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关系学:人生只要活得快乐就好

 书童追梦 2016-10-20

孔子关系学:人生只要活得快乐就好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

快乐是一种最好的心态。但不是所有的快乐都要让别人知道,最大的快乐都是自己偷偷享受的。

“监”通“鉴”,借鉴的意思。“郁郁”,茂盛的意思,转义为丰富。全句为:周朝以夏商两代为鉴,产生出了丰富的文化。我今生跟随着周朝,周朝文化就是我的梦。

我小时候读《庄子》,见里面写“至人无梦”,不由心向往之,说来好笑,就把自己的房间取名为“无梦斋”。但梦这东西很怪,不是说没有就没有的。

有时候你不想做梦,梦却来了。

有时候你想做梦,梦却不来。

有时候你想做这样的梦,来的却是那样的梦。

好,既然梦是反的,那么我就反着做梦,以为反反得正,但来的却更是反梦,这是为什么?

从前有个人煮汤,汤好了,他盛起一碗尝了尝,太淡,于是往锅里加盐。再尝碗里的汤,还是太淡。他再往锅里加盐,碗里的汤还是太淡。这人连呼“怪事”,一连往锅里加了一斤盐,碗里还是寡淡无味。这人觉得不可思议极了。

这个人的错误在于把碗里的汤与锅里的汤混为一谈,以为既然碗里的汤是从锅里盛出来的,那么锅里什么味碗里就是什么味。殊不知二汤虽同源,盛起来后已经各不相干了。你往锅里加盐,关碗里什么事?使这个人犯这个错误的根子是他“亲眼”看见自己从锅里盛汤,并“亲眼”看见加了盐,于是出现锅碗不分、以此汤代彼汤的混乱情况。

我由此想到:我们经常混淆梦与人生,岂不也是这样吗?梦里的我与不在梦里的我都是我,但当我走进梦或走出梦时,这必然就与原先的状态完全不相干了。这里,两个“我”虽同源,醒后却不相干。虽然梦是我“亲自”做的,但也不能梦我不分,以此“我”代彼“我”。人生最大的混乱莫过于“人生如梦”。

往锅里加盐,作用不到事先盛了汤的碗里。同样地,从梦里寻找自己的世界,又怎能作用到梦醒之身?

但人就爱做梦,并沉迷于梦境。

孔子爱做梦,照庄子的观点,孔子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但庄子也爱做梦,并且是做了一个古今最有名的梦,那就是“庄子梦蝴蝶”。梦醒后,庄子不知是蝴蝶变成了庄子,还是庄子变成了蝴蝶。

孔子也做了一个古今最有名的梦,那就是“孔子梦周公”。孔子经常做梦看见周公向他传道,后来年岁大了,周公就不来了。孔子伤心地说:“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看来做梦是一件高消耗的物理现象,人一老能量少,就没有力气去做梦了。嗯!有道理。

从“庄孔二梦”我们能明白什么呢?

依然茫然。惟一可以确定的是:庄子梦蝴蝶时和孔子梦周公时,他们都很快乐。

“给我一个好梦,我就快乐终生。”

也许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启迪。

我这样说,等于肯定了梦的好处。但我在《莲花五喻》一文中也曾说过:

“回忆就是复古,做梦就是复辟。愿今生无忆无梦,今生为我,我为今生。”

“做梦就是复辟”,多么吓人的观点!但细想有道理。梦老是把人往回拉,吃人的梦,无底的梦,在梦的洞口变幻出五颜六色,变幻出裸女鲜花,让人甘愿堕落。

人不是因为吃了蛇指示的禁果开始堕落的,人是从做梦开始堕落的。

我至今还记得我在很小的时候做过的两个梦,那时我大约三四岁,可能还要大一点。

第一个梦:

我睡在老床上梦见深山老林里的老虎。老虎开始自己走,它皮上的花纹很好看,是波浪形的。老虎慢慢地走着,走着,忽然,它发现了梦中的我(或说发现我在梦见它),就在树叶中间张望我,原地停留了一会儿,咆哮一声向我慢跑过来。它越跑越慢,我却感觉它越来越近,惊醒了。

第二个梦:

我梦见我家老屋前的那棵已经被砍掉的大桉树。在梦中它越长越高大,几乎高耸入云了。我看见它很亲切。但再往树顶看,原来上面绕树盘旋着三只大黑鸟。它们一开始也没注意我,慢慢地就发现了我,也没凝视我,很自然地就向我慢慢飞过来,我被吓醒了。

我在此讲这两个梦是什么意思呢?因为我发现:

