总,就是来自汉能控股集团的王总,王俊娟女士给我们分享她的思想。

 

          汉能控股集团副总裁王俊娟

王俊娟:谢谢主持人。我来讲能源革命的突破,汉能是跨国公司,是一家面向清洁能源的公司,我们原来从事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在化石能源进入枯竭的时期,汉能瞄准了人类终级能源——太阳能,这是一个思想上的突破,在选择太阳能光伏这一领域时我们公司的李主席又实现了一个突破,他选用了技术领先,可在不同元素组合下形成的产品——薄膜太阳能电池。我可以说,突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目前汉能是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的,技术最领先的一家企业,也是目前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最大的一家企业。众所周知,从2012年到2014年汉能连续在美国硅谷及德国投资了4家企业,现在我是从投资的角度来讲,过去我们经常讲到收购,为什么现在要到美国投资?因为我们要用硅谷的人才,硅谷的技术,硅谷的氛围来跟进、研究国际上最先进的太阳能技术,利用这些人员、研究出的技术在我国国内实现国产化、低成本化,让光伏薄膜为我们人类作贡献。目前我们薄膜转化效率可以达到31.6%,能够实现双节能,这都通过国际权威机构进行了认证。这是一种突破。技术和思想的突破是企业能够生存的奥秘,要想在这个行业里取得技术领先,就要紧跟国际最先进的技术,目前我们收购几家技术型企业后,通过消化整合,在该行业取得了很大突破。

要在管理和组织模式上的突破。关键还是靠人才,一个企业,要想在自身领域实现突破,总要有突破的实力,不管是战略突破还是人才突破,还是品牌突破,或是市场突破都需要人,一个企业成功的奥秘第一靠人、第二靠人、第三还是靠人。这是实实在在的原理。22年来,汉能能够走到今天就是靠人发展,依靠不拘一格提拔人、任用人。汉能在意识上的突破就是要用能者来管理,来建设这个企业,来让大家共同发展。

7月2日,在我们发布新的汽车产品之后,我们于7月11日在一家美国公司看到了装载着汉能太阳能电池片的无人机,它可以实现让无人机在天空永久飞行。只要有思想上突破,只要有想法,只要在行动上突破,我们能源革命的时代就真正到来了。我们不再惦记着孩子们的化石能源,不再为了给我们的子孙留下一点资源而操心,因为我们开发新了的东西。今年9月29日,我们老板在公司的22周年的会上发言,题目叫做《突破启航》。大家知道汉能取得了很多骄人的业绩,我们也希望随着这次会议,随着大家的关心和关注,我们能够继续在这个时代腾飞。谢谢大家。

 

                   能源论坛现场

主持人:谢谢王总。王总用切实实在的案例帮我们诠释了能源革命的圆梦之路。在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发展非化石能源的过程中,怎样稳步降低煤电消费,推进非化石能源广泛介入,这需要很多举措。我想请几位专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曾鸣:刚才听了季主席的报告,我非常受启发。他的报告是基于中国国情,在中国现有能源以及国际国内大趋势下,给了我们很多借鉴。就中国能源转型,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中国能源转型将会非常漫长。刚才陈卫东谈到了美国模式、欧盟模式,以及日本模式。但是这三个模式不适用于中国。欧盟把价格抬得很高,以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会有较大压力。美国模式有页岩气,我们没有;日本在技术上、管理上长期以来就有非常好的基础,然而中国现在做不到。

中国能源转型模式首先是煤炭的问题。即研究十三五以后煤火力发电怎么定位。我们现在改为煤炭清洁化利用,相当于静音排放。我不太同意千篇一律的做法,而要考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的发展。但是中国现阶段谁能调?储能不可能大规模应用,还指望着火电机组调,有一部分火电机组就可能要调峰。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并网之后,供应侧可调能力就下降了。过去靠发电侧不断的调频,调压保证电网安全,现在发电侧的清洁能源调控能力较弱,电网里面的一些技术要有柔性。关于需求侧的问题,在过去,需求侧是用供应侧同步调整。然而今后就不行了,这个需求侧需要钢材,其中有三个D都是需求侧的事,需求侧要多元化,要和供应侧要协调,这些技术随着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都能够出现。

谢谢大家。

主持人:陈卫东先生有哪些重要的观点?

陈卫东:中国能源转型,不仅仅是中国领导人政府的期盼,全世界都期盼着,能够有一个有效的、经济的中国模式。但是能源是一种要符合能源守恒定律,从全世界投资的这个角度来看,去年全世界的能源投资是1.8万亿美元,比2014年下降了8%,石油天然气比上一年度下降了25% ,今年又比去年下降了25%,尽管在这样一个下降的幅度下,化石能源投资仍然占了18000亿的一半。非常有意思的是,只有4%的投资是煤炭开采和运输,煤炭的开采和运输的投资只有全球的4%,但是它支撑了全球28%的一次能源消费,不仅关乎中国,这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煤炭还是最便宜的。4%支撑了28%。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煤在中国。印度比我们少很多,印度天然气消费都有17%,而我们只有5.7%,对于煤的认识,其实英国原来人均煤的消费和人均煤的产量远比我们现在高得多,但是这个转型就发生在80年代撒切尔的时期,所以能源转型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转型的问题,还是一个社会转型的问题。我们现在还没有进入取暖季,我们现在这个雾霾就已经这么严重了。中国非常清楚雾霾是怎么产生的,这些争论都是表面上争论而已,中国创造了奥运蓝、阅兵蓝、APKE蓝,怎么得到这个蓝,却是人类控制的。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限什么?中国非常清楚核心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平衡经济性、社会性以及所谓全球融入,或者我们做什么样作用的问题。德国很明显,就是靠提过能源价值做到的转型,这个决策更多已经转到的政治,并非一个简单的经济决策了。