一、梦中之物一旦发现我在做梦,就会把我赶出梦境,这证明梦是它们的,不是我的,我是非法入侵者,梦不是我的家园。

二、我每次都梦见动物与植物,这说明人在梦中恢复了原始之身,预示了我原来就在大自然中。

三、梦是专门吓人的东西,怪梦与恶梦让人害怕,好梦与美梦让人空虚,根本上梦不是什么好东西。梦影响人的心理与性格,从而影响人的命运。可以说,梦把人带坏了。

以上第一点是与梦划清界线,第二点是揭示了梦的作用,第三点是从根本上否定了梦。

那么,孔子热衷于做梦是什么意思呢?当然是对美梦的憧憬。但是人应该憧憬恶梦,这样才会做真正的梦。

梦的第一层是“雾”。指入眠时的浑浑沉沉。

梦的第二层是“雨”。一旦人梦就会关闸放水,把梦前的思维从上到下冲走,冲得一干二净。

梦的第三层是“云”。一种绵状物质将人托起,运送到虚空。

梦的第四层是“电”。一道闪电照亮空中,把种种幻想照亮给我们看,就像放电影。我们通常说的做梦就是这一层。

梦的第五层是“雷”。所有的梦都会被突然惊醒,因为梦已为我们预设了受惊的程序。

梦的第六层是“风”。指一种大力将我们吹走,又拉回到正常的状态,开闸,人又回来了。

做好梦就是照梦的程序走,它给什么就梦什么,好是好,其实是被梦戏弄。

做恶梦通常不按梦的程序与意志走,带有不服管理的意味,是具有反叛精神的心灵之光。所以注定人会被梦恐吓,于是做恶梦。

做恶梦表明我们被梦所伤。也就是说,我们在与梦斗争。我们能在梦中生还,可见我们胜利了。

人千万不要做美梦,那是被愚弄。

人要做恶梦,这样才会打破梦魔的统治。

那么这样看来,孔子是被他的好梦愚弄了。孔子的智慧一定高于我的智慧,为什么他会想不到这一点?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曾预言公元前585528日这天会出现日蚀,太阳变成黑太阳。果然这一天出现了日蚀,正在当天打仗的美迪人与吕底亚人大惊失色,马上休战盟好。泰勒斯的日蚀预言也随着这场战争被记录了下来。

莫非孔子也在预言他的话将被引向另一场日蚀?

孔子一生都在说周朝好。他这样说实际上也正是宣告了周朝的彻底消失,因为太好了,就要像太阳一样出现日蚀。作为古圣人的孔子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这样看来,孔子说的全是反话。

他说周朝好,过去好,其实是在说现在好。

他说“吾从周”,其实是在说我谁也不从,我跟从自己。

他说梦多好,其实是说梦不好,人应该真实地活着。

就这样,一个现实的快乐主义者诞生了。他不留恋过去,他甚至不憧憬未来,他为当下而真实地活着。

正因为人要与梦绝交,所以就要反奴役。具体的做法就是反过来奴役梦,假借梦的形式做人,这样会有双重快感。

孔子于是假借复古之名为今生,假说“吾从周”来建构当下生活。

他的做法有点像太巫师,驱动神魔鬼怪,为自己服务。

嗯,这倒不失是一个好办法。很多人被过去阴魂不散地纠缠,如果实在摆不脱,为什么不反过来奴役过去,让过去为现在服务?反正过去已死,你打一条死蛇,它不会咬你一口。我们就用过去这条死蛇泡酒喝,一定可以延年益寿。

复古的奥妙就在于此,它其实是利用古代,奴役古人,为今人今我今生服务。正所谓:

“只要快乐就OK,说我复古又何妨?”

曾有人问古希腊智者庇塔乌斯:“最理想的家是什么样子?”

庇塔乌斯回答说:“既没有什么奢侈品,也不缺少必需品。”

梦就是我们的奢侈品,不要也罢。今生的快乐才是我们的必需品,我们一定要在人生的大超市中多多购买,大量储存。

而快乐的本钱就是我们的心。一颗智慧的心灵会使自己不断增加财富,任何时候也不贫穷。

曾有人问另一位希腊智者毕阿斯:“告诉我,什么样的工作最让人快乐?”

毕阿斯回答说:“挣钱的工作。”

而钱从哪里挣来?从别人那里。

孔子说“吾从周”,就是从周朝那里挣钱。我们是一群专吃祖宗饭的盗墓人,绝不让祖先把我们带走!

我们知道我们也会死,但一个有快乐生活的人将不畏惧死亡。

“复古”不是为古人造墓,更不是为自己修“活死人坟”,而是去盗墓掘坟。盗出的东西如果能卖好价钱就卖好价钱,不然贱卖也行,再不然白送也可以。反正要将古人的墓一一掏空推平,变古墓为良田,这样才不会被死人占去活人的空间。

在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周朝是最大的一个古墓。孔子就从周朝开刀,以复古的形式向古代挑战。孔子其实是一个反叛的人,周朝的很多东西都被孔子打破了。

周朝崇尚官学,孔子偏办私学,还说:“有教无类。”贩夫走卒与士大夫同为圣人之徒。

周朝尊王,孔子却说:“雍也可使南面。”“雍”就是孔子的弟子冉雍。孔子这话是说我的弟子都可以南面为王,显然是非常藐视周礼。

周朝尚武,当初周武王以暴易暴得了天下。孔子却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斥周朝为“野”。孔子尚文,是对周朝尚武的反叛。

如此等等,孔子完全与周朝对着干。他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大家说“吾从周”是什么意思就不难明白了。

要追杀仇人,就必须跟从他。这就是孔子“吾从周”的真实含义。

大哉孔子,一位不向恶梦与制造恶梦的古人屈服的人,一位真实的人,一位坚定地为当下而活着的快乐主义者。

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

感悟:《论语》是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朱熹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论语》的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于人的内心,天地人就会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就变的无比强大,即使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中国人也常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论语》终极传递的是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以及后来人。孔夫子以他天地人合一的宽广胸怀告诉他的学生们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而孔子的这种儒家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人都希望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论语》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不仅要拿的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人。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其实,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内心充满幸福感。文/单眼老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