王俊娟:刚才听了季主席的发言启发非常大。季主席讲到这个期待能源、清洁能源,现在经济可行性以及现在的主席提出来,不是叫去煤化叫少煤化。我还是从清洁能源的角度来考虑,现在中国的光伏发展在全球应该是第一的,但是现在的光伏发展,刚才季主席讲了,要讲究它的全产业链的绿色清洁环保和节能。国家的决策人员,国家的职能部门,应该站在季主席的高度去判断每一个产业整个全产业链,刚才所说的节能环保投资效益等等。国际上欧美都在大力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在这些方面提前走了一步,这个薄膜在中国汉能做的比较大,但是发展过程当中仍然受到很大的制约。季主席说光伏能源清洁能源经济化,我们产品现在转成效率31.6%,比传统10-17%已经提高了一倍多,但是这样来讲成本已经降了,随着技术国产化,这个成本会降的更多。大家都知道风力发电,前几年刚刚发展风力都是进口国外风力发电机组,但这些产品国产化都降了下来,国家在指定这些方面政策的时候要真真正正地看一看绿色的、清洁的可替代的能源,要真心的去研究、去帮助这些产业去发展,这个产业的未来真的是非常大。我刚才讲的转化效率31.6%,也就是一平米就是316如果要是有十平米就是3160瓦这么大的一个发电量,刚才几位老师都讲到这个应用侧和供给侧的制度,我们用电产品全部都是直流,我们用点要经过很多的环节。整个的标准,整个国家政策要放开来发展清洁能源。谢谢。

陈新华:季主席的发言非常精彩。我想跟你探讨两个问题,煤炭跟天然气的比较,数字显示的是在发电领域每天与天然气的比较,理论上来讲煤炭发电确实除了二氧化碳之外可以做的跟天然气一样干净甚至更加干净,比如说脱氮都可以去掉,中国煤炭造成的污染问题我认为大部分还是在发电领域之外的散煤燃烧,钢铁领域,水泥领域,一些工业锅炉,这些散煤燃烧监管不到位,没有任何的去污染措施,这个才是关键。这种比较不能只限于在发电领域。发电领域天然气主要还在于分布式发电,给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分布式系统提供一个支撑,并且通过冷热、电连产可以取得非常高的效果。

您在演讲中讲到了,天然气进口30%是国际境界线,我在国际能源署工作的八年,抱歉,季主席我没有听说过,在国际上面有这么一个境界线,如果这个境界线要是存在的话咱们俄罗斯企业的380亿立方米每年的天然气进口,咱们现在国内的天然气产量也只不过是一千亿左右,马上就超过了。这个不存在,欧洲很多欧盟在一起,大大地高于30%,向俄罗斯进口,向欧盟之外挪威进口,北非进口,日本的天然气全都靠进口,不存在境界线和不境界线的问题。

关于中国能源革命,主要的抓手可能在几个方面。需求侧。发电了这个电用在用户身上,用户那边存在着很大的节能空间,前段时间咱们俱乐部的副主席说中国很容易可以把GDP翻一番,而能源的消费保持现有的水平,我接下去就说在中国的国土上面有许多,沙特阿拉伯的油田有待开发。评估了一个循环水的技术,这种技术通过他们的专利,给出了200多台,循环水系统,平均节点率30%,像这样的技术推动得下去,要在实际行动上促进节能,很多即得利益阻碍了新技术的采纳,包括水节能技术。

十三五期间完善能源行业的产业政策,要使得产业政策精细化,落实到处。前段时间关于电动汽车的事情表明能源领域需要国家补贴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作为国家能源行业从业者说不过去,节能需要补贴,说得过去,煤尘器需要补贴,太阳能该补贴,风能该补贴,生物质发电需要补贴,补贴是否有更好的手段?美国队液燃气的支持并不是说一立方米液燃气补贴多少,而是通过税收返还的政策鼓励这个行业的发展。我的观点是,补贴补不出来一个健康产业,咱们产业政策特别能源领域节能政策也好,可再生能源政策也好,需要更加精细化,需要更加实实在在帮助一个行业发展起来。

陈新华:美国8月份公布了一个数据,美国天然气消费排二氧化碳超过了美国的煤炭排碳的数字,美国天然气提供的热值超过了煤炭热值的一倍,排碳相当。因为正好煤是四个碳一个氢,天然气是一个碳四个氢,不管从理论上也好,实测也好它的排碳都是煤的一半。美国实际数据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国际讲气侯环保讲的是排碳,刚才季主席的数据主要是讲排污,排污和排碳,排污是局部的,碳是全球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